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東
“他們十分卑微,三百七十年來,只做一件事,亦足以安慰歷史,溫暖所有中國人的心,此無疑是佘家的高義。”
——香港《性情文化》雜志
鏈接:
袁崇煥生平 袁崇煥(1584-1630),廣東省東莞人。明代后期杰出軍事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明萬歷四十七年中進士,由地方官吏至兵部尚書。他廉潔勤政,為人耿直慷慨,有勇有謀,好習(xí)兵法,文武兼?zhèn)?。時滿清崛起,明軍望風(fēng)而逃。袁崇煥主動請纓,收復(fù)失地,平息滿漢紛爭,贏得了百姓稱頌。1626年,努爾哈赤親率大軍直撲寧遠,袁崇煥刺破手指寫成血書,將母親和妻子搬到城中,誓與寧遠共存亡。在他的指揮下,將士浴血三日,擊退清兵。這一仗是努爾哈赤一生中惟一的敗仗。后其子皇太極繼位后,遂使“反間計”,放出謠言,說袁崇煥謀反。崇禎皇帝很快中計,把袁崇煥凌遲處死。更為悲慘的是,他被押上刑場時,聽信袁崇煥是內(nèi)奸的北京老百姓紛紛叫罵,撲上去搶著咬他的肉,直咬到了內(nèi)臟。袁崇煥慘叫不絕而死,時年四十六歲。150年后,清乾隆帝感其忠烈,為袁崇煥建墓平反。民國初年,由康有為出面,各界人士在袁墓旁建立袁祠。
公元1630年,明崇禎3年8月16日深夜。一個全身素裝的男子悄然來到北京西四刑場,取下了懸掛在高桿之上的一具尸首,尸身血肉模糊,體無完膚,實際上只剩一副骨架子。這就是被皇帝凌遲處死、被北京百姓“爭啖其肉”的民族英雄袁崇煥。男子背起尸首,很快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從此,純屬民間行為的“袁崇煥將軍之墓”在北京城里秘密地扎根了。這位冒著生命危險盜走袁崇煥尸首的,是袁將軍帳中一位姓佘的部下。忠實的親兵把袁將軍安葬以后,就隱姓埋名,在他的墓旁居住下來,一如既往地守護著,一直到死。他臨死前又把這項任務(wù)托付給子孫:要求子孫世代不許做官,不許回南方老家,要居住在袁將軍墓旁,世代相傳,永遠為將軍守墓。
如今已經(jīng)過去了374年,佘家遵守遺訓(xùn),忠心耿耿為袁將軍守墓374年,現(xiàn)今已經(jīng)傳到第十八代子孫了。一名美聯(lián)社記者感慨無比:“我們美國立國也就二百多年,你們佘家卻為一個人守墓三百多年,這是怎樣的一種精神牎辟薌業(yè)冢保反守墓人佘幼芝女士說:“不為別的,就為忠義兩字。”374年,說出來,不過是一個數(shù)字,其間所有的生死榮辱、悲歡離合、世事興衰,幾多人間滄桑,對于佘家而言,“忠義”二字是不能僅從字面上去理解的。有人稱頌他們守墓的義舉,有人則諷刺他們是瘋子,錯把土堆當(dāng)金山,并稱其為“看墳人”。
袁崇煥墓和祠在今天的北京東花市斜街52號院,佘家世代不曾離開過半步。為了給袁將軍守墓,歷代先人經(jīng)歷過不知多少艱辛。僅僅佘幼芝本人,為了守在墓旁,已經(jīng)付出過常人難以想象的犧牲和努力。佘幼芝今年63歲,除去守墓人的身份,她只是一個退休的商店售貨員,丈夫是退休的小學(xué)教師。二人育有一子一女。1952年,北京擴建,要拆掉袁崇煥墓和祠,佘幼芝上書毛主席,毛主席親筆批示當(dāng)時任北京市長的彭真:“我意若無大礙,袁崇煥祠墓應(yīng)予保存。”隨后袁墓非但未遷,北京市政府還撥專款進行了修繕。至今這份毛主席的親筆批示依然被佘幼芝珍藏著。1955年,崇文區(qū)建中學(xué),征用了佘家住宅,在別處給佘家人安排了樓房。但為了守墓,佘家人沒有搬走,大伯一家住到袁祠的南房里,佘幼芝隨母親搬進了從前的羊圈改造成的房子。后來大伯和母親相繼去世,1964年,佘幼芝就在這間房里結(jié)了婚。文革期間,袁崇煥墓遭到了破壞,墓碑被推倒,墳?zāi)挂脖煌陂_,連佘家祖先佘義士的墓碑也被一個工地拿去做了臺階。袁祠里也住進了十幾戶人家,并且蓋起了住房。文革結(jié)束后,佘幼芝發(fā)誓:一天不修復(fù)袁墓就一天不剪頭發(fā)。她的頭發(fā)留了14年,也奔走呼吁了14年,文物部門于1992年投資修復(fù)了袁崇煥墓,佘義士的墓碑也復(fù)歸了原位,佘家被迫中斷的守墓也得以延續(xù)。這之后,佘幼芝夫婦又為修復(fù)袁崇煥祠而到處呼吁,所有的有關(guān)部門都留下了她無數(shù)次奔走的足跡。2002年初,文物部門決定修復(fù)袁崇煥祠,包括佘幼芝一家在內(nèi),里面的19戶居民全部搬出,重新安置。2002年11月29日,袁崇煥祠和墓地正式對外開放,看著修繕一新、莊嚴(yán)恢弘的袁將軍墓祠,站在袁將軍塑像前,佘幼芝熱淚縱橫,她說:“我奔走了20多年,從黑發(fā)到白發(fā),終于迎來了今天。衷心感謝政府和各界人士!”2003年,廣東東莞修建袁崇煥紀(jì)念園,當(dāng)?shù)卣堎芗遗扇藶樵鐭ㄊ匾鹿谮#苡字サ膬鹤咏蛊奖硎驹敢馇叭?。在去之前的探親途中,焦平遭遇車禍不幸身亡。這佘家第十八代人的不幸,竟然又是和他們世代守候的袁大將軍有關(guān)。374年后,又一位佘家的人葬在了袁崇煥的墓旁,永遠地守候著將軍。專家說,北京這座城市,應(yīng)該給有良知的這一家人記功。一個平凡的家族,代表歷史和人民,從精神上對冤死的英雄進行著永遠的補償,在拜金主義盛行的今天,讓我們重新思考已經(jīng)被人們所忘卻的傳統(tǒng)價值觀念:“忠”“義”“守諾”“孝順”“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