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紹武
The form and structure of sculpture, which is the incarnation of tensilit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parts: one is mode, the other is arrangement of relation.
Cognized from scientific aspect, some of objective reality objects have life, others don't have. For any live object, a space, containing it, should be extruded in the peaceful atmosphere pressure layers. Therefore, this form and structure is inevitable to be round or close to roundness in their externality and forms. Natural lives should form in natural space, then it's consequent to be round and each space is a saturated roundness. The size of roundness is its energy, life and tensility. Hence, roundness, scientific and objective, can represent the basic forms of lives and energy formation.
But how could formal feeling be embodied? Hi-sensitivity should be exercised from countless changes. 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to obey the formal regular itself is to show the features of lives. It couldn't become art only starting out from the regulars of geometry objects, while opening op the interior characters from specific feelings can create inexhaustible force.
Art with no era, only reaching a certain height, is sincere and always the humankind's brilliance, making human moved. Because humankind feelings are closely linked with. Art has no era limitation or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ll forms are humankind's feelings in the final analysis.
本次論壇對于形式感問題,大家都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新看法,但是無論什么樣的形式,都有著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生命力。眾所周知,亨利·摩爾的作品是非常抽象的,但是他仍強調(diào)他的作品是表現(xiàn)“人性”與“生命力”的。那么作為人類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宇宙生命的力量,必然會增加生命的毅力與張力,不管是有無意識的,它在人類藝術(shù)中還是重要的核心部分。 雕塑形體是張力的體現(xiàn),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塑造,另一部分是關(guān)系的處理安排。從塑造角度來看,就是如何能夠表現(xiàn)充滿張力和生命力的生命體,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不管是抽象還是具象,傳統(tǒng)的雕塑始終是很重要的。從科學(xué)方面來認識,客觀存在的物體有的具有生命力,有的就沒有生命力,凡是有生命力的東西,都要在平均的大氣壓力層中間擠出一個能夠容納它生命的空間,那么這樣的形體在外形和形式上都必然是圓形或接近圓形,因為大氣壓力是平均的,雞蛋從外觀上看是橢圓形,但是它在雞腹中本身是圓形的。自然的生命體要在自然空間形成,那么在平均的壓力下必然形成圓形,并且在每一個空間都是飽和的圓形,它的圓形大小就是能量的大小、生命力的大小、張力的大小。所以圓形是科學(xué)的、客觀的,能代表生命體和能量形成的基本形式。這是我的形體學(xué)的第一個原理。藝術(shù)家們不僅僅要對能量大小的圓形有所理解,還要能夠感覺得到能量的發(fā)展,不能只看到一個模型、一個沒有生命體的外形,在現(xiàn)實中,地球、月亮的圓形之間存在著各種微妙的區(qū)別,沒有一個生命體是完全一樣的,所以我們才能感覺得到它的特殊生命力,那就不僅僅是一個數(shù)學(xué)模型了,它是帶有個性的集合,帶有個性的圓形,這樣就能夠體現(xiàn)出每個創(chuàng)作的生命力。由于圓形的形體,我們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離我們最近的只有一點,其它部分都在各個不同的空間中,通過每一點在空間位置的轉(zhuǎn)移才能夠形成球體,然后體現(xiàn)全部生命力。劉開渠先生經(jīng)常說,“在雕塑中沒有凹形,只有兩個凸形的中間地帶”。羅丹也特別提到,“所有的形體內(nèi)部都是一座大山,所看到的任何形體都是圓形,是巓峰?!彼运械男误w都在空間中,要理解形體在空間中的全部變化,所有活的形體都是這樣的,而不能只從平面上去理解,這樣是永遠也做不好雕塑的,對于雕塑家來說這一點是最根本的要害。羅丹開始做雕塑時,他的老師對他說,“不要把葉子做成兩邊分的,你要把其中一片葉子做成朝著你自己來,離你最近的只有一點,其它都是縱深的關(guān)系中呈現(xiàn)的?!睆拇耍_丹就懂得了雕塑的訣竅。而我們中國人,對縱深的感覺是很缺欠的,我們從漢代開始,就對平面展開有感覺,對立體的縱深感覺沒有得到重視。亨利·摩爾說過,“一個嬰孩對物體的長寬、大小有感覺,而對縱深的感覺不夠準確?!边@就說明人類對縱深的感覺是不夠敏感的,人們只是在靠兩只眼睛交叉透視來決定每一個物體的距離,只是隨著經(jīng)驗來增加判斷程度的,而這往往是不確切的。雕塑家們應(yīng)該用一生不斷地去感覺縱深的變化,去感覺所有空間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把空間的張力表現(xiàn)的更充分。任何的圓形,一方面本身就代表了能量的體現(xiàn),另一方面必然會引進很多的聯(lián)想,比如圓形聯(lián)想到了母體和圓滑、流動、活潑等,而方形聯(lián)想到穩(wěn)定、沉著等。畢加索在畫“雜技團”時,一個方形男人的背影坐在方塊上,代表著穩(wěn)定、沉靜、男性的剛強;一個女孩子站在球上,代表著優(yōu)美、靈活以及女性的柔弱。所以任何簡單的形體,都會給人以聯(lián)想,都與人類的歷史經(jīng)驗以及全部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那么形體與形體的組合,就與人類的情感與思想聯(lián)系在一起,就不再僅僅是一個單體, 從而給藝術(shù)打下了基礎(chǔ)。正是這簡單的聯(lián)想形成了一種形式規(guī)律,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成為不可抗拒的人類的本能。這種本能超出了階級的界限,超出了歷史的界限,任何人的感覺都是差不多的。貝聿銘先生特別提出,“這樣的規(guī)律性是要學(xué)習(xí)的,是要遵守的”。所以雕塑家們對于形式規(guī)律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的書法給人的感覺首先就是“建筑”感,即外形比例的大小,形成了情感的變化,內(nèi)部的空間安排形成了變化,這是“建筑”感的基本要點。那么形式感又如何體現(xiàn)呢?就要從無數(shù)的變化中鍛煉高度敏感性,要遵循形式規(guī)律的本身,最重要就是要表現(xiàn)生命的個性,僅僅從幾何體的規(guī)律出發(fā),那并不成為藝術(shù),要從具體的感覺中開拓出其內(nèi)在的個性,那樣將會產(chǎn)生無窮的力量。達·芬奇有一句名言:“限制產(chǎn)生力量,自由導(dǎo)致死亡”。19世紀,一位美學(xué)家說:“從現(xiàn)在開始,雕刻與繪畫將越來越傾向于建筑與音樂”?,F(xiàn)在看來是十分正確的,建筑基本體積的安排產(chǎn)生了強大的力量,雖然它已遠遠超過形體的本身,而這是形體本身的規(guī)律。所以我們在研究形式上,雖然形體規(guī)律需要了解,但關(guān)鍵是要鍛煉對基本形式的敏銳感。
具有高度的敏銳感是訓(xùn)練過程必須要達到的,但最最重要的是情感的本身,是自己感動的本身,是內(nèi)容的本身,而不是形式的本身。能夠很好地運用敏銳感才是我們藝術(shù)家的本質(zhì),如何運用才是自己對情感本身的確切了解與體會。用托爾斯泰的話來說,那就是“沉醉在感情中”,也就是魯迅先生提出的創(chuàng)作方法,“咀嚼自己的靈魂”,所以,我認為,形式感只是鍛煉的過程,它是與情感有聯(lián)系的。技巧是相對的,真誠是根本的,只要真正理解了,雖然技巧表達得不夠充分,但是也會令人感動,藝術(shù)家最重要的是真正的、真誠的去感受世界,感受世界的方式隨著時間的發(fā)展是不同的,但是真誠的感受在任何時候都是最根本的原則,既不是客觀的,也不是主觀的,是主客觀相碰撞所形成的火花,這才是藝術(shù)的本質(zhì),《易經(jīng)》所說:“修辭立其誠” 就是這個道理。藝術(shù)家在創(chuàng)作的同時所產(chǎn)生的情感的波動與激動,這才是藝術(shù)的來源、藝術(shù)的出發(fā)點、藝術(shù)品的標準以及藝術(shù)品的最后目的,自己感動了然后再去感動別人。以生活的來源作為創(chuàng)作根本,那是外行的行徑。恩格斯所說的:“只有內(nèi)容與形式高度統(tǒng)一,才是藝術(shù)標準的唯一標準?!毙问綍袩o窮無盡的變化,但是人類的情感是最根本的決定性因素,任何的形式是由情感的本身所決定的。行動藝術(shù)、裝置藝術(shù)、觀念藝術(shù)等等,都是人類在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產(chǎn)生表達自己情感的一種方式,這些方式都是合理的,前提是運用要恰當。
藝術(shù)是沒有時代性的,只要達到一定的高度,是真誠的,始終都是人類的輝煌,都會感動人們,因為人類的情感是息息相通的,藝術(shù)是沒有時代的界限、沒有國際標準的,所有的形式,歸根結(jié)底就是人類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