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劍翔
對于長篇稿件或者重要稿件,作者或編者都習(xí)慣于在稿件前面用醒目的異體字寫一段提示,如果這稿件是寫某位名人的,提示則往往會以名人簡介的形式出現(xiàn)。提示或簡介由于位置突出,文字精粹,一般都會受到讀者的歡迎,以先睹為快。
近日,讀某省的一張廣播電視報,其中一篇《溫瑞安自述〈四大名捕〉》的稿件就有一段關(guān)于溫瑞安的簡介(其實也是全文的提示)。這段簡介,文字不長,照錄如下:
"溫瑞安,電視連續(xù)劇《名捕震關(guān)東》的原作者,著名華人武俠小說家。他1954年生于馬來西亞,1972年發(fā)表武俠小說處女作《四大名捕》。代表作還有《游俠納蘭》、《布衣神相》、《傷心小箭》等。他練過南拳北腿,開過武館,打過群架,蹲過大牢;他逛妓院,玩賭博,辦詩社,寫武俠小說--并且成為了稿費最高的華人作家。"
應(yīng)該說,簡介的前半部分是寫得不錯的,它使我們對溫瑞安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但后半部分就有些離譜了。他"打過群架,蹲過大牢",他"逛妓院,玩賭博",難道這也要提示,也要介紹嗎?并且,還要把他與"成為了稿費最高的華人作家"聯(lián)系起來,有這種必要、這種必然聯(lián)系嗎?難道這也值得炫耀嗎?
顯然,這是名為介紹溫瑞安,實為吊讀者的胃口。溫瑞安有哪些成就那是次要的,因為一般讀者并不感興趣。而溫瑞安"打群架,蹲大牢"、"逛妓院,玩賭博"這才是賣點,是編輯真正的"苦心"所在。
寫提示,需要向讀者提示些什么,這看似小事一樁,其實里面還有一個導(dǎo)向大問題,不可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