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齊賓
蘭蘭和丈夫當年結婚的時候,她二的婆婆曾因蘭蘭來自農村又不漂亮而百般阻攔,這使蘭蘭對婆婆成見很深,并發(fā)誓永不原諒她。這讓我想起了藏在記憶深處的一件事——
我小時住在姥姥家,姥姥家的村子里有一位已經很老的老人,老得連自己都不再記得自己的年齡。每當有人間他多大歲數(shù)的時候,他總是問答“99”。
這么老的人,卻是一個人住著,自己燒飯吃,但聽大人們說,他是有兒子的……
這個老人就那么一個人生活著直到死。他死后的葬禮卻是人們想像不到的隆重,兒子、孫子……送葬時去了很多人,村里多年沒有請過的鼓樂手也給請來了,一個頭發(fā)灰白的人跪在地上無聲地哭……
以后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很難把那個孤零零的老頭兒和那么排場的葬禮聯(lián)系到一塊兒。
后來我才知道,原來,老人年輕的時候脾氣非常不好,常常無端打罵妻兒,老實的小腳妻子終于在又一次被打之后懸梁自盡了。兒子痛恨父親,在和父親發(fā)生了一場劇烈沖突后離家去當了兵。許多年過去了,當了官的兒子在離休后解甲回鄉(xiāng),卻依然不能夠原諒父親。
其間,有許多長輩前去調和,向兒子陳述他母親去世后其父一直很傷心,以及很多年來他一個人的孤獨,可是每一次,兒子都堅決地搖頭:“不行,我不能原諒,除非他死了?!?/p>
兒子信守著自己的諾言直到此生再也看不到他的父親??墒呛髞恚也恢挂淮蔚芈犻L輩們議論:“到底是父子啊,他父親死后你看他多傷心?!边@時就有人說:“有什么用呢?父親都那么大歲數(shù)了,他卻死都不肯認一下?!薄前。礁赣H死了才去原諒,又有什么用呢?被原諒的人已經永遠地將遺憾帶進了墳墓里。后來,聽舅舅說,那個也已變老的“兒子”,總是喜歡在黃昏的時候,一個人坐到父親生前居住的老屋旁,一坐就是很久很久……
我把這件事講給蘭蘭聽后,蘭蘭沉思了好一會兒說:“也許,我真不應該太犟了?!?/p>
的確,人無完人,父母亦自然不能例外?;蛘哂捎谀贻p氣盛、或者由于太過望兒成材,又或者由于某事上的一時糊涂而犯下一些過錯,可是,這不應成為兒女一生不原諒父母的原因,更不能因此就不去對老人盡自己的責任。否則,等父母“百年”之后再去原諒,就真的是后悔都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