楊會昌
到郵局取了稿費出來,恰好碰上一好友帶著她的男朋友在街頭溜達,就被她敲了“竹杠”。好在她要求不高,僅僅兩袋“天使牌”土豆片就把她打發(fā)了。看他們津津有味地品嘗著金黃色的食品,感受著土豆在當代社會的尊貴,我的心早已沿著時光的隧道,去追趕離去的歲月。
土豆曾經(jīng)給予我太多的記憶,也給了許多無私的饋贈,我永遠不會忘記土豆的情誼。
像我這樣年輕的一代,剛剛背上書包不久,改革開放已經(jīng)開始了,沒有經(jīng)歷過太多苦難,沒有那種急風暴雨般的感受,但處于一個時代交替的路口,多多少少還積存著一些辛酸和痛苦。當然了,苦難的生活也是一份寶貴的財富!土豆就是我心靈深處永遠抹不去的記憶。感謝昨天的土豆給予我們的關愛、扶助和滋養(yǎng),感謝平淡無奇的歲月給予的那份快樂、滿足和珍貴,我知道今天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既要珍惜,又須發(fā)奮,不斷開創(chuàng)美好生活的新天地。
今天,人們享受著富裕豐足的生活,假如餐桌上接連幾天擺出土豆之類的食品,人們一定會感到索然無味。可在70年代末,生活仍然特別困難,母親撫摸著嗷嗷待哺的子女,只能把包含深情的母愛藏在濕潤的眼眸里。每到青黃不接或遭遇天災人禍時,家中的糧食就特別緊張,為了節(jié)約以不致于出現(xiàn)斷糧的情況,母親實施了每天減少一定數(shù)量的主糧、增加以土豆為主的副食配額的計劃。母親是烹調(diào)制作美味佳肴的行家里手,要么水炒,要么干焙,要么蒸煮,每天以一雙巧手變換著土豆的花色品種,我們兄弟姐妹幾人居然吃得有滋有味,忘卻了步履艱難的坎坷,忘卻了風雨飄搖的彌漫。
每到冬天,當一家人圍坐在堂屋里,悠閑地烤著栗炭火的時候,我和妹妹總是把土豆焐在炭灰中。一個多小時后刨出來,已經(jīng)熟透了,剝?nèi)チ似ぷ樱瑹狎v騰的土豆就成為我們愛不釋手的零食了。那種美味可口的享受,多少有點類似于魯迅在《社戲》中津津樂道的“偷”食蠶豆的享受,當代的少年兒童是無法體味的。
土豆也曾滋養(yǎng)了我的童年。那時風中的雨不停地飄飄灑灑,已七八歲但仍瘦小的我,每天牽著妹妹的小手依偎著木制的門欄,透過淅瀝瀝的煙雨望斷臨近的村落,望斷一條沿大河通向遠方的公路,曲著小小的手指點數(shù)著父親的歸期。假如父親請假回家了,起碼他會用微薄的工資買回我們喜愛的糕點糖果,然后再想辦法給家中弄上一些大米或白面,那樣的話,我們就不必整天被生活所困了。有時,望穿秋水,依然不見父親的身影,待我們肚子咕咕直叫的時候,妹妹就開始哭了,我趕緊到廚房找出幾顆煮熟的土豆遞給她,并拿出我1年級的課本和關于王二小的小人書給她講故事……
那時候,上小學的我在兜里揣幾個灶灰焐熟的土豆,就像獲得了一份香甜可口的熱狗,多么高興,多么快樂,居然咀嚼得津津有味啊!當然了,因為有父親在外工作的優(yōu)勢,我們還能有所期盼有所添補。在土豆的滋養(yǎng)和父母的蔭護下,心酸的日子一晃而過,改革開放后,春風吹綠了人間,我家總算渡過了一段艱苦的歲月,日子過得一年比一年紅火了。
昨天的土豆是我患難中的摯友,一顆顆渾圓、純白、鮮嫩的土豆是記憶中永遠的輝煌。如果沒有土豆的喂養(yǎng),也許我記憶中就只有饑餓的尷尬景致了。人最講究的是情誼,只要有人陪你走過一段坎坷的路途,不管他是怎樣的平凡普通,都將是你心中的亮麗與溫情。土豆陪伴我走出了荒年的平淡與無奈,冷暖人間真情永在,當然要叫我感恩一生了。何況,土豆給予人類的奉獻實在不止這一點點,土豆凸顯的無私、博大的精髓,正是我們這個時代倡導的精神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