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揚 陳明蓮
一次,北京地壇醫(yī)院主要收治艾滋病病人的臨床一科的護士馬東,在捆扎病房污物袋袋口時,左手食指指肚被一支用過的輸液針扎破了。馬東看見自己的手指流了很多血,還看見輸液器內殘留的病人的回血還沒凝固,她的腦袋“嗡”地一下大了:我“暴露”了。
馬東所說的“暴露”即艾滋病病毒職業(yè)暴露,是指實驗室工作人員、醫(yī)生、護士及有關監(jiān)管人員,在從事艾滋病防治及相關工作中,意外地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破損的皮膚或非胃腸道黏膜(如眼睛、口腔內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的針頭及手術刀等銳器刺破皮膚,而具有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馬東暴露時傷口很深,且扎傷她的針管內殘留的血液還很新鮮。雖然按照專家確定的方案服用“雙汰芝”和“佳息患”作了預防性治療,但她還是恐懼得“把手指頭撅了扔掉的心都有了”。她邀好朋友吃飯,請求他們以后多照顧自己的孩子。她時不時地給父母買這買那,有時間就陪老人聊天,過后就一個人偷偷地哭。
按要求,暴露后預防性用藥必須堅持4周一個療程,并分別于暴露后的6周、12周、6個月、12個月定期進行艾滋病抗體的檢測。在12個月后檢測結果仍呈陰性,即可判定沒有感染上艾滋病毒。最終的檢測表明,馬東沒染上艾滋病毒。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不斷有艾滋病病毒職業(yè)暴露的報告出現(xiàn)。到1997年,美國共發(fā)生52名職業(yè)暴露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主要是護士和與艾滋病研究有關的實驗室技術員。從感染源上看,他們中除3名實驗室人員是暴露于艾滋病病毒培養(yǎng)外,其余全部是由污染血液或體液引起。
據中國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參比實驗室主任蔣巖博士介紹,我國已有近百名艾滋病病毒職業(yè)暴露者,暴露者中雖尚無一例感染艾滋病病毒,但對暴露的防護問題還是給予了高度重視。地壇醫(yī)院臨床一科主任趙紅心說:“職業(yè)暴露的防護,其實是和‘雞尾酒療法的出現(xiàn)緊密連在一起的。沒有這個療法,沒有抗病毒藥,就談不上防護?!?/p>
按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的推薦,盡管高危職業(yè)性暴露后1~2周仍應給予預防用藥,但一般主張預防性用藥在暴露后72小時內進行,最好在1~2小時內。目前我國的藥品儲備庫(點)顯然難以適應這一時間要求。蔣巖博土說:“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每個醫(yī)療機構都能有儲備藥品,但目前這項工作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經費短缺。”
職業(yè)暴露事關個人隱私,事關暴露者將以何種心態(tài)面對未來,因此不論中外都有嚴格規(guī)定——千方百計為暴露者保密。在這一點上,馬東有些例外。她說,結果是好的,告訴別人真相,可以讓社會分擔艾滋病的風險和壓力。結果不好,最好也說出真相,那樣可能會使很多人汲取經驗教訓,暴露者本人也能減輕一些思想壓力。馬東的經歷告訴我們,對艾滋病病毒職業(yè)暴露不必過分恐懼。
這個結論的依據首先來自暴露后艾滋病病毒的低感染率。國際公認的研究結果表明,醫(yī)務工作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針具刺傷后,發(fā)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幾率為0.33%,黏膜表面暴露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幾率為0.09%。通過預防性用藥,又可使兩個感染幾率再各降低80%左右。國外曾對2712名無破損皮膚暴露者做過統(tǒng)計,結果無一人發(fā)生艾滋病病毒感染。
按艾滋病病毒職業(yè)暴露的防護要求,當進行直接接觸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血液、體液的操作時,操作者應戴雙層保護手套。外科醫(yī)生在給艾滋病患者做手術時,應穿兩件手術服。婦產科醫(yī)護人員接生時應穿防水圍裙,以避免羊水噴濺的污染。從事艾滋病研究的實驗室要嚴格劃分清潔區(qū)和污染區(qū)。艾滋病病人用過的注射器應放人防銳容器內集中處理等。全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xié)會副會長、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教授康來儀說:“用這些方法對付艾滋病職業(yè)暴露足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