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樂
被稱作“火星叔叔”的美國著名科幻作家——美國航空航天局劉易斯研究中心項目負責人蘭迪斯博士在中國科技館給北京青少年作了首場關于火星探測的科普報告。他中國之行的另一個目的是請中國少年為即將發(fā)射的火星機器人起個名字。而中國孩子們的想像力卻似乎令人失望。
蘭迪斯博士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涉足科幻創(chuàng)作的,為了迎接這位國際著名的科幻“大腕”的到來,有關單位組織了一次青少年“火星與太空探索”繪畫大賽,雖然蘭迪斯愉快地為小作者頒獎,但這些孩子的作品卻缺少童趣:在一幅描述火星上奏樂的作品中,竟出現(xiàn)了戴蓮花僧帽的形象,似乎能登上火星的人必須“法力無邊”;許多少年為新的火星機器人起的名字沒多少新意:“童年號”,“宇宙郵遞員”,還有“蜘蛛俠”,一半是老掉牙的名字,另一些則來源于好萊塢的電影。孩子們似乎沒有自己“獨家”的想法。
也許是含蓄的性情或紀律的約束抹殺了兒童的天真。蘭迪斯在演講中雖屢出幽默或驚人之語,連翻譯和主席臺上的館長都笑起來,但孩子們卻正襟危坐,不笑也不鬧。連他們給蘭迪斯提的問題也像是官員提出的,比如,“你們的火星探索考慮過要和中國合作嗎?”這不禁讓人想問,難道說,中國教育就只能培養(yǎng)出解答有標準答案的算術題的活體計算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