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則不達”,這是先輩留下的箴言,告訴我們規(guī)律不可違背,急于求成只會事與愿違。其實,教育也是,教育要的是”細水長流”……
教育”慢”一點,使工作更細致。育人主事彌漫在學校、生活的每一角落,如同燕子壘窩,需要一樣的細致、耐心、不辭辛勞。實際生活中的教師們太忙了,除了必要’的例行公事,還有不少傷腦筋的偶發(fā)事情等待去處理,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滿滿當當,要’關注每個細節(jié)實屬難事。教育的“慢”,意味著一種負責的態(tài)度,意味著走出教室后的再次回頭,意味著多點時間觀察學生,意味著將自己對學生的愛融入教育生活的細節(jié),從而真正將教育“抓在細微處,落在實效中”。
教育“慢”一點,使對話更貼心。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語:“某某同學,下課后馬上到我辦公室來?!薄澳衬惩瑢W,這是不是你干的?”“某某同學,你必須……!”古人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但此言不“忠”也不“良”,是因為這樣的教育,缺乏應有的尊重與信任,缺乏寬容與愛,只憑權威“壓服”學生。教育“慢”一點,這樣才能在教育學生時選擇更適當的口吻、方式和場所,才能充分估計學生接受的可能性,才能預見學生在受到批評或表揚之后將會發(fā)生何種變化,才能使師生間的對話達到預期效果,也更加貼心。
教育“慢”一點,使批評更長效。我們都聽過“拔苗助長”的故事,也深諳其中的道理,但作為教師,總希望學生犯錯后能藥到病除,自己的教育能立竿見影。面對學生的反復錯誤,很,多教師缺少克制與耐心,“教育”變得變本加厲,暴風驟雨、劈頭蓋臉地來一通批評,或找家長,或逮著機會就指桑罵槐,痛快果然痛快,但未必收到好的效果。教育“慢”一點,隱,含著教師應善于等待教育時機,意味著教育要留有余地,意味著一顆對學生寬容的心,給學生以自我改進的機會,讓他們成為自我負責的主體,讓等待成為學生的自我教育過程。
教育,是一個不能將結局完全“操之在我”的工作;教育,必須遠離功利;教育是要讓學生領悟,而領悟需要時間。教育的”慢”,正是教育的力量所在?!鞍倌陿淙恕闭f的也許就是這個理。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學系210046)
(責任編輯: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