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研究員邵道生對胡鞍鋼先生日前發(fā)表的關(guān)于非典的“良性危機論”談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這個觀點總讓人感到有一點別扭,有那么一點不自然,他說:非典是一場危機,這恐怕誰都不會懷疑。但,是不是一定要說成是“良性危機”,卻大可不必,為什么?
其一,從胡鞍鋼先生將“非典”說成是“良性危機”的“五條理由”(一是中國作為一個國內(nèi)市場容量大的國家;二是中國經(jīng)濟實力大大增加,財政能力空前提高;三是中國政府應對外部沖擊能力、宏觀經(jīng)濟調(diào)控能力大為增強;四是科學發(fā)展和技術(shù)進步是戰(zhàn)勝SARS的重要手段;五是中華民族具有在國家危難中眾志成城的光榮傳統(tǒng))來說,它是任何時候都存在的,但是,它只是說明“非典”并不可怕,我們是一定能戰(zhàn)勝它的,然而,“不可怕”和“能夠戰(zhàn)勝這場危機”并不等于將危機本身惡性性質(zhì)改變了,從這一含義上說,似乎有“偷換概念”之嫌。
其二,再細細想一想,胡鞍鋼先生的“危機良性論”的這“五條理由”,其實黨中央在“四·二O”作出重大的政治決定之前就早已存在,然而,若是按“四·二O”之前的態(tài)勢發(fā)展下去,中國會怎么樣?北京會怎么樣?對此,我可以肯定地說,不管中國的國內(nèi)市場容量多么大,不管中國的經(jīng)濟實力大大增加到何種程度,也不管中國政府應對外部沖擊能力是多么厲害,現(xiàn)在的景象一定是相當嚴重的,所以,依我之見,危機就是危機,沒有必要將它作“良性危機”和“惡性危機”之分,從這一意義上來說,“良性危機論”真還有一點畫蛇添足之感。
其三,按照鞍鋼先生的“說法”,中國是永遠不會存在“惡性危機”的,因為科學技術(shù)總是在進步的、發(fā)展的,因為中華民族在危機中“具有在國家危難中眾志成城的光榮傳統(tǒng)”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因為……根據(jù)這么多的“因為”我們也完全可以說“文化大革命”這場危機也是一場“良性危機”,像“大煉鋼鐵運動”、“人民公社運動”和“大躍進”之類的“危機”也可以說成是“良性危機”。然而,事實又是如何呢?從這兩場危機走過來的中國人都不愿將這兩場危機稱之為“良性危機”,盡管它是依靠共產(chǎn)黨自身的力量戰(zhàn)勝了危機,因為它給中國人民的損害,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破壞性影響,甚至對中國共產(chǎn)黨形象、威望的傷害,實在是太大了。硬是說它們是“良性危機”就有一種“阿Q”式的精神自慰之嫌。
其四,若是再將“良性危機”稍稍地向前“發(fā)展”一步,那么,我們對任何社會所出現(xiàn)的社會問題都可以標上“良性危機”這一給人安慰的“說法”,譬如,我們可以將社會腐敗稱之為“良性腐敗”,將社會失業(yè)稱之為“良性失業(yè)”,將社會犯罪稱之為“良性犯罪”,將……為什么?因為在我們社會總是存在克服、戰(zhàn)勝這些社會問題的可能和條件,因為這是從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所決定的,因為……若這樣的“推論”能成立的話,那么,我們還要什么“危機意識”?!還要什么“居安思?!蹦兀慨斎?,以上僅僅是我對鞍鋼先生的“良性危機論”作了一點“夸大性的推論”,其荒謬之處自然是應該由本人負責的。不過,由此可見,鞍鋼先生的“良性危機論”是有不小的漏洞的。
胡鞍鋼先生是一位很負責任的、很有社會影響的研究中國國情的專家,在“非典”惡魔施虐中國社會、民眾存在強烈恐慌情緒之際,他最近發(fā)表的許多觀點和言論對穩(wěn)定民心、穩(wěn)定社會起著相當積極的作用,但是,也許正因為由于他的巨大影響力和感染力,才促使我對他的“良性危機論”提一點“商榷性的看法”。為什么?因為我們的社會歷來就有一個只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刺耳話的傳統(tǒng),因為我真地擔心會有不少官員會自覺或不自覺接受這一“良性危機論”而大大放松他們的危機感、責任性,因為我真地認為危機就是危機,只有危機“可以戰(zhàn)勝”或“不可以戰(zhàn)勝”之分,而沒有“良性危機”與“惡性危機”之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