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前兩天,我們收到何先生的咨詢信件。他說他現(xiàn)在是個什么都有了的人,但心里反而感到很空虛。我們還是一起聽聽他在信中是怎么說的:
“我是一個40歲出頭的男人,事業(yè)、家庭各方面都還可以。我是公司的高級主管,月薪也還不錯。擁有180平方米的住房,一輛本田轎車,妻子和女兒的工作學習也都非常順利。按理說,我應該感到幸福了吧?讓人納悶的是,我卻經(jīng)常感到活著沒意思。我好像還沒有以前掙錢少、當下級的時候干得高興。總覺得不舒服,覺得干什么事情都沒勁,提不起興趣。一到單位就是那些熟悉又單調(diào)的事情,煩透了!好像已經(jīng)這樣工作了很長時間一樣,干起事來老是提不起精神??粗鴨挝焕锬切┬∽州吷埢罨⒌臉幼樱傁搿麄兿贡膰}什么,什么也不懂。開始,我以為自己得了什么病,可醫(yī)生檢查并沒發(fā)現(xiàn)什么疾病。那這是怎么回事呢?希望得到心理咖啡茶節(jié)目的幫助?!?/p>
主持人:從這位朋友短短的幾句話里,我們發(fā)現(xiàn)何先生已經(jīng)多次提到“沒勁”、“沒興趣”、“沒精神”等詞。其實,何先生的問題是很多中年上班族曾經(jīng)或正在遇到的。
下面,我們請北京紅楓婦女心理咨詢中心的劉鳳琴老師對何先生的問題作分析。
主持人:劉老師,您好!剛才何先生的這封信我們都知道了,應該說他自己也認為工作、家庭、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已經(jīng)很好了,可是他為什么會覺得生活很空虛,覺得很沒勁,打不起精神來呢?
劉鳳琴:聽了何先生在信中的傾訴,我感覺到他的精神生活陷入了極度的衰竭。他似乎什么都有了,可是卻沒有了幸福感。
主持人:原因是什么呢?
劉鳳琴:我們先解釋一下什么是心理衰竭吧。心理衰竭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一種職業(yè)疾病。是指工作、生活不再給自己帶來滿足,而使自己感覺到筋疲力盡。早期表現(xiàn)為工作熱情冷卻,對生活缺乏關注和興趣,注意力難以集中,感覺疲倦,不耐煩,有時感覺到健康不佳,不想工作。有時候?qū)θ诉€會產(chǎn)生一些敵意,甚至懷疑自己失去了力量和智慧。一般說,產(chǎn)生這種心理衰竭的情況通常有幾方面的原因。
(1)父母在孩子童年時期,逼孩子去學習,不給孩子玩兒的時間,結果造成對孩子天性的嚴重壓抑。當然,父母也是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才逼迫孩子學習的,但是他們不知道這種逼迫的結果使孩子漸漸失去了體驗快樂的能力,以至于真的有一天得到了父母或者社會認可的時候,卻因為壓抑的時間太久了,使自己喪失了體驗和享受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2)何先生40歲出頭處于中年期,這也是一個特殊時期。通常來說,作為中年人,這個時期感覺到的壓力很大,不論他是否成功。一般說來,中年人的責任感較強,有些人對自己的要求甚至達到苛刻的程度。他們往往都是工作狂,為了追求工作上的完美,很少讓自己休息,甚至有些人認為休息是浪費生命。
主持人:劉老師給我們分析了產(chǎn)生心理衰竭的兩個原因。一個是童年時期教育的影響,另外中年階段也非常容易出現(xiàn)這樣的困境。那您認為這種現(xiàn)象在中年人當中是不是很普遍呢?
劉鳳琴:是很普遍。因為中年人處在壓力最大的階段。在家里是頂梁柱,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中是中堅力量,負擔重、壓力大。
主持人:何先生出現(xiàn)的情緒問題還是有代表性的。請您給他出出主意,也給更多的有這個問題的朋友出出主意,他們該如何走出這種困境呢?
劉鳳琴:防治心理衰竭既需要個人的積極改變,也需要組織、家庭、社會共同為心理枯竭高發(fā)人群營造一個寬松的工作、生活環(huán)境。
第一,培養(yǎng)情趣和愛好。在工作之余,不管你是喜歡靜靜地垂釣青流還是揮拍球場,或是通過文字以抒情懷,都能提高自己的品位并且有益心身健康,更好地享受生命。當然不要沉迷于不良娛樂中不能自拔,因為那些惡習只能使心身更加頹廢。
第二,多與年輕人交往,關心他們的成長,給他們以鼓勵、幫助和掌聲,在和他們的相處中使自己的生命增加活力,滿足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發(fā)展的需要。其實,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需要,因為這是我們的快樂之源。在我們實現(xiàn)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同時,付出會帶給我們內(nèi)心的滿足和快樂。
第三,要嘗試新鮮事物,為自己確定一個更高的發(fā)展目標,根據(jù)目標進行相應的學習,這樣可以避免心理發(fā)展停滯,要有意識地克服安逸生活帶給自己的惰性。
第四,要為自己尋找一個榜樣來認同,以此激勵自己,推動心態(tài)向積極方向轉(zhuǎn)化。
主持人:那就是說,在確立新的目標方面應該進行一個重新調(diào)整,不要覺得溫飽問題解決了以后就沒有目標了。
劉鳳琴:心理發(fā)展的停滯一般人不容易意識到,很多時候當事人自己是在無意識當中的。
主持人:他在信中也談到好像對年輕人很瞧不起,他好像也沒有像您提到的主動跟年輕人接觸,主動地為年輕人提供幫助,這方面他是不是做得比較少呢?
劉鳳琴:是的。我們在人生道路中最大的需要就是被人需要,這是我們的快樂之源。
主持人:好的,我們非常感謝劉鳳琴老師所作的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