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保羅·厄勒克
人死了救活他人
2001年5月26日,年僅22歲的日本學生冢原義崇到中國香港地區(qū)旅游,突然氣喘(哮喘)發(fā)作,送到伊麗莎伯醫(yī)院時已陷入昏迷,脈搏停頓,急救后必須靠人工方式維持生命。
其后幾天,他的情況持續(xù)惡化,5月31日檢查后,證實已沒有血液流向腦部,當天早上11點26分宣告腦死。
冢原一家決定把遺體的器官捐出,這個決定使6位香港人獲得再生的禮物。57歲的退休校長車方安移植了義崇的心臟,他說:“我想不到還能與妻兒共享天倫之樂,心里非常感激?!?/p>
冢原義崇的母親佳津江說:“我有時會想到,他的心、肝、腎還在某人身上活著。我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明白器官捐贈的重要?!?/p>
器官捐獻很困難
在韓國,從2000年到2005年,有近1800人等不及移植器官死去。該國保健福祉部指出,過去6年,需要移植器官的病人累計共達1.6萬多人,增加了一倍以上;在泰國,從2001年到2005年,有300多人因等不到器官移植而死亡,目前還有約2000人在排隊等候;在菲律賓,有將近1萬名慢性腎臟病患者需要換腎,但有機會獲得移植的人,可能不到10%。
器官捐贈風氣不盛,與一些迷思與錯誤觀念有關。其中一個錯誤的觀念,是認為宗教禁止器官捐贈與移植。事實上,所有主要宗教,包括佛教、基督教、印度教、猶太教等,都認為捐贈器官是功德。
1998年4月,蕾根奈雅姬·雷瑪莎米20歲的兒子戴文因機車事故喪命,讓她親身體驗到身邊親友的錯誤觀念。
她到達馬來西亞因潭灣的醫(yī)院時,醫(yī)生告訴她戴文的腦部嚴重受損。第二天,戴文被轉送至一家大醫(yī)院檢查,證實腦死。器官移植聯(lián)絡員詢問她是否愿意捐贈兒子的器官,親友都勸阻她。一個親戚說:“那會影響他的來生?!钡赚斏咨钪魑氖球\的印度教徒。有一次,戴文在家里看到報紙報道馬來西亞第一宗心臟移植手術,抬頭對她說:“如果有一天我發(fā)生什么事,我希望能幫助需要的人。”
雷瑪莎米同意捐出兒子的器官:“我考慮良久,但知道這是兒子的心愿。簽了同意書后,我感到很欣慰?!?/p>
另一個困難,是潛在捐贈者的家屬、醫(yī)生、醫(yī)院行政人員對腦死的認知不一致。在悲傷的家屬眼中,往生者看起來“似乎還活著”,但事實上,如果沒有呼吸儀器供應氧氣,心肺功能會立刻停止。
我們可以做的很多
其實,要大幅提升器官捐贈率并不困難。政府與醫(yī)療當局可以教育大眾了解器官捐贈的意義。專家相信,只要有更深入的了解,捐贈的意愿必然大增。
首先,政府必須就腦死確立法律的定義。馬來西亞國家移植資源中心首席器官移植聯(lián)絡員萊拉·雅斯敏·曼瑟醫(yī)生說:“如果欠缺法律依據,有些醫(yī)生無法果斷宣告腦死患者‘死亡?!庇行┽t(yī)護人員因為欠缺了解而提供了矛盾的信息,導致家屬更難接受親人死亡的事實。
新加坡國家腎臟基金會主席余幅金說:“如果大家能齊心努力,讓需要器官的人得其所需,我們將可挽救無數生命。別忘了,被救的人也可能是你。”
可以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你我的力量。
編輯:王克峰
電子信箱:kefeng199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