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士梅 王聿松
開放性的教學指以知識為載體。以關注人的發(fā)展作為首要目標,通過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發(fā)展空間,從而促進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探索過程中各種素質都得到全面的提高。開放性的教學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究。有利于發(fā)展每個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能更好地交流與合作,充分地去實踐和創(chuàng)新。那么,是不是只要有開放性的行為或設計就能夠實現(xiàn)有效的課堂教學呢?如何處理好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和有效性呢?筆者結合一些教學實例,談一點拙見。
[案例一]“分數(shù)的認識”
師:認識了1/2,你們還想認識幾分之一呢?
生1:1/3。
生2:1/4。
……
師(拿出一些精心準備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紙片):那么,你能用這些圖形創(chuàng)造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幾分之一嗎?(教師期待響亮而又整齊的回答,但是學生沉默不語)
學生拿著各種圖形的紙片不知所措,然后左顧右盼,最后才慢慢折起來,教師巡視時想指導卻無從下手。
[反思]有效的教學需要堅實的基礎。
這個教學片斷是一位教師在一次公開課上出現(xiàn)的尷尬,本想在學生認識了以后,通過這樣一個開放的活動讓學生活躍起來,實現(xiàn)個性與創(chuàng)新的課堂效果,但實際效果卻……深深反思,驀然領悟了書法界的那句話:要出格得先入格。學生剛剛接觸了分數(shù),還沒“入格”。教師就不顧實際情況一味地開放,要求學生“出格”——去創(chuàng)造。這如同讓學生建造空中樓閣,難怪學生無所適從,最終整個活動以無效結束。
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剛接觸1/2這個分數(shù),新穎的讀法、寫法和獨特的含義對于學生來說一切都是陌生的。而學生對其他分數(shù)的認識和理解都依賴著1/2意義的內化程度,所以教師如果能增加一些比如一個圖形的1/2、一個蘋果的1/2、一塊橡皮的1/2等素材,引導學生找出這些物體1/2的共同特征,就能深化對1/2的理解。在如此豐厚的感性積累和理性提升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選擇圖形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創(chuàng)造出喜歡的分數(shù),學生的個性與創(chuàng)新能力定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有效的課堂才會成為可能。
[案例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課始,在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進行了簡單的復習之后。
師:關于長方形和正方形還有很多秘密等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呢,想探究一下嗎?
生:想!
師:那咱們就來研究一下這兩種圖形的邊和角。如果在研究的過程當中有什么發(fā)現(xiàn)就記錄在研究紙上,待會咱們再來交流。
(學生進行自主研究)
師:好了,同學們,在剛才的研究中同學們肯定有一些發(fā)現(xiàn),誰能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大膽地說出來,和大家交流一下?
半晌,有個別學生舉手。
生1:我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兩條邊是相等的。
師(欣喜):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折出來的。(邊說邊折)
師:非常好!還有別的方法嗎?
學生沉默。
師(有些著急,拿起尺子做測量狀):大家看,還可以這樣呀……
最后,教師帶著學生一起總結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反思]有效的教學需要適度的引導。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課程非常鼓勵的學習方式,很多教師在課堂上總是想方設法讓學生運用這些方式去學習和交流,這些理念對比以前的滿堂灌教學無疑是有進步的。而且這些學習方式的有效運用的確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這也是毋庸置疑的!當然,如果學生能運用這些方法把要學的知識自己發(fā)現(xiàn)和探索出來,并且通過交流使認識更深刻,探究更深入,這是我們的最高理想。但是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是,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過程。在學生具備這些能力之前,教師應該抓住合適的機會通過引導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不是強硬地打著開放教學的牌子,要求學生在沒有任何引導、暗示的情況下進行探索。從學生不知所措中可以看出,學生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師在探索的方法上過于開放,缺乏必要的引導,學生的探索必然是失敗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上述片斷中,在探索之前教師可以在方法上進行引導,讓學生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這樣學生就有法可依,并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探究。教師在探索中可以引導:“如果有什么發(fā)現(xiàn)就先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注意把方法和結果說清楚?!边@樣引導能促進學生邊操作邊思考,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與加工思考能力,同時為后面的交流準備了豐富的個人理解,確保交流的有效進行和深入。在探索后,引導學生在交流中言之有理、有據,提升數(shù)學思考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的引導絕不是牽著學生鼻子走,而是逐步由扶到放的培養(yǎng)和塑造的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方法的獲取具有更長遠的價值和意義,教師切不可想當然的完全開放。讓學生無所適從,與有效的課堂失之交臂。
[案例三]“三角形的面積計算”
師(指著畫好的三角形):同學們認識嗎?這是一個
生:三角形!
師:關于三角形,我們已經知道很多知識了,這節(jié)課你們想了解三角形的什么知識呢?(問題非常開放)
生1:我想知道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2:我想知道這個三角形的頂角是多少度。
生3(迫不及待):我看這個三角形好像是個等腰三角形,要是測量出頂角的度數(shù),我就能算出底角是多少度。(非常驕傲狀)
生4:咱們就量一量,讓他算一算。(下面有學生附和)
師(為難,沒有料到,但決定以學生為主體):那好吧,咱們量一量。
師生一塊測量角的度數(shù),由生3算出底角度數(shù),這時,又有學生提出這個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折騰了大約10分鐘,教師看時間不多了,就直接告訴學生這節(jié)課的研究內容——三角形的面積。
[反思]有效的教學需要明確的目標。
可以看出上述執(zhí)教的教師非常民主,充分尊重了學生的意愿,學生玩得也非常高興,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得到了發(fā)展。這節(jié)課的目標是讓學生探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開放的問題情境主要是想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同時又期待學生提出與研究三角形的面積有關的問題。問題既然開放就不可避免有意外的出現(xiàn),本來這也無可厚非,但是因為教師對教學目標不明確,控制不住局面,被學生牽著鼻子走,從而導致本節(jié)課的任務沒有完成。從理論的角度去分析,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應被看成純粹的個人行為,恰恰相反,主體的建構必定是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通過與外界的交流得以實現(xiàn)。所以,盡管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地發(fā)表對學習內容的看法,但“教師應通過‘重復、‘確認、‘談化等方法很好地把握課程的前進方向,而不能放任自流”(鄭
毓信語)。只有這樣,有效的課堂才會有一個基本保障,教師也不會因為學生的意外“生成”而搞得迷失方向。
[案例四]“認識人民幣”
學生初步認識了1元以內的人民幣后,為了增加學生對各種不同幣值的人民幣的理解和實踐運用,教師在教室里創(chuàng)設了一個實際的購物情境。
師(模擬老板):大家好!這里是“小博士”文具商店,歡迎各位來我們商店選擇學習用品。你能根據你的實際需要購物嗎?
生(非常興奮):能!
師:誰愿意當營業(yè)員?
小手如林,大家的興致真的很高!
教師選了兩個班長級的同學當營業(yè)員,因為他們的知識水平能夠使他們靈活、快速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師:下面,咱們就可以用手中的錢購買自己喜歡的文具,看誰付錢又快又準確!準備好了嗎?
生(迫不及待):好了!
隨著一聲“開始”,學生蜂擁而上……
過了一會兒,有學生開始炫耀自己的“戰(zhàn)利品”,有的學生還在努力地“搶購”,還有的學生覺得沒有什么希望,在旁邊一邊說笑一邊等待,營業(yè)員忙得暈頭轉向,教師也無力回天……
[反思]有效的課堂需要必需的課堂行為規(guī)則。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鄙鲜霭咐校處熢O計了開放性的實際購物活動,意在尊重學生的個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實踐運用中獲得發(fā)展。但是因為缺乏必需的行為規(guī)則,課堂變成了菜市場,學生在沒有任何規(guī)則的課堂中為所欲為,完全失去了學數(shù)學和用數(shù)學、提升思維的效果,活動以失敗告終。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創(chuàng)意的確不錯,學生的興致也非常高,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在活動之前,為了保證活動的有效,教師應該先組織學生討論,制定一些簡單的行為規(guī)則。比如有序排隊,付錢時從容大方,和營業(yè)員交流時思維清晰,其他同學認真傾聽,購物后做文明觀眾等等。這些課堂規(guī)則具有規(guī)范課堂行為,維持課堂秩序,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和促進課堂學習的功能。必要的課堂規(guī)則決不會限制學生思維和個性的發(fā)展,恰恰相反,只有讓學生在有效的交流中才能實現(xiàn)個性展現(xiàn)、思維提升與智力發(fā)展。
[案例五]“乘法筆算”
通過一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師:課后開展一些社會調查活動,用今天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比如咱們鎮(zhèn)上有許多養(yǎng)牛戶,調查一下全鎮(zhèn)的奶牛有多少頭?收奶站有幾個?全鎮(zhèn)日產奶量有多少?日產奶銷售額是多少?可以嗎?
生(應付式):可以!
[反思]有效的教學需要“言必信,行必果”。
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很多教師在課尾都精心設計了一些具有開放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問題讓學生到課外去調查研究,希望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教師應該注意的是: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布置完了就能實現(xiàn)的,而是在完成的基礎上才能實現(xiàn)。學生會完成課外作業(yè)嗎?尤其是一些觀摩課、比賽課(那些都是借班上課),課后沒有任何組織,沒有任何反饋的時間和機會,在沒有任何評價措施的情況下,學生會完成這樣的作業(yè)嗎?結果不得而知。既然是不會去做的作業(yè),會有實際效果嗎?這樣做不僅沒有效果,反而會讓學生形成一種浮躁、敷衍、形式主義等不好的學習習氣。那么,我們要做的是:光說了不行,要做!光做不行,要查!光查不行,要有評價和激勵措施!真正用教師“言必信,行必果”的風格,使開放性的活動真實有效!
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有效的課堂教學才是我們的目的。開放性教學只是一種教學策略,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