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華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與功名利祿打交道,如何對待功名利祿,卻大有學問。態(tài)度不一樣,追求不一樣,最終結果也完全不一樣。從古至今,許多人都以追求功名利祿作為人生的最高理想,所謂“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遣臭萬年”就是這個意思。因此,“名垂千古”就成了許多人追求的人生目標。人們?yōu)槭裁匆非蠊γ撃?在《列子·楊朱篇》中記載了楊朱與孟氏的一段對話:人為什么要功名?曰“以名者為富”。功名可以帶來財富。既然有了功名、財富,為什么不停止呢?曰:“為貴”。有了功名、財富以后就可以得到尊貴的社會地位。得到了功名、財富、高貴的地位后,為什么還不停止?曰:“為死”。為了死后名垂千古。人死之后,又為了什么?曰:“為子孫”。為了子孫后代享受福佑??傊嘶钪耙粸閴?,二為名,三為位,四為貨?!保ā读凶印肪砥撸┻@段對話,大體上描繪出了追求功名利祿為其幸福的人的心態(tài)。這種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追求升官發(fā)財,福壽雙全,封妻蔭子,流芳百世。他們到處爭利,處處爭名,往往造成“貪夫徇財,烈士徇名”的結果。
功名、財富每一個人都需要,問題在于把它們擺在什么位置,是把它們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呢,還是把生命看得比功名、財富重要。中國有句諺語叫做“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就是說有的人把功名、財富的位置擺在人的生命之上,為了名利可以犧牲自己的寶貴的生命。歷史上多少人都是為了功名、財富而喪失了卿卿性命,多少人鉆進了名利的迷宮而無法自救。老子在名利的迷宮中,破天荒地發(fā)現(xiàn)了人的生命價值。他從“重生”的基本立場出發(fā),認為生命貴于名和利,提出了“身重于物”的基本觀點。
所謂“身重于物”,就是把功名、財富當作身外之物。這些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對這些東西不要過分追求,過分執(zhí)著。人本來就是赤條條地來到人世間,也是赤條條地回去,故此,只有生命是最寶貴的。人追求名利是為了生命,如果名利損害人的生命,寧肯拋棄名利,也要保存自己的生命。生命沒有了,名利還有什么用呢?“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老子詰問世人,“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四十四章)就是說,虛榮跟生命哪一個更親切?生命跟財產(chǎn)哪一個更重要?獲得與喪失哪一個更有害?顯而易見,生命相對于名利來說,對人更重要。如果為了名利而喪失生命,那就是舍本逐未了。
但在社會生活中,不少人處心積慮、挖空心思地追求名利,結果演出了一幕又一幕的悲劇。唐朝初年發(fā)生的“玄武門之變”,就是李氏兄弟為了爭奪皇位而導致的一場兄弟骨肉相殘的血腥事件。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淵的長子,在建唐和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立有一定功績,以后又長期留居長安(今陜西西安),協(xié)助李淵處理軍國大事,出謀劃策,頗具才干。在他手下網(wǎng)羅了魏征、王■等一批智謀之士和薛萬徹、馮翊、馮立等善戰(zhàn)之將。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次子,李淵從太原起兵到統(tǒng)一全國,李世民在策劃、經(jīng)營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統(tǒng)一戰(zhàn)爭基本結束后,李世民不僅握有軍政實權,而且在朝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的手下也網(wǎng)羅了大批謀臣猛將,文臣有房玄齡、杜如晦等著名的一時俊杰,武將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非常驍勇之士,形成了很大的政治軍事勢力。但按照中國社會的繼承法,只有嫡長子才是皇位的合法繼承者,但李世民又不放棄對皇位的追求,而李建成也感到李世民的存在對他繼承皇位是一個很大的威脅,為了鞏固他的太子地位,李建成便和四弟李元吉結成宮(東宮)、府(齊王府)集團,來削弱、限制李世民的勢力。李世民也早有準備,并派人收買了李建成的心腹中郎將常何。武德九年(公元626年6月3日),李世民經(jīng)過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等密議,和中郎將常何里應外合,在玄武門外埋伏精兵千余人。6月4日清晨,當李建成與李元吉毫無戒備地路經(jīng)玄武門時,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尉遲敬德也將李元吉殺死。隨后,李世民令尉遲敬德帶甲進宮,要脅其父李淵發(fā)布“諸軍并受秦王處分”的命令。李建成為爭奪皇位,不惜骨肉相殘,兄弟反目,最后是人已死而皇位未得,豈不哀哉!李世民盡管奪得了皇位,但也時刻提心吊膽,擔驚受怕,生命成為生活的累贅和負擔,豈有一絲快感可言?
正因為生命重于名利,過分追求名利會給人的生命造成種種危害,所以老子告誡人們一定要對名利看得淡一些,一切應以保全生命為宗旨,“身重于物”,“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十三章)是說只有把天下看輕、把自己看重的人,才可以把天下的重任擔當起來;只有把天下看輕、愛自己勝過愛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的重任交付給他。老子的這種思想,后來為楊朱、莊子學派所繼承、發(fā)展。楊朱主張“貴己”,提出了“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的觀點。在他看來,“利天下”雖然是大利,但是身外之物;陘上一毛,雖是小物,但是我自身之一物,所以“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秴问洗呵铩彏椤菲?,也以子華子和昭厘侯的問答說明了同樣的思想。子華子問昭厘侯:“假如現(xiàn)在把‘天下兩個字寫在你面前,同時又寫上,你用左手去取要砍下你的右手;用右手去取要砍下你的左手,然而你取之必得天下,那么你肯去取它嗎?”昭厘侯回答說:“那我就不去取它。”于是子華子最后得出結論:“甚善。自是觀之,兩臂重于天下也,身又重于兩臂?!薄肚f子·讓王篇》更是借用十五個寓言故事,反復論證以生命為貴,以名利為輕的處世之道,批評“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棄生以殉物”。“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見利輕亡其身,豈不惑哉!”主張“能尊生者,雖富貴不以養(yǎng)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因此,一切都要以生命為重,凡是有害于生命的名利都不可為、都不要為。
老子以這種處世之道,在春秋戰(zhàn)國的動亂年代,血與火的殘酷現(xiàn)實,嚴重地踐踏個人生命價值的條件下,發(fā)現(xiàn)了人類自身的生命價值,喚起了人類主體意識的覺醒。這是老子對中國歷史乃至人類思想寶庫作出的巨大貢獻。
(蔡豈摘自《老子》謀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