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恩
父親的遺體安靜地放在地下的一塊木板上,案頭放了一張木桌,桌子上擺了幾盤供品和一只香爐,桌角放了一本《封神演義》,里面隔了一張紙殼條兒,是一本沒有讀完的書。
母親飯水不進,一直守在父親的身邊,已經(jīng)第三天了。她沒有睡意,沒有話語,也沒有眼淚??澙@香煙卷走她的神志,只留下滯呆苦澀的眼神聚焦在父親那僵硬的軀體上,一動也不動。我扶在母親的身后怕她支撐不住,偷偷往下掉眼淚。
父親與母親朝夕相處了六十余年,半個多世紀的情緣突然離分,對母親的精神打擊太大了。無論我和鄰人怎么勸她吃點飯或喝口水,稍微閉眼休息休息,她全都沒聽見,既不回話。也不挪地方,像被釘在了椅子上,滯目圓睜,不肯放棄與父親最后離別的分分秒秒。
父母的愛情純樸真摯,雖不如現(xiàn)代人這么沖動與浪漫,卻比現(xiàn)代人更含蓄更深刻。在我的記憶中。他們也有小小不然的嗑嗑絆絆,卻都是動口不動手,激烈的“戰(zhàn)爭”,一生中一次也沒有,包括大聲嚎氣的舌戰(zhàn)。日子清苦,感情厚重。感謝上帝給了我一個溫馨的家。父親上過幾天學,方塊字認識千八百個,有一口愛看書的癮,得空兒就看,下田勞動兜里也裝本書,回家沒事靠在一邊還是看。買不起書到處去借,有一次為借一本書跑出三十公里。他喜讀醫(yī)書,增圖本草從新、萬病回春、增補壽世保元、黃氏醫(yī)書八種、增補雷公藥性賦解、御纂醫(yī)宗金鑒、針灸大成等他都讀過,還搜集許多民間藥方。但他更愛讀古典文學,三國、水滸、西游、紅樓夢、隋唐演義、東周列國等,有的看過兩遍??吹门d起,顧不上吃飯,故事情節(jié)也就寫在了他的臉上:有時眉峰緊鎖,有時怒目圓睜,有時拍案叫絕,有時泣然淚下……林語堂先生講“讀書不是美容術,但是與美容術有關”,讀書使父親容光煥發(fā),充填了內(nèi)在的學識與氣質(zhì),在本堡子人眼里,他是第一明白人,身價高出半個格。誰家有什么事愿意找他參謀,婦女孩子們愿意聽他講故事,他也就釀出一份好人緣。有一次,鄰居家小孩的手被開水燙了,孩子痛得直叫,媽媽急得直打轉(zhuǎn),父親急忙去挖蛐蟮(蚯蚓)放在白糖里自溶后給孩子抹上,立馬止痛,很快就好了。那年夏天,兩戶連脊鄰居只為房后滴水檐的水溝打起來了,上坡先蓋的房,下坡后蓋的房,下坡蓋房時上坡說連脊房房后水溝得讓出,下坡同意了。三年后為孩子打仗大人翻臉,下坡堵死水溝,上坡房子后墻滲水,兩家反目成仇,動起了武把操。父親只拉仗不評理,竟給他們講起了張翼德(張飛)在鬧長坂橋的故事。講完了他說:“張飛放過單騎救主的趙子龍(趙云)過河后斷橋,是為了攔截曹操的追兵,各為其主,那是戰(zhàn)爭中的軍事需要。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絕不能過河拆橋,那是衡量人品的標準之一,碗碰碟子是內(nèi)部矛盾……”聽完了故事,雙方都覺得有理,消氣后下坡主動扒開了水溝,兩家重歸如好。讀書是父親一輩子的愛好,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臥床不起了也沒忘讀床頭上那本書。我受父親的影響,至今也喜歡讀書。
母親沒上過學,當然品不出讀書的快樂,甚至說看那玩意兒有啥意思,還不如坐著歇一會兒。話雖這么說,父親喜歡她從不反對。父親讀書忘記按時吃飯飯菜涼了,每次她都給重新熱好。父親端著熱乎乎的飯菜,一臉歉意地望著母親,母親掛著一絲笑容。深情地盯著父親,一對情真意切的眼神瞬間爆發(fā)激烈碰撞,卻誰都一言不發(fā)。
父親在田間勞動不管有多苦多累,心里時刻惦記裹腳半開、行動不便的母親,回家經(jīng)常幫母親掏灰、抱草、拉風匣、做飯……有一次父親干完大地活兒回家早,倚在炕頭的被子上看書。到做晚飯時,母親麻溜下炕,歪拉歪拉去抱草。誰知一不留神崴了腳脖子,她慘叫一聲倒在了院子里,腳脖子頓時紅腫得像個發(fā)面餑餑。父親聞聲急忙放下書跑到院里,母親疼痛難忍,心里發(fā)急,第一次抱怨父親“一天到晚就知道看書,能當飯吃啊!”。父親心里難過,安慰母親說“你忍著點。都怨我,都怨我。”邊說邊把母親抱回屋放到炕頭上。沒錢看醫(yī)生,父親搜集的民間偏方排上了用場,他燒了一把稻草灰,用白酒調(diào)和均勻,敷到母親的腳脖子上,立馬止痛,很快消了腫。
討厭的電話鈴聲突然響了,是殯儀館打來的,催促父親上靈車。眾人剛把父親的遺體抬起來要走,母親吃力地離開坐椅,抓起《封神演義》,“等等,把這本沒看完的書給你爸帶上,讓他到那些神仙呆的地方看吧!”她望著父親的遺體離開家門,“哇”地一聲嚎啕大哭起來,“他爹呀,你走好啊……”我的心也伴著哭聲和淚水被掏了出來。
[責任編輯叢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