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路
走過了這么多城市,只在上海發(fā)現(xiàn)了鹽棒冰,大概這是上海特產(chǎn)之一吧。
我是個不太喜歡飲料的人。一方面是因為喜歡喝茶的緣故,一方面也因為大多數(shù)飲料含糖太多,即使是女孩子們最喜歡喝的酸甜果汁之類,給我的感覺也是太甜。不知道中國的飲料為什么都要千篇一律地放很多的糖來調(diào)味?就像現(xiàn)在滿街的蛋糕房一樣,到哪里都買不到一杯不太甜的鮮奶杯,或者嘗到一塊香軟濃鮮的無糖糕點。
有時候欣喜地買到一瓶飲料或者點心,包裝上標(biāo)明:無糖或者低糖,心頭一喜,再仔細(xì)一看產(chǎn)品配料:甜味素或者其他甜味替代品。原來不是真的無糖,而是給糖尿病人的特殊產(chǎn)品。無糖只是無蔗糖,只不過換了種甜法,更有種上當(dāng)受騙孤立無援的感覺。
許多年前我第一次去上海出差,做完項目時坐上海的公交游街,在車站見到幾個上海老伯在叫賣:鹽冰棒,鹽棒冰。耳朵都要立起來了:這個世界上竟然有不甜的冰棒?!還這么便宜:五毛錢一根,跟北京的小豆冰棍和奶油冰棒一個價錢。想來這應(yīng)該是上海人的普及冷飲。
迫不及待地放在嘴里了,淡淡的咸味摻著淡淡的甜,沒有那些累贅粘牙的脆皮,沒有甜腥的奶層或巧克力層,純水的冰棒,咬一口涼絲絲脆生生,這才是我要的感覺。
走過了這么多城市,只在上海發(fā)現(xiàn)了鹽棒冰,大概這是上海特產(chǎn)之一吧。聽說臺灣鹽山的鹽棒冰種類更多,還有烏梅口味的、葡萄口味的等等。而上海的臺灣人是有相當(dāng)數(shù)量的,是不是上海人的這些飲食特點也是臺胞們帶來的呢?
有了鹽棒冰,鹽汽水的存在就不足為奇了。咸中微甜的冒著氣泡的冰涼汽水,不知不覺地讓你灼熱的身體和心情降到了最舒服的溫度,手里捧著一瓶鹽汽水,滿街琳瑯滿目的冷飲和飲料我都可以視而不見了。
其實上海的夏天并不像北京人想像得那么難過,悶熱和潮濕會有段日子,但不會像北京那樣豪爽地暴曬。今年夏天去上海的時候,我特意背了幾瓶正廣和和延中的鹽汽水回來,珍藏在冰箱里,在北京炎熱難耐的日子里,一點點地喝。愈是想念,越是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