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看到過一篇文章,文章的作者是旅居海外的工作人員,在國內(nèi)的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孩子的上學問題傷透了腦筋。孩子好動,上課坐不住,家庭作業(yè)太多,加上受到電視等外界的誘惑,總也完成不了任務(wù),家長被老師叫到學校成了家常便飯,好像上學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了。一段時間下來,孩子聽到學校就痛苦不堪。后來因為工作關(guān)系,孩子隨著父母到了國外就讀,沒有想到孩子竟很快克服了父母擔憂的語言關(guān),不久就接連帶回了老師的贊賞。一個學期過去了,放假又到了,本以為該雀躍的孩子卻抱著同學和老師哭了,一步三回頭地看著校園戀戀不舍。作者不明白了,同一個孩子,在國內(nèi)那么厭校,逃避學習,而在國外卻又如此的戀校。到底是為什么呢?
或許民族文化的背景不同等諸多原因的存在而導致了這種現(xiàn)象,不能說我們的教育方式就害了孩子,但我想說的是,我們應(yīng)該汲取各方的教育精華,從細節(jié)做起,讓孩子把我們的校園也當成“家”——由害怕、厭惡、躲避到靠近、接受、融入。
三味書屋和百草園的條件雖然簡陋,但卻是魯迅心中永遠的樂土。我們是否能讓學生也產(chǎn)生這種無法割舍的情結(jié)——“戀?!蹦?又怎樣具體去培養(yǎng)學生的戀校情結(jié)呢?
一、與學校一起成長
要想讓學生“戀?!?,最基本的是學校要有讓學生值得“戀”的地方,讓他們無論何時何地,在何人面前都能以母校為榮,為此,我們采用了很多的辦法以促進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感情交融。
1.升旗——升國旗、升校旗、升班旗
每周一的升旗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的途徑,希望通過升旗能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愛校、愛集體、愛人。不可否認,這是很好的教育途徑,但是卻因為形式的千第一律而讓學生有些麻木。為此,我們學校除了有固定國旗班升國旗外,在每周里對所有班級在文明、衛(wèi)生、紀律、參加集體活動時表現(xiàn)的團體精神進行綜合考察,然后讓表現(xiàn)最優(yōu)秀的班級升班旗(每個班級都有與眾不同的個性化的班旗),同時讓在上周有突出表現(xiàn)的學生(像見義勇為、拾金不昧、主動幫助別人、在家很尊重老人等)來升校旗。能代表班級升班旗,能因為學校的贊賞與肯定而升校旗,這種體驗或許讓升旗的學生終生難忘,對其余學生吏是一種激發(fā)。小小的升旗儀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2.參與學校的設(shè)計與建設(shè)
一個什么樣的校園才是學生喜歡的校園,或許專業(yè)設(shè)計人員和每個校領(lǐng)導都有自己的見解和計劃。事實上,校園是學生的校園,他們有權(quán)利參與校園建設(shè)。所以,我校每個學期都不定時開展“美麗樂園我設(shè)計”的征集活動,活動內(nèi)容包括校園建設(shè)的方方面面,如:在哪兒建一個小花池?在哪兒栽一棵樹,一棵什么樹?鋪一條什么樣的小路?給他們分別起一個什么樣的名字?在學校什么地方立—個個性新穎的宣傳牌?寫上什么樣的宣傳語?
當東方還未露晨曦,當起床號在耳邊響起,那層次分明的花池里燈光點點如星;躲開喧鬧的嬉笑,捧一本心儀的書,迎著徐徐的清風,坐在水杉林的小閱讀桌邊;走在蜿蜒的親手鋪就的青石小路上,目光越過“志當存高遠”、“愛是最美的語言”這些溫暖的字眼,誰能不留戀?
二、充實的課余生活
在安全高于一切的現(xiàn)代教育中,怎樣杜絕追逐打鬧帶給學生的傷害是所有教育者關(guān)注卻也倍感頭痛的事。怎樣在不扼殺他們的天性的同時又能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主動遠離不良的“癮”、“癖”呢?我校充分利用課間十分鐘與課外活動等課余時間,讓形式多樣的活動去充實學生的生活,讓不良的東西主動退出。
足球是學生特別是大部分男孩子的最愛。足球賽的誘惑是巨大的,所以,時常有不少住宿的學生借口回家,熬夜去偷看足球賽,這無疑對身體是一種傷害。既然這樣,為什么不滿足他們的這種熱愛呢?學校的信息組會提前通告學生關(guān)于比賽的信息,然后翻錄下來,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在大階梯教室播放,所有熱愛足球的師生可以大方地聚在一起,為球場英雄吶喊,切實地過一把足球癮。校足球隊經(jīng)常代表學校出去“拼殺”,捧回了一個個獎杯,甚至還打著“愛國就要愛足球”的口號,希望有朝一日能代表祖國去迎戰(zhàn)呢!是否能迎戰(zhàn)別國的足球隊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已超越了對足球的熱愛去愛校、去愛國了。
許多電視節(jié)目可以擴展學生的視野,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像大專辯論會、大型音樂會、法制節(jié)目……學校將這些好的信息及時傳達給學生,同時有針對性開展一些活動:像征求辯論題目、征集活動的口號和標志、征集集體活動的志愿者……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行動起來,讓學生的課余生活不再單一,讓校園在他們的生活中、心靈中占據(jù)絕對的優(yōu)勢,讓他們在健康的氛圍中學會做人、茁壯成長。
三、溫暖的宿舍
老朋友相聚,回憶的都是少年往事,談的最多的還是中學時代,記得最清楚的還是同宿舍的那幾個舍友。誰都能談起幾件發(fā)生在宿舍里的奇聞趣事,誰都能清楚地說出幾件那墻上貼的、床頭懸掛的飾物,似乎那宿舍已移到了心底。走過少年住宿歲月,誰的心底沒有那份依戀的情結(jié)呢?
與以往不同的是,現(xiàn)在升學壓力大了,學生的天性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壓抑。宿舍是最能展現(xiàn)學生真我的天地,如果學校管制過嚴,那學生真的再無可以放松的空間了;但如果學校一味地放任,害處也是顯而易見的。于是我校采用了一松一弛的方法去管理、去引導。
雖說為了便于管理,學校分了走讀班與住宿班,但晚自習下課也就7點多種,除去洗漱的時間,對于精力充沛的中學生來講,8點鐘熄燈根本睡不著。所以哪怕是熄燈了大家仍然興致勃勃,有吃東西的,有嚷鬧的,干什么的都有。管理員為此頭痛之至。怎么辦呢?與其強制他們不出聲,還不如引導他們把這一小段時間也利用起來。
1.開個小小談話會
當然這個談話題目一定是大家最感興趣的:關(guān)于早戀,關(guān)于想家,關(guān)于理想,關(guān)于新聞……談所有一切想談的健康的題目。由大家共同提出、共同自律,沒有老師的監(jiān)督。
短短的二三十分鐘,學生們盡情與同學交流自己對于某件事的看法與見解,直面敏感的話題;關(guān)注時政新聞,放眼世界,關(guān)心國家大事;評論善與惡,知道應(yīng)該做個什么樣的人……在不經(jīng)意的談話中增強了同學之間的交流,增進了感情。
2.舉行一個小型活動
單單是談話對于學生的吸引不是最大的,愛唱愛鬧是少年的天性。所以,這睡前半小時要想利用好,形式還要多樣化。因此,開個演唱會讓大家都一層歌喉;來一晚講故事比賽,看誰講得最生動;就某個話題開個辯論會吧,正方與反方都要拒理力爭……
豐富多彩的三十分鐘,不再混亂無序,而讓學生們都在心底有所期盼,放假了,仍然想著在學校的生活是多么的快樂,離開了學校與反而很不習慣,很留戀。
或許對一個人的依戀只因為一句話,對于一件事的念念不忘只是因為那次深刻的經(jīng)歷,對于學校的依戀或許只是因為一個老師;一個同學、一次有趣的活動、一個細節(jié)。所以,讓學生從這兒經(jīng)過,并能戀上它,并一生不忘,這才是真正的教育的成功。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紅旗中學,該學校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單位)
編輯/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