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生
面塑,俗稱面人,是我國流傳很久的民間工藝,因其色彩艷麗,造形逼真,惟妙惟肖深受人們的喜愛。
一團團五顏六色的江米面,經(jīng)過藝人的巧手捏塑瞬間就變成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奔跑跳躍的”動物、噴香吐蕊的花卉。而且這種藝術已經(jīng)形成一種民間文化,作為一種貴重的禮品走出國門,成為國際友人喜愛的藝術品,所以有“天下面塑出菏澤”之說。
菏澤面塑最早可溯及堯舜時期,那時人們?yōu)楸転牡?、求平安,敬天地、求神靈、祭列祖,常捕殺活的獵物,后為了節(jié)省,便用面粉調和后捏成豬、羊,代替活物,便形成早期面塑。清咸豐4年(1854年),江西弋陽縣的王清源、郭湘云兩位面塑匠人游至菏澤,寄居在穆李莊,與當?shù)孛嫠芩嚾速R勝、楊白四合作,由塑動物、瓜果發(fā)展到塑人物,進一步發(fā)展了面塑藝術,使面塑初步形成藝術品。到1908年左右面塑藝術已馳名曹州,當時的穆李莊人李俊月、李俊和、李俊興、李俊福4兄弟及徒弟李新起等數(shù)10人就專攻面塑,其中李俊興擅捏風流仕女,李俊福擅長于武將英姿,而被譽為“文武二李”。從此,菏澤面塑形成一種獨特藝術而馳名中外,“天下面塑出菏澤”的美譽由此傳開。
隨著近年餐飲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與變化,面塑也被廚師們搬上了餐桌,使人們在品味佳肴的同時,又享受著民間藝術的熏陶。由于近年來面塑工藝的不斷改進,它由以前的觀賞型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既供觀賞又可食用的高檔面點。
下面,我就根據(jù)自己的實踐和經(jīng)驗介紹一下面塑的制作及面塑原料的調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收藏式
原料:精細小麥粉100 g,糯米粉100 g,甘油65 g,防腐劑35 g。(甘油的作用是保溫防干裂,防腐劑是防腐防蟲蛀。)
面團的制作步驟:把面粉與糯米粉混合勻,先加入開水燙一下,用竹筷攪拌均勻,面團軟硬程度以團成圓形不走樣,手指輕按有淺淺指窩為宜。接著將面攤成3 cm厚的圓形片狀,放入蒸鍋內(nèi),蒸30分鐘,出籠后分次加入甘油、防腐劑,待冷卻后上色(顏料是水彩畫顏料或國畫顏料),裝進塑料袋內(nèi)放7天(緩釋后才好用)。
二、食用式
原料:精細小麥粉200 g,糯米粉150 g,鹽10 g,甘油(食用)20 g,蜂蜜15 g。
制作:把面粉與糯米粉混合勻,先加入沸水燙,再入籠用旺火蒸約30分鐘,出籠后分次加入鹽、甘油、蜂蜜等配料,揉勻即成本面,通常本面還要根據(jù)造形需要去添加不同顏色的食用色素或天然色素。
工具:醫(yī)用小剪刀和小鑷子各一把;桃木梳一把,齒要光滑無毛刺,用于滾壓大珠串、斗簽、竹簽等;雕塑刀一把,可用竹、骨或有機玻璃制成,厚度約2~3 mm,最寬處1.5 cm,最長12 cm,表面要光滑、清潔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