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 文
時間片斷1:校園中
現(xiàn)象寫真1:FLASH《月光朵朵》
……
沒有金剛鉆
你就少攬瓷器活
可是眼前的現(xiàn)實讓我沒的選擇
今兒說我這年紀像當?shù)娜肆?/p>
可我現(xiàn)在還是爸媽養(yǎng)活著
我今二十三了
狗屁都不會干
自私無聊愛慕虛榮人也還挺賤
老媽說你就在學校好好地念
我說這容易心里卻在犯難
我是社會養(yǎng)活的寵物還是廢物
茍且地活著是我的權利還是義務……
上述歌詞引自近來網(wǎng)上流行、被稱為新時代校園民謠的Flash《月光朵朵》,在某網(wǎng)站上,點擊率高達124981次。有240條關于此Flash的評論,筆者統(tǒng)計了最近的40條評論,其中持贊同態(tài)度、認為該Flash真實地反映了當今大學生活的評論有27條。例如,網(wǎng)友July評論說:“現(xiàn)在的中國的大學現(xiàn)狀也就是Flash中所說的那樣,垃圾太多了,素質越來越低,那樣,街上的牛糞就自然而然地多了,不是嗎﹖” 網(wǎng)友吐泡泡的魚評論說:“少了搞笑,多了無言的沉重,也許學生本就該這樣,不知名的郁悶就像一條魚在尋找水卻找不到的感覺,那它只有偶爾吐一個小水泡,讓自己覺得自己還有水,就這樣過吧?!?網(wǎng)友絕情刺客評論說:“一個真實的人,一首真實的說唱,一個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一大部分大學生的困惑……”也有人持反對態(tài)度,認為大學生活也有光明的一面,但這樣的評論只有3條。例如,網(wǎng)友申雪評論說,大學生活的確有著這樣頹廢的生活,但為什么只表現(xiàn)這個???大學也有青春飛揚指點江山。如果只渲染這個,那說明很多人沒有追求或是大學體制的問題。希望倡導一點好的東西?!?/p>
一個在非主流媒體上廣為流傳反映大學生活的作品,有如此之高的點擊率和很多網(wǎng)友的評論,并且大多認為這反映了他們真實的生活,這不由得使人想到,現(xiàn)在的大學生怎么了?大學生還是青年人中意氣風發(fā)、指點江山的精英,國家的棟梁之才嗎?
關鍵詞1:郁悶
解讀1:自我認同和親密感
郁悶可能是當代校園里最流行的口頭禪了,可能是因為這兩個字深刻概括了處于青年期的大學生從應試教育的牢籠里逃離,來到相對“自由自在”的大學校園里,校園外是燈紅酒綠的誘惑,校園內又不知道自己是誰、想要什么,充沛的精力和才能無處發(fā)揮,又找不到自己未來方向的一種頹廢而迷茫、無聊而麻木、空虛而苦悶的心態(tài)。
當一個人從兒童、少年期步入青年期時,其體力、情感、性生理都發(fā)生了急劇的變化,而與此同時,因為他們已經到了成年的年齡,社會又對其有了成熟行為的預期,也就是說大學生已經是成人了,不再是孩子了,一些幼稚的不負責任的行為不再因為是孩子而可以獲得社會的諒解。這些變化都在促使大學生要完成將新的身體特征、新的能力、新的感情、新的角色和新的責任與自身的成人身份整合起來,發(fā)現(xiàn)、形成和接納一個新的自我。而在進入大學之前的應試教育體制,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他們除了完成學習任務以外的心理和社會技能的發(fā)展機會,轉型期的社會也沒有提供強勢的社會價值觀念可以讓他們無條件地去接受,因此,我們就看到了瘋狂的、變態(tài)的、逆反的、迷惘的、苦悶的、看不到自己的當代大學生,這實際上是因為對已經發(fā)生的變化和可供選擇的新的生活方式感到不知所措后的自我角色混亂。
青年期的另一個發(fā)展任務是建立親密感。讀大學,離開了父母與原先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一方面獲得了獨立,而另一方面也缺失了原有的親密關系,使部分學生陷入了寂寞和絕望的境地。建立新的親密關系、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體驗和經歷成為擺脫這種問題的自然需要。而性生理的成熟則會把這種建立親密關系的需要指向異性。同樣,某些人因為先前心理發(fā)展任務沒有很好地完成,難以建立和保持與他人的親密關系,再加上社會道德觀念的變化,從性行為中獲得親密感、尋找自我的價值也就成為某些大學生的必然行為了。
所以,當我們看到大學生們所做的那些“瘋狂”的事情時,也許不必太過震驚??偟膩碇v,所有的“瘋狂”都是成長的煩惱,都是試圖從這些“瘋狂”中找到自己的笨拙的嘗試,也是由于被抱大、考大、寵大而致使某些心理發(fā)展的任務沒有完成所造成的必然結果。
青春的迷惘終將會過去,只是可能有一些大學生會因此付出過大的代價。
時光片斷2:畢業(yè)時
現(xiàn)象寫真2:《實話實說》大學畢業(yè)等于零﹖
今年4月份的一期中央電視臺的著名談話節(jié)目《實話實說》的主題是畢業(yè)求職問題煷笱П弦檔扔諏悌t 在這一期節(jié)目中,有一位湖南文理學院應屆畢業(yè)生黃建華同學提出了以零工資的待遇要求找工作的策略。他在讀大學期間總共花了4-5萬元,這筆錢是他父母和弟弟在外打工掙得的。而在他四年苦讀終于要畢業(yè)時,卻還要去找一份零工資的工作。當主持人問他為什么提出零工資時,他的回答是:“很多企業(yè)要求一年或者一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但是我們是應屆畢業(yè)生,我們不可能有工作經驗?!边@時,一個企業(yè)代表進一步補充道:“因為你(大學生)要先投入、先學習,進入社會你會發(fā)現(xiàn),你在學校學的那些東西,我夸張一點,可能90%以上是與社會不符的,所以你進入社會還是要先學習現(xiàn)實是什么,這個階段可能有兩三年,相對來說你只能維持生存。”另一個企業(yè)代表又進一步指出:“一個真正比較成熟的企業(yè),看重的是這個人長期在這個企業(yè)當中作出的貢獻,更看中這個人的基本素質和潛力?!?/p>
無獨有偶,近日一名北大畢業(yè)生在北大知名網(wǎng)站“一塌糊涂BBS”上發(fā)出帖子,聲稱自己是“北大培養(yǎng)的廢物”,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眾人的關注和討論。作者寫道:“我是1997年從北大畢業(yè)的,我告訴大家,那年我們系畢業(yè)了110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99%都是廢物。我認識的很多北大校友現(xiàn)在都混得慘不忍睹……這些人不僅丟掉了人文精神,而且生計也成問題?!北贝螽厴I(yè)生究竟混得怎樣?他認為是“很差,真的很差”。文中提到,“回想在我們之前80年代的老北大生,我覺得他們身上有的東西在我們身上已經失去了?!弊髡哒J為北大的學生丟掉了“精神”,他們除了頂著北大的牌子之外,沒有什么特色可言。而北大人的謀生能力與其他學校的畢業(yè)生比,優(yōu)勢也并不明顯。
堂堂北大,國學殿堂,集中了全國最優(yōu)秀的學生,難道經過了大學四年反而成了廢物嗎?
此后,在“一塌糊涂BBS” ,網(wǎng)名為玲瓏豬的一名北大畢業(yè)生發(fā)出了“另一個北大人的工作感悟”的帖子,提出了24條工作感悟,其中包括:
在學校的時候,多交幾個真心的朋友。在學校的時候,好好享受自尊的感覺。只有那些完成了由不俗到俗的成功轉變的同學才能衣著不俗地參加聚會, 北大太自由了,這是身為北大人的幸運,也是不幸。
當你還在學校的時候,多去上上課,少在宿舍打游戲睡覺。
當你還在學校的時候,能談戀愛就談場戀愛,那時候談戀愛才叫談戀愛!
當你還在學校的時候,多原諒舍友的小過失,當你工作以后你會發(fā)現(xiàn),大學才最可能交到一輩子能互相傾訴互相幫忙的朋友!
當你在學校的時候,多讀一點書,少上網(wǎng)做一些沒有意義的東西,比如聊天。
當你還在北大的時候,好好念書,享受自己作為北大人的光榮和夢想。
當你還在北大的時候,好好享受人生中最純潔、最快樂的時光!
當你還在北大的時候,把英語學好,多學幾個軟件,修一個經濟雙學位,多培養(yǎng)自己的忍耐功夫!
不要再譏笑拜金主義者。
最后,作者寫到“但是我已經沒有了理想……我想這是我最大的悲哀,也是我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關鍵詞2:價值
關鍵詞解讀2:現(xiàn)實自我、應該自我與理想自我
我們可以從黃建華的零工資應聘、“北大廢物”和“玲瓏豬”的文章中看到理想的校園和現(xiàn)實社會之間的巨大落差,這種巨大的落差后面是對自我價值的懷疑和理想破滅后的失落。
難道當代大學生真的就這樣缺乏基本素質,學習的大多是沒用的東西,一文不值嗎?
按照存在主義心理學對人性的看法,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缺乏有意義的人際關系以及缺乏人生目標會導致常見的存在危機。我們每個人看到的自己都包括三個部分,現(xiàn)實自我(我目前是怎樣的)、應該自我(我應該是怎樣的)與理想自我(我愿意是怎樣的)。當這三個成分發(fā)生沖突、又不能很好協(xié)調時,我們就會產生負性情緒,并導致長期的問題。
人的成長,一方面是尋找、發(fā)現(xiàn)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過程,另一方面也是不斷調整和處理現(xiàn)實自我、應該自我與理想自我之間關系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一個人漸漸地長大和成熟。人性的特點在于需要去尋找和發(fā)現(xiàn)自己的位置,通過看到自己的價值而獲得生存和發(fā)展的動力,一旦失去這些就很容易陷入沖突和抑郁。但成長和成熟的意義在于,你可以越來越不需要依靠外界的評判和物質來找到自己的價值感,而是通過明了內在的精神上的自我看到自己的價值。因為當價值感依附于自身之外的其他事物時,就會處于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因為一旦這些外在的來源中斷,你的情緒立刻會起波瀾。
中國教育的弊端在于過于看重知識的獲得而不是能力、心理品質和人格的培養(yǎng),也許只是因為知識的掌握程度比較容易通過客觀的考試加以測量。其結果是,無論是中小學還是大學,填之以魚而不是授之以漁成為教學的主要方式,但這種被動的學習過程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另一方面也較少能夠讓人看到自身的能力和自我的價值。在這種情況下,上學時用突擊的方法應對考試,畢業(yè)時發(fā)現(xiàn)自己一無是處,甚至一文不值;畢業(yè)后現(xiàn)實自我、應該自我與理想自我發(fā)生激烈沖突,導致理想破滅的強烈失落感便是必然了。
應試教育與大學精神。
對當代大學生的觀察所獲得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從小到大,考試(而非學習、成長)是他們主要的現(xiàn)實任務,生理上的成熟與心理上的幼稚與不完善之間的沖突是他們出現(xiàn)問題和困擾的主要因素之一。考試的高手和生活、做人的低能就這樣成為某些大學生的寫照,他們在虛擬的游戲中尋找快樂和價值,逃避現(xiàn)實的困擾并反抗父母和老師,并因此荒廢了學業(yè);在模仿無厘頭文化的搞笑方式中展現(xiàn)自己的聰明以喚起成就感;他們在同居的生活中尋找以往家庭似乎沒有給予過的親密與關切,而這一切都只有片刻的歡愉,很快又陷入迷茫失落與郁悶中。更極端的而越來越常見的情況是,一旦離開父母便寸步難行。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其實并不是疾病的問題,絕大多數(shù)的問題緣于已經發(fā)展到畸變的應試教育體制剝奪了個人心理成長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處在成長中的青少年沒有時間游戲、沒有時間與人交往、沒有機會獨立思考、沒有機會獨立生活;而進入大學之后,又經歷了從灌腸到放羊的巨變,很快身陷游網(wǎng),受困情場,在麻木與迷茫中混過甚至混不過大學生活,到頭來一無所知,一無所能,智商之高與情商之低造就了多少畸變的“驕子”。
一個大學生的網(wǎng)絡成癮、進食障礙、抑郁焦慮、高分低能,可能是緣于個人的原因,但如果這已經是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我們就無法不去反省我們培養(yǎng)人的體制的問題。青春期自我認同的困惑,理想自我與現(xiàn)實自我的沖突是人生心理發(fā)展的某種必然,但如果這種困惑已經嚴重到使大學生虛擲了最寶貴的青春歲月,我們就不能不問,國家需要的是心理健康、人格完善、懂得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自主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棟梁還是考場的高手社會的低能兒?
一個大學的精神是它雖經歲月磨難但仍不失其生命力的體現(xiàn),教學、科學研究和創(chuàng)造性都是其永恒的主題。北大的創(chuàng)新,清華的嚴謹,南開的篤實,浙大的堅韌則為各名校大學精神的個性體現(xiàn)。在當今這個商業(yè)氣息濃郁、急功近利的焦慮的時代,是否可以用大學精神的傳承來治愈當代大學生的迷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