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上消化道出血;中醫(yī)藥療法;人參三七湯
中圖分類號:R57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11-0010-02
近10年來,筆者自擬人參三七湯治療上消化道出血51例,取得一定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51例中,男42例,女9例;年齡16~65歲,平均45歲.其中胃潰瘍15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13例,出血性胃炎11例,肝硬化并發(fā)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3例,再生障礙性貧血6例,胃癌3例;出血量小于1000ml者13例,1000~2000ml者32例,大于2000ml者6例。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2 治療方法
人參三七湯基本方藥物組成:人參(吉林新開河參)20g,白芍、仙鶴草、益母草各15g,蒲黃炭、白及、海螵蛸各10g,三七末(兌服)3g.加水文火煎至約200ml左右,分次冷服或冷凍后服,每日1劑。隨癥加減:偏熱者加黃連、黃芩、生藕節(jié);偏寒者。加炮姜炭、艾葉炭、藕節(jié)炭。服藥至血止后,再繼續(xù)服5天以鞏固療效。
治療中,嚴密觀察出血總量,以及血壓、脈搏等情況。對出血量大,血紅蛋白低者,酌情予以輸液和輸血。如有面容、膚色、脈象異常者,甚則血壓下降者,要及時糾正休克及電解質(zhì)紊亂?;颊唔毰P床休息。嘔血者暫禁食,血止后進食流質(zhì),逐步恢復一般飲食。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jié)果
3.1 療效標準 顯效:1周內(nèi)嘔血、便血癥狀消失,大便潛血轉(zhuǎn)陰;無效:1周內(nèi)未止血,或加用了西藥止血藥,或轉(zhuǎn)外科手術(shù)治療。
3.2 治療結(jié)果 顯效46例,無效5例。
4 典型病例
陳某,男,39歲,于1996年3月2日入院。住院號1026。胃脘痛病史5年。入院前1天,嘔咖啡色樣物1000ml,解柏油樣便800ml,BP11/7KPa,心肺檢查無異常,肝脾未觸及。Hb75g/L,大便潛血(++++)。胃鏡檢查示:十二指腸球部前壁可見橋形粘膜。表面粘膜糜爛。診斷: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并上消化道出血。刻診:面色萎黃,頭暈乏力,心悸胸悶,四肢不溫,舌淡苔薄白,脈細無力。證屬脾胃虛寒,血失所統(tǒng)。治則:溫中、益氣、攝血,予人參三七湯加炮姜炭5g,艾葉炭18g,水煎至約180ml,分多次冷服,每次20ml,每日1劑。24h后嘔、便血止。4日二診:訴頭暈、心悸、胸悶明顯減輕,四肢轉(zhuǎn)溫。藥已奏效,原方再進。5天后大便潛血轉(zhuǎn)陰性。后仍以中藥加減,調(diào)理脾胃以治病求本。住院20天,出院時胃鏡復查:潰瘍愈合。查Hb升至120g/L。隨訪2年無復發(fā)。
5 討論
祖國醫(yī)學認為上消化道出血屬“血證”中吐血、便血范疇。乃胃經(jīng)病變。胃為水谷之海。多氣多血之腑,若因外邪犯胃或胃本經(jīng)失調(diào)或他臟病變影響至胃絡損傷而引起出血。血證有寒、熱、虛、實之分,但關(guān)鍵必須先止血。因大量出血,最易耗傷元氣,氣不攝血更使血流不止,其結(jié)果甚至氣隨血脫而危及生命。通過臨床觀察,筆者體會到上消化道出血者在出血階段多以氣虛為主證,故治療上根據(jù)急則治其標的原則,以益氣固攝止血法為當務之急。即所謂“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吳鞠通《溫病條辨·治血論》說:“故善治血者,不求有形之血,而求無形之氣”,其理亦同。
方中重用人參大補元氣、回陽救逆、攝血為要,且陽生則陰長,能使陰血復生。白及、海螵蛸質(zhì)粘膩、性收澀,為胃腸道止血之佳品。蒲黃炭具有縮短凝血時間的作用。佐以白芍養(yǎng)血和陰,仙鶴草止血和陰,三七能活血止血,通脈行瘀,止痛,加益母草,止血、消除瘀滯、促進出血創(chuàng)口的愈合。全方益氣、固攝、行瘀,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療效獨特而顯著。治療中,如出血量大,血容量不足,以及有電解質(zhì)紊亂時,應予輸液及輸血,一則為糾正出血性休克,同時也為服用中藥止血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血止后積極治療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