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艷
時值八·一建軍節(jié)的到來,我們?yōu)榱藨c祝這個節(jié)日,緬懷英雄。本刊特派記者赴懷遠縣采訪了一位年過八旬,為懷念昔日英雄“年四旺”而一直修補以年四旺名字命名的一條路——“四旺路”的老人。如今算來已經整整十年了?!澳晁耐?,這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一個光芒四射的名字,但由于歷史原因,他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記憶。但是今天,在他的家鄉(xiāng)——懷遠縣陳集鄉(xiāng)梨元村,一個81歲的老人就用這實際行動詮釋著他對英雄的崇敬之情……
1966年最后一天的傍晚,山西大同煤礦附近的鐵路上,一列火車正呼嘯著飛馳而來。此時路過此地的解放軍戰(zhàn)士年四旺忽然發(fā)現鐵路中央橫臥著一塊大石頭,眼看就要造成車毀人亡的慘劇。但就在火車將要與石頭相撞的千鈞一發(fā)之際,年四旺奮不顧身地沖了上去,就在搬開石頭的一瞬間,他被火車強大的氣流擊倒,頭皮整個的翻了過來,當時他就血肉模糊昏死了過去。經過8天8夜的極力搶救,年四旺才脫離了生命危險。這件事很快傳遍了全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期,“年四旺”是個婦孺皆知的名字,被譽為“毛澤東的好戰(zhàn)士”。我們國家領導人都曾題詞向全國號召過“學習黨的好戰(zhàn)士年四旺”。
年四旺的家鄉(xiāng)也轟動了,安徽省政府特別拿出資金在年四旺的家鄉(xiāng)懷遠縣梅莊村修建了大禮堂、供銷社、學校、飯店等,以供全國各地的人來參觀學習。一批批來參觀學習的人經常把梅莊圍得水泄不通。一次中央派了中央部隊文工團來梅莊進行宣傳演出,車子行至距梅莊1公里處,由于雨天道路泥濘,車輪陷入淤泥里不能行駛。村民們硬是把他們在當時非常珍貴的被子拿來,鋪墊成了一條被褥路讓車行駛了過去。
為了更好的方便人們的參觀學習,政府部門決定再投資一筆資金,修筑一條以年四旺名字命名的一條路——四旺路。
梅莊的老人們至今仍能記得當時修筑“四旺路”時的壯觀場面:每個人都唱著歌,干勁十足,沒有車,就用擔子跳,用手抬,沒有石料,就到處去撿,甚至到河溝邊去刨……“當時的懷遠縣的機關干部都親自來鋪路呢!那路修的,比現在206國道都氣派!”老人們感嘆。
9.13事件發(fā)生了,所屬林彪部隊的年四旺也從天上掉到了地下,四旺路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記憶。
由于年久失修,四旺路開始變得崎嶇不平,坑坑洼洼,石頭一塊塊突了起來。晴天時沒有土路平坦好走,雨天時一坑坑的積水,不小心踩進去,可以沒入膝蓋,比土路更難走。不知何時起,四旺路上出現了一位七八十歲的老人,無論是三九酷暑,還是刮風下雨,他每天都推著木板車不停歇地修補著這條路。三九嚴寒時,厚厚的棉衣裹著他微胖的身子,蹣跚地推著木板車,看起來像是一步一挪。三伏酷暑,他穿著短褲,帶著草帽,仍是一個坑一個坑的墊,一點一點的補,全然不顧三十七八的高溫炙烤著他的皮膚。一晃十年過去了,這條四旺路在他的養(yǎng)護下,當與四旺路同期修筑的路已破爛不堪時,四旺路上即使下再大的雨也能暢通無阻,有的路面讓他養(yǎng)護得比初時還要平整。這位老人就是張庭久,今年81歲。
不愿享“清?!钡睦先?/p>
記者在張庭久大兒子家里見到了他,由于下著大雨,氣溫在二十四度左右,但老人卻穿著件大襖,一問才知老人有哮喘的老毛病,不能受涼。老人個頭不高,身材微胖,但身板卻很硬朗,精神狀態(tài)好得讓人不敢相信他已有81歲高齡。張庭久如今已是四世同堂,有五兒一女,共十三個孫子。兒孫們都很有出息,尤其是孫子輩,每提起一個,方圓數10里的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孫子張保華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博士生,如今在北京是位響當當的大律師,孫媳是北京一家法制報的記者;張保華的弟弟張仁杰正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還有一個孫子張傳宗是蚌埠二建公司的項目經理……兒子媳婦也都很孝順,他們本打算讓老人一家家輪著吃住,讓他享享清福,安享晚年。但老人家卻不愿麻煩兒孫們,認為自己有雙手雙腳,不需要別人養(yǎng)活。有一年張保華從北京給老人寄來了五千塊錢,想讓爺爺買點補品補養(yǎng)身子,他硬是逼著兒子給退了回去。至今他仍一個人吃住,用他的話說,這樣吃住方便,自由,可以隨時隨地去修補道路。
然而,張庭久一開始修路時,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和支持的。十年前,當他看見這條他心目中的英雄路破爛不堪,車、人都幾乎不能通行時,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立志要修補好這條路。其后他便推起了木板車,拿起了抓鉤和鐵锨,去修補這條路,這一干就是十年。
最初反對的是他的老伴:“你閑著沒事,去幫兒孫們干點活也是好的,干嘛非去修路?這又不是你個人的事。再說了,這路是一兩天能修得好的嗎?”兒孫們也心疼的勸他:“你已經七十多歲了,吃、穿、用、住我們都包了,你就在家享享清福吧!你要是有個好歹,我們心里怎么好受呀!”村里村外的人見張庭久每天修修補補的也覺得稀奇:這老頭這么大歲數了,不在家呆著,在這瞎忙活啥呢?政府都不管不修,關你什么事?
無論親人怎么勸,村里人怎么說,他都一笑置之,他總對別人說:“我修路是件好事,別人總不至于罵我吧!”當年修筑這條四旺路時,他正當壯年,修路的積極性非常高,因為他是帶著對英雄的崇敬之情和滿腔熱情去修的,他不能忍受四旺路就這樣被踏軋得體無完膚。當記者向張庭久表達敬意時,老人只是微微一笑:“人家年四旺為了救列車,命都不顧了,我做這點事算得了啥。”張庭久的大兒子向記者介紹說:“我爸爸是把修路當成他晚年的一份事業(yè)來做的。他每天都給自己下任務:上午墊五個坑,或下午墊六個坑。如果任務完不成,他就懲罰自己不能吃飯,也不許睡覺,直到把事做完?!焙髞韽埻ゾ玫募胰丝吹嚼先颂焯爝@樣勞作不僅沒有累壞,反而身體更加硬朗了,能吃能睡還沒有什么小病小災的,所以就全力支持他了。后來木板車被老人用壞后,他的女兒就為他買了一輛小三輪車,想讓他推著方便。但老人嫌慢,七八十歲了又學起了騎三輪車,由于撐不住車把,他經常和車子一起摔倒。有一次老人拉了一車石子去鋪路,連人帶車一起翻到了溝里,張庭久被壓在車下不能動彈,還好路過的村民張家敏把他救了出來。
修路首先必須要有石料,一開始張庭久是到村里的廢窯廠去拉廢磚料,幾年下來,窯廠堆積如山的碎磚廢石竟讓他一小車一小車的拉了一空。找不到石料時,他每天天不亮就提著籃筐到田埂地頭、河岸溪邊去撿小石子,天黑之前再把一筐筐的石子鋪在需要修補的路上。張庭久性格比較孤僻,一生從沒有求過人,也沒有向人要過東西,但到了老年,為了修路,他只要看到誰家有廢磚廢石,他就向人家索要,如果人家還有用不給他,他還會生氣,說人家小氣。當然,一般人都會樂意給他,不只給他,還會幫他把廢料弄到車上,讓他拉走。同村的張懷貢二十多車價值一千多元的碎石,別人來買他都不賣,專門留給張庭久老人讓他拉去修路。從2001年開始,這里開始修建了合徐高速公路,張庭久所在的關路口莊的東北角設立一個占地一百多畝的材料廠,這里經常會丟棄一些不用的大石頭,每次張庭久都如獲至寶的拉回來放到四旺路兩旁。沒有石料時,他便用一個小錘子,一點點的敲擊石塊,敲碎再鋪到路上。那幾年四旺路上的行人經常能看見一個老人,坐在路旁叮叮當當的敲擊石塊。
2003年合徐公路修好時,留下了許多廢石料,看見這么多石料,老人心花怒放,每天都步履蹣跚卻又精神抖擻的騎著他的小三輪車,往返于石料廠和四旺路之間。
愚公精神感動村民
人都是感性的動物,張庭久老人憑著一車、一抓鉤、一鐵锨,十年如一日養(yǎng)護著四旺路,周圍的村民們耳聞目睹不會沒有感觸。村民的感激感動之情是溢于言表的。今年梨元村換屆選舉時,競選村主任的張懷貢和競選治保主任的張前高在競選演講時都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能當選上,我首先就要帶領大家重修四旺路。”為著這一句話,村民們認可了他們,投了他們他們的票。張懷貢和張前高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兌現他們的承諾。石料是修合徐高速公路時留下的,他們自己出錢租了一臺挖掘機,動用了十多臺農用車。村民們積極響應,熱火朝天的干了起來,那場面決不亞于當年修筑四旺路時的盛況。當記者問起他們修路時的動力時,張前高回答到:“我們對四旺路的感情是源于對張庭久老人的感情,與他十多年來的辛勤付出相比,我們做的這點事根本算不了什么,以后不管花多大代價,我們都要好好維護這條路,上邊不管,我們自己管!”如今四旺路西段已經重修完畢。
張庭久不僅感動了同村的人,連周邊的人在得知這件事情后也深受感動。陳集鄉(xiāng)“張續(xù)庭畜牧中心”的經理張續(xù)庭得知此事后,自愿拿出5000元錢來修補這條四旺路。
在梅莊,記者見到了年四旺的大哥年四道。他很慚愧的說:“雖然我一直為這條路的失修而難過,那時我只是想這是政府的事,卻沒有想到過自己動手來修。我沒有做到的事,竟讓一個外人做到了,我非常敬佩張庭久,也十分感激他?!?/p>
其實年四道過謙了,受張庭久影響,他也早就加入了養(yǎng)護四旺路的行列。梅莊莊里的一段四旺路就是他一直在修修補補的。前不久,梅莊村和梨元村已經合并成為梨元村,四旺路已成為梨元村村民們共同傾心守護的情感線。無論是誰,也不管什么事,只要有損這條四旺路,哪怕是一分一毫,他們也不會同意的。梨元村的磚窯廠現已承包給了外地個人來經營,由于是在四旺路旁邊,磚窯廠的土和廢料常堆積在路上,造成交通阻塞,有時鏟土還會毀壞路面,于是梨元村村民們不只一次找磚窯廠的負責人商談,如果要以損毀四旺路為代價來換取眼前的利益,他們寧愿把磚窯廠廢置了也不承包出去。
造福一方的四旺路
四旺路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東接206國道,西臨合徐高速公路,有3個村,8個自然莊,一萬多口人經過此路,這條路也是這幾個村莊通向外界的橋梁和紐帶。
去采訪張庭久那天,天公不作美,一直下著大雨,當車行至張庭久所在的梨元村關路口莊路口,記者正在心理作好了打赤腳進莊的準備時,司機卻笑著說道:“到關路口莊下再大的雨,無論到誰家腳上都不會沾上一點泥。”到了莊里才知道,張庭久十年來不僅修補了4公里之多的四旺路,還為莊里鋪筑了1.5公里的循環(huán)路。每家又都在自家門前鋪上了沙石與循環(huán)路對接,這樣整個莊子的路都連成了對接,形成了一個整體。
說起了張庭久老人修路的帶來的方便和效益,關路口莊的村民每個人都能說出幾條來:“今年午收小麥剛打下時,價格賣到了七毛多錢一斤,雖然雨后道路泥濘,但我們村因為張大爺鋪的沙石路可以通車,我們的糧食全都高價賣了出去,沒有沙石路的村子等到路干了,再拉到市場上去賣時,糧價就降到五毛多錢一斤了,這都是交通不便帶來的損失,我們都從心里感激他老人家?!?/p>
“如果不是張大爺一直在修補四旺路,這條路早就毀了。以前這幾個村的人得了急病或有孕婦難產,因為不能通車,我們只能用一張床,栓上幾條繩子,叫上四個人,用扁擔抬去鄉(xiāng)醫(yī)院。因為太慢,常常耽誤了救治的時間,造成悲劇。有了這條路,只要一個電話,再大的雨,車也能暢通無阻直達村里?!?/p>
記者在四旺路上冒雨攔了十來個過路的村民,提到張庭久,年齡在50歲以上的人都知道他,并感嘆地說:“這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事,他都堅持十來年了,真不容易。”年輕人多不知道張庭久其人,但只要說是在四旺路上天天修路的老人,他們的表情立刻就活躍了起來:“我知道那位老大爺,我每次經過這里都能看到他,晴天還沒有多大感覺,下雨陰天才知道這條路的珍貴,沒有他,我們今天騎得摩托車根本沒法通行,真得好好謝謝他。”
老百姓心中對于好人的獎贊自有他們的方式,那就是這一帶盛傳的有關張庭久的因果回報的傳說。張庭久的孫子輩里出了好幾個名牌大學的博士、碩士研究生,村里人都說這是他們家祖上積德。有一次,張庭久坐著農用車去趕集,由于司機開車不慎,車子從路上翻到了池塘里,張庭久竟坐在車廂里安然無恙,村民也把這歸功于好人有好報,這大概就是村民們對張庭久一種無言的尊敬和發(fā)自內心的美好祝愿吧!
(責編:藍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