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說現(xiàn)實已被絢麗多姿的霓虹熏染得光怪陸離,喪失了五千年文化的厚重和亮度。其實,在搖頭嘆惜精粹流逝的同時,不妨細心感受一下新風,說不定那些被認為早已失去的經(jīng)典,正在以另一種形式普照大地。
前不久,在被所謂的評論家們所不齒的明星演唱會上,一曲以京劇名段改編的歌曲備受矚目。那位男歌手以純正的京腔再次把《蘇三起解》演繹得活靈活現(xiàn)。場下數(shù)萬名觀眾記住了他們的偶像,同時,也記住了也許連許多大人都早以忘記的“蘇三”。
當我們一遍又一遍地哀嘆文化的流失,一次又一次地對傳統(tǒng)文化失去信心時,我們其實已經(jīng)犯了一個錯誤。我們不應該指望文化就這樣死氣沉沉地承接下去,而應該看到,許多經(jīng)典的東西正以充滿活力的新形式,在一代又一代人中散播開去。我們不應該苦吟“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的憤世,而應暢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南M托坌?。
看吧,電視劇《洛神》讓許多年輕人能夠熟記《洛神賦》全文;輪回樂隊的《滿江紅》再次唱出了岳武穆的一腔報國之情;一曲《三千》把《長恨歌》刻畫得入木三分……這數(shù)不清的清新元素,凝結著多少經(jīng)典的珍珠,互相輝映,燦爛無比。我們實在不應該悲觀,要相信我們的文化是會延續(xù)的,只不過以不同的形式而已。
不僅我們的文化經(jīng)典在發(fā)揚,我們富有深厚底蘊的漢字文化也在光大,不是說現(xiàn)在的流行歌曲都是“語法錯誤連篇,毫無漢語美感”嗎?聽聽《逍遙嘆》《發(fā)如雪》等,你就知道漢語的精華還牢牢地掌握在我們手中,沒有流失?!靶@詞窮,古癡今狂終成空”“狼牙月,伊人憔悴,我舉杯,飲盡風雪”“花兒似雪飛揚,歷經(jīng)生命里層層波浪,不見舊時村莊,夢里翻騰,無處話凄涼”……我們的流行歌曲并不如有些評論家所說的那樣媚俗,相反卻以美麗的文字,展現(xiàn)出美麗的文化。
人們啊,不要再為文化的傳承杞人憂天了!既然我們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就應該相信它可以不斷迸發(fā)出新的活力,就如《蘇三起解》能被人們從遺忘的角落中發(fā)掘出來一樣。
“蘇三離了洪桐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心內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
【模擬評分】
基礎等級46+發(fā)展等級7=53分
【評分依據(jù)】
本文可謂此類話題中的另類。作者豎笛橫吹,反彈琵琶,在一片抨擊聲中仔細尋找傳統(tǒng)文化,選材精當,引用巧妙,在文化的歌唱中收束全文,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