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雙喜
數(shù)年前熊秉明先生在中央美院舉行講座,有人問到為何二戰(zhàn)以后西方當代雕塑中很少見到人的形象。熊先生的回答很有唯物主義的味道,大意是說,二戰(zhàn)后雕塑家沒有條件做人物石膏、翻鑄青銅像,在城市的一片廢墟中,雕塑家只能找到各種廢鋼鐵,所以就用這些廢鋼鐵切割焊接,發(fā)展了一代抽象金屬雕塑。但是熊先生認為,在這些金屬雕刻中仍然有人的存在,那就是人的精神、人的氣質(zhì)。熊先生的解釋雖然很新穎,但我仍然未能釋懷,為什么世界人口越來越多,雕塑家們卻對人物和人體越來越不感興趣,是不是羅丹、馬約爾、布德爾等人已經(jīng)把人做到了頭?這個問題其實揭示了西方藝術從古典主義到現(xiàn)代主義的重大轉型,這就是以人為中心的古典主義人文理想在現(xiàn)時代所遇到的重大挑戰(zhàn),那種對人的贊美、對人的主體性的高揚,以及由啟蒙主義所宣揚的人對自然的征服性的主體地位,受到二戰(zhàn)后普遍的懷疑主義的質(zhì)疑和解構,人體的美與個體形象的典型性遭遇到普遍性的人類的困境,不再成為雕塑家關注的重心。雖然還有賈柯梅蒂、西格爾對人的存在困境的關注,漢森和安德烈在六七十年代從真人身翻模,創(chuàng)造出一種模糊了真實與虛幻、生活與藝術的界限的超級寫實主義雕塑,但西方雕塑的主流不再是人體與寫實人物。
但是人的主題在西方藝術中從來就沒有淡出過。近20年來,西方當代藝術中人的形象大量出現(xiàn)在攝影、影像、行為、裝置與觀念藝術中,例如貝克羅夫特(Vanessa Beecroft)組織一大批模特兒在展廳中肅立,其實可以理解為一種新的雕塑形式。它表明了藝術作為人的生存狀態(tài)的呈現(xiàn),仍然是藝術家所不能忽視的,現(xiàn)代主義對材料與形式語言的關注,只是為當代藝術準備了更為有力的表達基礎。近十年來,雕塑藝術中人物形象特別是著色人物形象的出現(xiàn)有增加的趨勢,這表明當代雕塑在后現(xiàn)代多元文化的影響下,正在以新的眼光審視藝術史中豐厚的寫實雕塑資源。在中國當代雕塑中,隋建國、楊劍平、于凡、向京、瞿廣慈、李占洋、梁碩等人,關注現(xiàn)實,以新的方式重新闡釋人的主題,可以視為寫實雕塑的突圍,開拓了我們的思路。
蔡增斌等人作為中央美院雕塑系研究生學歷班的成員,正是在這樣的文化與藝術史背景下,展開了他們對寫實雕塑的探索。從他們的創(chuàng)作來看,當代寫實性的雕塑有著廣泛的空間,從高保真的超級寫實到不乏戲謔的變形與夸張,從不同的材料到豐富的色彩,只要是面向生活,以人為本,就會有廣闊的題材,充分的表達空間。當然,在他們的雕塑作品中,即使是有人的形象出現(xiàn),也多是提練出來的類型化與符號化的整體形象,這確實是當代具象雕塑與五十年代以來的寫實雕塑的重要不同點。例如蔡增斌的《地鐵》與《車展》繼承了西方教堂中的彩塑人物傳統(tǒng),但他所表達的與其是人物的雕塑,不如說是某種獨特的社會場景與商業(yè)氛圍,因此,作者甚至淡化了人物的五官刻劃,而著重于多人物的空間與戲劇性的場面再現(xiàn)。李忠的《藍色族群》表達了現(xiàn)代的青年生活,以高度概括的人物動態(tài),非常時尚化地表現(xiàn)了人在當代流行文化與消費潮流中被塑造成的無個性的勻質(zhì)化狀態(tài)。林子杰的《人與舟》構思奇特,符號化的人物仰躺在舟中,舟又連續(xù)性地下滑,有一種強烈的動勢,是上升還是墮落?正象作者在《行進中的動態(tài)》這一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兩個孩子,他們在高速的滑行中,要保持自身的平衡,這顯然不是一個日常生活的小景與贊美,而是表達了現(xiàn)代人在速度化的生活中的處境。比較起來,楊萬海算是相當古典的,他老老實實地做男女人體,并將其作品展示出來,似乎習作性較強。其實不然,他將人物名之為《亞當、夏娃》,具有相當?shù)娜宋膬?nèi)涵,試想,將民工的形象置于高臺,賦予紀念碑的形式,醉翁之意豈在人體?葉仄輝的《有靈性》是一件讓我感動的作品,它使我想到電影《馬語者》中的少女葛麗絲·麥克琳,馬與少女之間有著無聲的語言與默契,人與馬共舞,以身體語言親切對話,如此舒展與優(yōu)美的雕塑,是近年來不多見的詩意性的表達,它表現(xiàn)的是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東方人文理想。也許田喜的《野蠻女友》最具有當代藝術的特質(zhì),即表達當代人的交往困境,高度逼真的人物與實物的運用,在看似真實的感受中卻有某種陌生感,這是一種現(xiàn)時代的普遍感受,人與人之間的信息與人際交往日益密切,但內(nèi)心的情感交流卻日益困難,這在田喜的《黑白猜》中更為鮮明,在表現(xiàn)伊拉克戰(zhàn)爭與人質(zhì)的視頻作品的兩側,密集的不同手勢具有不祥的氣氛,暗喻著未來的不可知。
研究生學歷班的這幾位青年雕塑家的創(chuàng)作,驗證并增強了我的一個信念。對于中國當代雕塑來說,寫實性的雕塑不僅是學院里的教學基礎,它所具有的綿長而豐厚的歷史,是當代藝術家表現(xiàn)時代生活的極為重要的文化資源。想一想蔡國強的裝置作品《寫生課》與《收租院》,我們就可以理解,只要從當代文化的層面反思我們的生活,探索新的觀念與表達方式,具象雕塑完全可以對當代生活做出有力的闡釋。
圖 1 | 圖 2 |
圖 3 | 圖 4 |
圖 5 | 圖 6 |
圖 7 | 圖 8 |
圖 9 | 圖 10 |
圖 11 | 圖 12 |
圖 13 | 圖 14 |
1、《藍色族群》
尺寸:280cm×50cm×70cm
材質(zhì):玻璃鋼著色
作者:李忠
2、《行進中的狀態(tài)》
尺寸:高70cm
材質(zhì):鑄銅
作者:林子杰
3、《行進中的狀態(tài)》
尺寸:高70cm
材質(zhì):鑄銅
作者:林子杰
4、《北斗星》
尺寸:高
材質(zhì):
作者:李忠
5、《黑白猜》
作者:田喜
6、《我的野蠻女友》
材質(zhì):綜合材料
作者:田喜
7、《舟》
尺寸:高70cm
材質(zhì):樹脂
作者:林子杰
8、《亞當·夏娃》
尺寸:120cm×50cm×50cm夏娃
120cm×45cm×55cm亞當
材質(zhì):玻璃鋼仿青銅
作者:楊萬海
9、《模型系列一·地鐵》
尺寸:165cm×65cm×58cm
材質(zhì):玻璃鋼著色
作者:蔡增斌
10、《模型系列二·車展》
尺寸:70cm×70cm×22cm
材質(zhì):綜合材料
作者:蔡增斌
11、《悟性》
尺寸:110cm×50cm×30cm
材質(zhì):玻璃鋼著色
作者:葉仄輝
12、《有靈性》
尺寸:200cm×58cm×80cm
材質(zhì):玻璃鋼著色
作者:葉仄輝
13、 《水·墨;地·紙》
尺寸:高120cm×寬50cm
材質(zhì):鑄銅
作者:趙正祥
14、 《臥薪嘗膽》
尺寸:40cm×40cm
材質(zhì):青銅
作者:趙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