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鳴
“信不信,我花兩三百萬撞死你!”
只因為發(fā)生了口角,一位開“甲殼蟲”的車主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用那輛黃色的“甲殼蟲”直接終結了一位騎摩托車者鮮活的生命,且拋出了足可與“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相媲美的絕世豪言。
以上是《都市快報》上的一則新聞報道。
鮮活的死者是一位三十八歲的父親,只因送子歸來被車輪濺到一身水表示了不滿便遭到不測。
我用一顆平和的心瀏覽完了故事的梗概(至今我還寧愿相信它是一個故事),不為死者哀,不為兇者怒,只為自己的命運凄凄然。雖然我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中國人,但以我的理智、經(jīng)驗、知識來推論這只是一個故事或者是一則與“天方夜譚”一樣的假新聞罷了,而直覺又告訴我這次或許是真的。
“信不信,我花兩三百萬撞死你!”這短短的十二字“豪言”讓人驚心。如果是一個精神病者如此說,我們大可一笑了之,可言者是一位身家?guī)讉€億留學歸來的年輕富豪啊。首先,兇者并不是不畏死的,古語“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一個不怕死的義士或者兇徒,那“殺人者償命”的法律也確實嚇阻不了他。兇者怕死,而且并不打算用一絲一毫的刑罰來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他想到的后果無非就是花兩三百萬人民幣而已。其二,兇者在實施殺人之前完全是清醒且自信的,自信到可以用打賭的語氣來正告死者——“信不信”。我不信在如今的社會殺人可以不償命,死者恐怕也不大信,可兇者卻是如此的自信,自信到了言猶在耳,人已經(jīng)被他結果了性命。
中國的法律還沒有廢除死刑,故意殺人者是必須用命來償還的。從邏輯上講如果死者不愿賣命,那么兇者買命買的只有自己的命了,就是說我殺了你,我也要償命的,可我可以花“兩三百萬”買回我自己的命。如此推斷就是:撞死你——我償命——花兩三百萬——買回我的命等于你的命等于兩三百萬。在這個推理公式內死者是絕對無權利賣自己的命的,那么死者命的價錢付與誰?最合理的解釋就是付與執(zhí)行法律的人了。很多古戲上都是這個路子,殺了人,花些錢送與權貴買個萬事大吉,整個一買一賣的過程中受利的永遠不是死者。
捋順了兇者買命的程序,我也釋然了,可兇者何以如此自信的可以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開始實施他的買命行動呢?他難道就不怕萬一出了差錯,自己的貴命搭進去嗎?答案只有一個:他在他們那個有錢人的圈子里已經(jīng)習慣了這種類似的買賣了,他深信只要他的價格合理,命也是可以買到的,且也開出了價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