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東
雖然數(shù)碼風暴來得如此迅猛,傳統(tǒng)?35相機正在退出陣地,但是120中畫幅或大畫幅相機還在固守,尤其大畫幅仍巋然不動,其獨特優(yōu)勢及霸主地位暫無可敵,近期難撼。然而,許多發(fā)燒友又只能望“機”興嘆,筆者亦概莫能助。窮則思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為此,特將自制的這款6cm × 18cm(簡稱618)120型寬幅相機(題圖)介紹給大家,旨在拋磚引玉,以幫助影友們實現(xiàn)“玩”大畫幅相機的夙愿。
618大畫幅相機主要技術參數(shù)
機背取景屏17.6cm × 5.6cm
120卷片后背每卷?20膠卷可拍17.6 × 5.6畫幅4張
調焦導軌100mm~175mm
皮腔尺寸205mm × 92mm
鏡頭板尺寸64mm × 64mm × 3mm
垂直移軸調整鏡頭可向上移動22mm(后部焦平面不可調)
垂直偏轉角度調整鏡頭可達250,焦平面可達15°
俯仰移軸調整鏡頭可達25‘焦平面可達15°
外形尺寸273mm× 114mm×170mm(皮腔收縮時)整機重量2440g(含鏡頭、后背、取景器)。
618大畫幅相機五大系統(tǒng)
攝影系統(tǒng)一只焦距在100mm至180mm之間的、有效像場直徑200mm以上并具有鏡間快門的大畫幅鏡頭。
調焦系統(tǒng)主要有鏡頭板、皮腔前板、皮腔、皮腔后框、調焦導軌。
取景系統(tǒng)磨沙玻璃、磨沙玻璃框及滑道。
卷片系統(tǒng)大后背、卷片輪、防漏光插板等。
移軸系統(tǒng)自制和改制,鏡頭板可上下、俯仰、左右移動;焦平面俯仰、左右移動。
主要配件及原材料準備
購買一只羅敦司德(RODENSTOCK)鏡頭,焦距150mm,光圈F5.6,有效像場231mm,視角75°,“S”型鏡間快門(筆者用5100元購得)?;蚪咕?00~180mm其他鏡頭(新舊皆可)。鏡頭焦距決定導軌長度,故應先購之。
基輔(KlEV)88型120相機后背?只(二手貨每只約100元,用于拼接改制成618后背)。
外緣長205mm、高92mm,并伸展后的尺寸長300mm的矩形皮腔一只。
主要制作過程
1.調焦系統(tǒng)的制作
調焦導軌的制作。調焦導軌的長度基本上是與鏡頭的焦距長短成正比,本機之所以采用?00mm為最短值,一是為了減少整機的體積,亦是為了兼容焦距為?20mm左右的鏡頭所設計(圖1)。
2.卷片系統(tǒng)的制作
這里所說的卷片系統(tǒng)其實就是俗稱的后背(圖2)。筆者之所以選用基輔88相機后背改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膠片“前置”??梢允谷【捌鞯哪ド巢AПM量靠近皮腔后框。若仍采用海鷗203一類的相機來改制后背,一定會出現(xiàn)磨沙玻璃框很高的不良后果,使體積增大,攜帶不便。因為此類相機相對基輔88后背而言,屬于膠片“后置”。
改制的原理很簡單:將基輔88后背從計數(shù)紅窗左側縱向鋸開,在其中間接出12cm便成了“618”了。
在改制其大后背過程中,原則就是原后背部件形狀是什么樣的,那你新加長部分基本亦應是什么樣的,且不惜動用任何手段——膠粘、鉚合、焊接、螺絲緊固等,應盡量做到實用、堅固、美觀、不漏光。
由于原機后背的自動計數(shù)器是按6 × 6片幅計算的,過片基本上又是通過機身傳動完成的,因此改制后,完全手動卷片,故其自動計數(shù)器部分零件應全部拆棄,只用手動卷片齒輪系統(tǒng)即可從紅窗孔觀察拍攝張數(shù)。
3.取景系統(tǒng)的制作(圖3)
取景器安裝滑道板的制作。將一塊厚2mm的鋁板加工成長210mm寬100mm的矩形,然后在中心挖出一個長180mm,寬60mm的長方孔。
向加工鋁合金門窗的店家要一塊帶有1.5mm寬凹槽的鋁型材下腳料,用手鋼鋸將其連同凹槽一并鋸下6mm寬作為滑道槽。
用鉚釘將滑道槽槽口向內,沿上述鋁框上、下、左三面邊緣鉚固結實,要求上下滑道槽一定要相互平行。
再用氯丁膠將安裝滑道板與皮腔后框后側粘接牢固。之后:長邊各用4枚,短邊各用2枚小螺釘擰固。
磨沙玻璃框的制作
①將一塊厚1.2mm的鋁板加工成長203mm寬98mm矩形,并在中心位置挖出一個長176mm寬56mm的長方形孔——成像畫幅的尺寸。該尺寸是與大后背上的長方孔尺寸相一致的,該框應自如地從安裝滑道板的上下兩個凹槽中插進或拔出,不可過松和過緊,包括大后背亦應如此。
②確定磨沙玻璃的磨沙面(朝向鏡頭)與該框內側的高度——這也是制作該機成敗之最關鍵所在——此高度尺寸必須與改制的大后背膠片壓板前側到滑道框前側的距離絕對一致(指成像面與膠片平面位置應處于同一平面上,最好能夠精確到0.1mm以內的誤差。),本機實測距離為7.3mm。
③用?5mm × 15mm的裝璜用的鋁角條,將其中一邊剪剩下8.1mm寬,并將此被剪面朝上,用其圍成一個180mm × 60mm的矩形框,用301膠將框粘到磨沙玻璃框上,待膠固化后,用銅鉚釘鉚合牢固。
④再用鋁角條剪成一邊為5mm,另一邊為2mm的規(guī)格,將5mm的一邊與磨沙玻璃框立邊的內側接觸;2mm的一邊朝上與磨沙玻璃的磨沙面相接觸——即磨沙玻璃的光面朝外。將此鋁角條在距滑道前側7.3mm處用301膠粘牢,其目的就是用它來托住磨沙玻璃。注意:在膠固化前,一定要反復檢查其尺寸,千萬不要出現(xiàn)誤差,否則必定會影響聚焦同步!待膠固化后,將磨沙玻璃的光面朝外放入框中,最后再用3mmX7mm的鋁角條將磨沙玻璃的四周扣粘牢固(注意:罩上鋁角條后的磨沙玻璃面積應剩下176mm × 56mm)。
4.移軸系統(tǒng)的制作
俯仰、左右移軸系統(tǒng)制作。該功能的完成是靠2支“偉峰”牌201型三腳架的長方形云臺來實現(xiàn)的。當然亦可采用其他部件或方式來解決。
調試過程
在戶外,將組裝好的相機裝上鏡頭,插入取景器,固定到三腳架上,開啟調焦開關(若鏡頭無此開關,可用快門線將“B”門鎖定),開足光圈,對準無限遠的景物進行精細調焦。調準后,擰緊固定導軌底部前端的緊固大滾花螺母。
卸下取景器,將已裝好120黑白卷(卷片至“1”)的大后背(此時防漏光插板一定是插著的),關閉調焦開關(或快門),調整正確曝光所需的光圈、快門速度(用帶有測光的135相機測定,參考即可),裝上快門線,上弦,然后拔出防漏光插板(不必完全拔出——可事先用劃針在插板后側底部約14mm劃上一條記號線,拔到此線為止),待相同完全穩(wěn)定后,按下快門線,快門曝光。
第一張拍攝完成后,再插入防漏光插板,卷片至“4”號,再換上取景器,換景調焦后再進行試拍。第三張應卷至“7”,第四張卷到“10”號,總共7卷120膠卷能拍攝四張。全部拍攝完畢之后,將剩余部分膠卷全部卷到軸上后,立即回屋沖洗,用放大鏡檢查成像質量,并檢查有無漏光。如果沒問題,說明一次成功,若底片不實或漏光,應對癥下藥,逐一認真解決。
制作體會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說真的,本人在制作第一臺615相機時,根本什么也不懂,但我可以“道乎吾前吾師之”。在此特別是《照相機》雜志曾刊登的張國棟、勾寶林等老師的文章,使我受益匪淺。還要衷心感謝上海的郭嘉平、李開生等老師不吝賜教。
衷心希望渴望大畫幅相機的影友早日玩上自制的“618”,并祝愿大家比我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