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旭
巖上滴水滴滴清
滴在龍窩萬丈深
撿個石頭試水深
唱個山歌試姐心
……
這首流傳在四川丹巴的民歌被稱為“啦啦調”,與《康定情歌》的“溜溜調”一道,堪稱康巴高原民歌藝術里的一對姐妹花。
幾年前,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負責重建西夏文化的部門派員到丹巴,邀請丹巴縣的三名美女出訪西夏故里,認祖歸宗。三美女身著西夏皇宮服飾,櫻唇含笑,俊目流盼,略帶點西方風味的俏麗容顏與無可挑剔的風度,立即在賀蘭山南北引起轟動,傳為美談。
丹巴有個美人谷,美人谷里“滴滴清”,一時間成為一支高旋律的交響曲,愛慕的、探奇的、驚訝的、審視的、好色的、贊賞的……各種各樣的游人,帶著各色各樣的目光,涌進了丹巴,在一個個溝谷間、古碉下、寨子里、人戶中挨著、擠著、移動著,一伙比一伙熱鬧。
筆者也裹挾進這一股尋幽訪美的熱流中,心甘情愿地任“菲林”(膠片)慘遭“謀殺”。
據專家考證,1227年,西夏國為成吉思汗所滅后,大批皇親國戚、后宮妃嬪出逃,其中一支跨過甘肅河西走廊,經阿壩草地流入丹巴革什扎一帶,因這里峰嶺對峙,銀濤縱橫,氣候宜人,亦可避禍,便駐足下來。在他們特有的血質滋養(yǎng)下,丹巴這一方山水也變得紫氣蒸騰,端莊嫻雅,美麗而富貴,成了名副其實的“美人谷”。
2000年1月,一科學權威機構用法國SPOT衛(wèi)星拍下丹巴的影像,并刊登在一著名的世界地理雜志上,人們這才發(fā)現(xiàn),丹巴地貌竟屬于地學中“全世界絕無僅有”的“旋扭構造”,五條應力釋放帶將千溝萬壑切割為片,呈瓣狀散開,就如一朵燦爛迎空的梅花,盛開在青藏高原一角。于是,人們又將梅花的特質和稟賦附著于丹巴女驚人的美麗上,她們風姿莊麗,清香雋永,白的如雪,紅的如霞,尤其是那一種生氣勃勃、凌霜傲雪的剛強意志和高尚品格,更使人們由衷地贊賞:“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香?!?/p>
2002年以來,丹巴每年都舉辦“美人谷風情節(jié)”,其中最重要的活動就是“評花”。屆時,總會是美女云集,爭選金花、銀花、石榴花、康巴之花?;ㄩ_放著,星閃耀著,炫亮了“美人谷”,把丹巴美女文化活動推上了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前臺。
五條應力釋放帶就是五個美人谷,各谷“釋放”出來的美女又各有不同的風姿和情致:
來自革什扎河谷的美女,身著西夏皇宮服飾,胸垂銀白色“嘎烏”、掛鏈、鈴鐺、珊瑚等飾品,頭戴碧玉發(fā)箍、橙黃寶石。流動的眼睛,軟潤的頷頰,玉蔥似的鼻,柳葉似的眉,彎月似的唇,款款輕移的步態(tài),自然而然地有一種西夏笙樂的清秀空靈,個個都如同天上掉落凡間的精靈。
來自小金東溝的美女,身著大清乾隆年間的繡花真絲馬褂長服,皮膚細膩而白凈,她們不太喜歡濃妝艷抹,骨子里隱隱地透露出一種淡淡的、慵懶的、休閑的味道,特別是那一雙令人心儀的玉手,不論是刺繡,還是采花,都會讓男人感覺到心尖尖上有只小蟲子在輕輕噬咬。
來自大金河谷的美女,耳畔一側垂著五彩花帶,頭頂繡花方帕,身著西藏吐蕃王朝時期的長袖藏袍。與山外女子相比,她們高挑健美,也許婉約不夠,但卻多了一份豪氣,自內而外散發(fā)出的對生活、對自然、對生命的熱情,更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大美。
來自墨爾多神山下的美女,身著油綠、絳紫、赭紅、翠藍、藏青水獺皮鑲邊外套,下著百褶五色裙,腳踏長靴,綠葉當傘,相傳這便是古東女國女王親手創(chuàng)制的盛妝。她們從小便跟隨父母朝山拜圣,轉山路上飄若仙風,一條條美腿鍛煉得既性感又修長。
來自丹巴城的美女,大約生活在六水匯流的深谷幽城之故吧,一個個出落得水靈靈的,動感十足,無論什么款式、顏色的服飾,穿上身就有非同尋常的效果,洋味十足。她們對時尚的把握絕對居于其他各谷美女的前沿,在時尚元素和化妝品的打點下,更凸現(xiàn)其天生麗質。
……
蔚藍的天,自由的風,夢一般美麗的愛情,就這樣千姿百態(tài),爭妍斗芳,沐浴著河流,簇擁著山寨,環(huán)抱著群山,以如詩的情懷,爛漫的笑靨,書寫著熱烈、綻放著驕傲,滿天滿地都是盈眉逼眼而來的嬌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