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俊杰
一本好書,能夠讓我們學(xué)會許多。我仰慕的那一本書,就叫做《我們都有心理傷痕》。那是一個作者用歲月的沉思所寫下的真理。
那書里講了一個小故事:丈夫離開人世以后,她覺得世界都不存在了,她是如此愛他??帐幨帥]有依靠,孤獨而悲傷。她去拜訪一名出色的心理醫(yī)生,尋找?guī)椭R驗樗纯嗟孟胍詺ⅰ?/p>
“我實在太愛他了,沒有了他,我不能再活下去?!?/p>
“你知道不知道,你根本不是愛他?”心理醫(yī)生回答。
“你這是什么話?沒有他我不能活下去。我可以為他去死。”她憤怒了。
心理醫(yī)生問:“你知道什么是寄生嗎?”
她愣住了。
“當(dāng)你需要靠著另一個人而活下去,你便是一個寄生者。在你們的關(guān)系里,沒有選擇,沒有自由。愛應(yīng)該是自由的選擇。兩個人相愛,意味著其中的每一個人,完全有能力獨立生存,但是他選擇了與對方在一起?!?/p>
一連許多的漫長而輾轉(zhuǎn)的夜,她若有所思。
最初一個星期去找3次醫(yī)生,然后是半個月找1次……后來,她不再找心理醫(yī)生。只是在圣誕的時候,送去一份小禮物。因為依靠醫(yī)生,也是一種寄生。
她只帶上醫(yī)生的那句話,真正地像一個成熟的人,去學(xué)習(xí)生活。慢慢地,她學(xué)會為自己尋找生命中的快樂。當(dāng)時的傷痛,漸漸地愈合,丈夫逝世的陰影,也在慢慢褪去。
她明白了,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在情感上不需要依靠任何人,能夠獨自地站立起來。一年來,她的父親和母親相繼離開人世,她安靜地承受著失去親人的悲傷,卻再也沒有絕望與自殺的念頭。她已經(jīng)學(xué)會了情感的獨立。
作者說她看到另外一本著名的心理之書《無路之行》給愛下的定義,愣住了。定義是這樣的:愛,是一種為了哺育自身或他人的精神成長而延伸自我的意愿。
美國的家庭心理治療家保羅博士夫婦在《假如你真的愛我》一書中,將這個精辟的定義,用更加明晰、易懂的兩句話展開:真愛行為是一種撫育自身和他人情感與精神成長的行為。
是的,一個人一輩子,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一些黯然傷神的事情。那些事情,對于我們來說都是漫長的輾轉(zhuǎn)而沉默的夜。在少年時期無所畏懼地去愛,然后被傷害之后,我們退回去,一直退到內(nèi)心最狹窄的地方,封閉自己,并且貼上標(biāo)簽,說,我不想再被傷害了。也許因此,好多日子我們不想說話,不想去愛,不想好好生活,也不想去尋找快樂。
但是我們可能從來沒有想到,那些所有的難過,其實不過是因為,我們對于愛是如此的幼稚而生疏。因為有了傷痛,我們才會在暗夜里不斷地輾轉(zhuǎn)與反思。而那又算得了什么呢?失去了愛,但我們沒有失去愛的能力。它只是被你鎖了起來,像一個孩子一樣害怕成長。
而我們彼此都需要學(xué)習(xí)愛的成長。愛了一場,卻毫無所得,甚至倒退,那不過是幼兒園水平的愛。沒有成長的愛,又怎么能夠擁有幸福?
當(dāng)我說,我愛你,那意味著我并不是必須愛你,而是我選擇了愛你。
“我愛你”,不是其它任何什么,而是我自由的選擇。
《我們都有心理傷痕》徐浩淵著 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9 定價:1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