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老師與王記者是朋友。一次,他們陪錢經(jīng)理去吃飯,三人來到一家酒樓,名曰“聚馨苑”。三人酒足飯飽之后,剔著牙,打著嗝,便對這店名產(chǎn)生了興趣。
由于這店名寫得龍飛風(fēng)舞,狂草出奇,讓他們頗費思量。
三人中,趙老師學(xué)問最大,他扶了扶眼鏡,仔細端詳了一番,認為這是“聚馨苑”三字。可他并不說破,又故意賣起關(guān)子,他要考一考另外二位,這也許是老師的“職業(yè)病”吧。
王記者對書法不大懂,何況這三字又草得太出奇了,沒法認,但又不敢貿(mào)然開口,說自己不認識。堂堂一位市報的大記者,區(qū)區(qū)三字就難倒了他,那多沒面子呀!可憑他的小聰明,七估八猜,認為是“聚X苑”,只是沒有一點把握。更何況,還有中間那一字,根本無法猜。因此,他也笑而不答,玩起了深沉。
錢經(jīng)理對書法一竅不通。自己肚里的字本來就不算多,寫出來或說出來時,還常常出錯。但他領(lǐng)導(dǎo)當(dāng)慣了,特別愛表態(tài)。一會兒說這是“德”字,一會兒又說是“整”宇,把人家店名改了七八回。反正,一次也沒沾邊。
趙老師見一個不肯說,另一個又說不對,心中犯了嘀咕:我認的就一定對嗎?萬一錯了呢?,還有,即使說對了,那二位的面子又往哪兒擱?看來,還是不說為上策!
三人各懷心思,出了店門,看見一個修鞋匠。他們便很謙虛地去請教,這家酒樓到底叫什么名?
修鞋匠平時也沒怎么注意,好像聽別人說過叫什么“聚X完”之類的。他見到三位西裝革履、滿面紅光,便瞥了一眼那店名,晃著知識不多皺紋多的小腦袋,脫口而出,像釘鞋掌一樣擲地有聲:“聚鱉玩尸
三人聞言,面面相覷:真是三個渚葛亮,不抵一個臭皮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