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天
歷來相信“文如其人”的說法。
李白的才氣和瀟灑,杜甫的憂國憂民,蘇東坡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約,南唐后主李煜的凄絕……他們用血和淚構(gòu)成的文人氣質(zhì)和個性,都在他們的作品里得到了印證,力透紙背,從來不讓人懷疑其真實性。
我也對“文人無行”的概括深信不疑。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大如國仇家難面前的卑躬屈膝,小到為人處事的猥瑣,也包括在政治風暴面前的首鼠兩端……有時令文人同行們感到赧顏。
冷靜想來,“文如其人”自然是坦蕩的,“文人無行”也是不加掩飾的,讓人家知道你無行,便沒有欺騙性,沒有用一潭渾漿漿的污水顯示深奧,沒有把自己打扮成導師和正人君子,讓人放心。
當今文壇或大文化圈里的隱形文人或藝人有時讓人無法評價。明明是自己欺世盜名,卻在一本正經(jīng)地寫著教化別人的道德文章;明明自己不擇手段(包括偷稅)地撈錢,卻要大張旗鼓地撻伐“拜金主義”;明明自己在無恥地巴結(jié)、媚上,卻要標榜自己的清高、脫俗;明明自己想方設(shè)法弄一頂烏紗帽戴戴,卻聲聲咒罵“官場污濁”;明明自己愿當花瓶、御用文人,甚至受雇于大款當私家文人,卻常以屈原、陶淵明自居;明明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寫的是什么,卻要以曲高和寡來表示自己的憤世嫉俗……
其實,他們遠沒有那些寫地攤文學、赤裸裸地以賺錢為目的、靠出賣自己或別人隱私者來得正大光明,他們看上去有些墮落,可他們掛的是羊頭,賣的也是羊肉(最多是帶屎的羊下水),他們?yōu)槔?qū)動,并不裝潢門面,這也是“文如其人”的一種。
常有作家臉不紅、心不跳地接受少先隊員的紅領(lǐng)巾或崇拜者的鮮花,舒舒服服地榮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桂冠、稱號,最近又發(fā)明了一個“德藝雙馨”的稱號,而千方百計擠到帽子底下的人們,有的竟是道德淪喪的人,無論人品文品都不齒于人,這是文化的無奈,抑或是道德的無奈?
有人問過我這樣的問題:是不是寫出好作品的作家都是心清如水的人?不然他們筆下的人物怎么會那么清純、那么完美?
我當然希望這答案是肯定的。叫人沮喪的是,現(xiàn)實往往是南轅北轍。如果你本來不認識、不了解作家本人,只看他的作品,只欣賞他筆端流出來的一泓清泉,那是最幸福的事了,你盡可以讓美麗的光環(huán)罩在他們頭上,在心目中維護一個圣潔的形象,姑且也算是“文如其人”。
可惜現(xiàn)代傳媒乃至作家本人常常毀壞這種均衡,不時地讓文人蒙羞,讓小人物屢屢為之失望、憤慨。
所以我勸人們,看小說就是看小說,看散文就欣賞文字,不必認真地追蹤考察作家的內(nèi)心有幾分真誠,以免徒生煩惱。
我不期望每個作家都是基督,都是圣女貞德,但我想他們可以做到“文如其人”或稱“人如其文”,不矯飾,不粉飾,不虛飾,不掩飾自己的本來面目,讓自己坦坦蕩蕩地立于人前,哪怕他們是有種種缺陷缺憾的人。
那么,他的文章、他的人格就是最有魅力的。我向往之。
【原載2007年第9期《做人與處事》】
●吉林省長春谷長春薦
張笑天
歷來相信“文如其人”的說法。
李白的才氣和瀟灑,杜甫的憂國憂民,蘇東坡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約,南唐后主李煜的凄絕……他們用血和淚構(gòu)成的文人氣質(zhì)和個性,都在他們的作品里得到了印證,力透紙背,從來不讓人懷疑其真實性。
我也對“文人無行”的概括深信不疑。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大如國仇家難面前的卑躬屈膝,小到為人處事的猥瑣,也包括在政治風暴面前的首鼠兩端……有時令文人同行們感到赧顏。
冷靜想來,“文如其人”自然是坦蕩的,“文人無行”也是不加掩飾的,讓人家知道你無行,便沒有欺騙性,沒有用一潭渾漿漿的污水顯示深奧,沒有把自己打扮成導師和正人君子,讓人放心。
當今文壇或大文化圈里的隱形文人或藝人有時讓人無法評價。明明是自己欺世盜名,卻在一本正經(jīng)地寫著教化別人的道德文章;明明自己不擇手段(包括偷稅)地撈錢,卻要大張旗鼓地撻伐“拜金主義”;明明自己在無恥地巴結(jié)、媚上,卻要標榜自己的清高、脫俗;明明自己想方設(shè)法弄一頂烏紗帽戴戴,卻聲聲咒罵“官場污濁”;明明自己愿當花瓶、御用文人,甚至受雇于大款當私家文人,卻常以屈原、陶淵明自居;明明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寫的是什么,卻要以曲高和寡來表示自己的憤世嫉俗……
其實,他們遠沒有那些寫地攤文學、赤裸裸地以賺錢為目的、靠出賣自己或別人隱私者來得正大光明,他們看上去有些墮落,可他們掛的是羊頭,賣的也是羊肉(最多是帶屎的羊下水),他們?yōu)槔?qū)動,并不裝潢門面,這也是“文如其人”的一種。
常有作家臉不紅、心不跳地接受少先隊員的紅領(lǐng)巾或崇拜者的鮮花,舒舒服服地榮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桂冠、稱號,最近又發(fā)明了一個“德藝雙馨”的稱號,而千方百計擠到帽子底下的人們,有的竟是道德淪喪的人,無論人品文品都不齒于人,這是文化的無奈,抑或是道德的無奈?
有人問過我這樣的問題:是不是寫出好作品的作家都是心清如水的人?不然他們筆下的人物怎么會那么清純、那么完美?
我當然希望這答案是肯定的。叫人沮喪的是,現(xiàn)實往往是南轅北轍。如果你本來不認識、不了解作家本人,只看他的作品,只欣賞他筆端流出來的一泓清泉,那是最幸福的事了,你盡可以讓美麗的光環(huán)罩在他們頭上,在心目中維護一個圣潔的形象,姑且也算是“文如其人”。
可惜現(xiàn)代傳媒乃至作家本人常常毀壞這種均衡,不時地讓文人蒙羞,讓小人物屢屢為之失望、憤慨。
所以我勸人們,看小說就是看小說,看散文就欣賞文字,不必認真地追蹤考察作家的內(nèi)心有幾分真誠,以免徒生煩惱。
我不期望每個作家都是基督,都是圣女貞德,但我想他們可以做到“文如其人”或稱“人如其文”,不矯飾,不粉飾,不虛飾,不掩飾自己的本來面目,讓自己坦坦蕩蕩地立于人前,哪怕他們是有種種缺陷缺憾的人。
那么,他的文章、他的人格就是最有魅力的。我向往之。
【原載2007年第9期《做人與處事》】
●吉林省長春谷長春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