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全彥
摘 要:辛棄疾的經濟生活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他的經濟是否清白,直接關系到對他的罷職原因的解釋及其個人品格的評價。從南宋將帥的俸祿標準及經濟生活狀況、辛棄疾執(zhí)政態(tài)度、金錢觀念、實際生活幾個方面進行梳理分析,結論是:辛棄疾和貪污受賄沒有關系,辛棄疾罷職是當時政治斗爭的結果。
關鍵詞:辛棄疾;經濟生活;官僚體制
中圖分類號:I206.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08)02—0202—05
問題緣起
辛棄疾的經濟生活一直是學界一個敏感而又棘手的問題,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吳世昌先生在《辛棄疾論略》一文中寫道:“你瞧他帶湖的新居,這模型得花多少錢?后來又在期思卜筑,買得瓢泉,這又得花多少錢?”①20世紀80年代,香港大學羅忼烈教授《漫談辛棄疾的經濟生活》一文認為,當時“政治腐敗,貪污成風”,辛棄疾作為官場一員,他的財富和自身的貪污有擺脫不了的關系;不然“看他的家庭和產業(yè),如果不是生財有道,靠什么辦法可以壯觀到這種地步呢”②?
羅忼烈的文章發(fā)表之后,在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辛棄疾研究專家鄧廣銘教授為此專門寫了《讀<漫談辛稼軒的經濟生活>書后》一文,對羅忼烈的觀點進行駁斥。鄧廣銘通篇用大量篇幅闡述了辛棄疾的帶湖居第并非大莊園,“只是稍不一般的幾間房屋,稱不起‘豪華的府第和‘龐大的園林”,后來的瓢泉居第“也無非又多蓋了一些‘茅廬”。生活如此一般,自然和貪污沾不上關系,鄧由此說道:“究竟辛稼軒的貪污、裒斂的罪狀能否成立呢?我以為的確是不能成立的,全都是由政治上的敵人誣構而成的?!雹?/p>
鄧廣銘的文章發(fā)表以后,并未讓學界信服,因為辛棄疾的居所,是當時人們所公認的豪華富麗。辛棄疾在其《新居上梁文》寫到自己帶湖新居,亦言:“青山屋上,古木千章;白水田頭,新荷十頃”④;他還有詞寫道:“文字覷天巧,亭榭定風流。平生丘壑,歲晚也作稻梁謀。五畝園中秀野,一水田將綠繞”(《水調歌頭》)。可見其居不凡。辛棄疾新居修好之后,曾請當時著名文人洪邁寫作一篇《稼軒記》,對其居第有這般描述:“郡治之北可里所,故有曠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寶帶。其縱千有二百三十尺,其橫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廬以居。而前乎相攸者,皆莫識其處。天地作藏,擇然后予。濟南辛侯幼安最后至,一旦獨得之。既筑室百楹,度財占地什四,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衍十弓。意他日釋位而歸,必躬耕于是。故憑高作屋,下臨之,是為稼軒。而命田邊立亭曰植杖,若將真秉耒耨之為者。東岡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徑欵竹扉,以錦路行海棠。集山有樓,婆娑有堂,信步有亭,滌研有渚?!雹菪翖壖菜ǖ摹凹谲帯保蟹课莅匍g,另外還有樓臺、庭院、湖泊,足夠稱得上豪華。另外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辛棄疾對自己新居是引以為豪的。
辛棄疾居所的豪華,從辛棄疾好友陳亮的《與辛幼安殿撰》信札中也可見出。對于稼軒新居,信中寫道:“如聞作室甚宏麗,傳到《上梁文》,可想而知也。見元晦說曾入去看,以為耳目所未曾睹,此老言必不妄。去年亮亦起數間,大有鷦鷯肖鯤鵬之意?!雹拊藜粗祆洌祆涓袊@“耳目所未曾睹”,可見非同一般。陳亮這里說到自己的新居,他在給朱熹的《又乙巳春書》詳細敘述了其建筑規(guī)模,原文太長,簡述如下:宅院里面有很大的一個名叫“小憩”的亭子,有一大一小兩個池子,小池上有叫“舫齋”的房屋數間,大池上有叫“赤水堂”的房屋數間,除此之外,還有“臨野”、“隱見”兩個亭子,書房12間,另外還有“觀稼”的園子20畝,“種蔬植桃李”的園子20畝。⑦陳亮的住所已經夠讓人驚嘆的了,可與辛棄疾相比,竟然只是“鷦鷯肖鯤鵬”,如小鳥和大鵬一般,完全不在同一等級??梢娂谲幘拥?,絕非只是“稍不起眼的幾間茅屋”和“茅廬”,而是豪華園林無疑。既然這個問題沒有解決,鄧廣銘說辛棄疾罷職乃是出于政治對手誣陷而致,也缺乏說服力。
辛棄疾的經濟生活,成了辛棄疾研究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因為它不光是辛棄疾生活本身,還涉及到辛棄疾罷職原因,以及他的人品問題,確實關系重大。施議對教授亦言辛棄疾:“兩處居第,兩座大莊園。經濟來源,令人生疑——這是詞界所不愿正視的問題。但是,為著實事求是地對待其人其詞,似不當為尊者諱,因特別提請留意這一問題?!雹噙@一看法也代表當今學界的普遍觀點。
那么,究竟該如何來看待辛棄疾的經濟生活,他究竟是不是一個貪官?這一問題盡管以往我們“不愿正視”,但如今卻必須面對。筆者今不揣愚陋,于此文對辛棄疾的經濟生活及其相關的罷職原因作一探討,敬請方家指正。
南宋將帥豪富乃正?,F象
周啟志在《宋代的“益俸”政策及反思》一文中寫道:“高薪養(yǎng)廉為宋代首創(chuàng),也是宋朝的一項國策?!雹嵩谶@一國策之下,使得宋代官員特別是中高級以上官員普遍都能享受到優(yōu)厚待遇。辛棄疾于紹興三十二年(1162)南渡入宋,至淳熙八年(1181)退居帶湖之前,為官20年,仕途頗順,先后由江陰軍簽判、廣德軍通判、司農寺主簿、倉部郎中、一路做到江西提點刑獄、湖北安撫使、湖南安撫使、江西安撫使。當他做到安撫使時,已經算是國家的“封疆大吏”⑩。作為一路的軍政長官,安撫使是極為重要的。宋人趙升《朝野類要》載:“安撫、轉運、提刑、提舉實分御史之權,亦似漢繡衣之義而代天子巡狩也,故曰外臺?!?11)可見地位之顯赫?!赌纤问犯濉费园矒崾蛊芳墸骸肮匐A在太中大夫(從四品)以上或曾歷侍從官者稱安撫使?!?12)辛棄疾在《新居上梁文》談到這段時間的仕宦經歷時說:“稼軒居士,生長西北,仕宦東南。頃列郎星,繼聯卿月。兩分帥閫,三駕使軺?!?13)語氣相當自豪。洪邁《稼軒記》言辛棄疾“入登九卿,出節(jié)使二道,四立連率幕府”(14);宋人樓鑰亦言辛棄疾“三畀大藩,寵以論譔之華”(15)。當時人普遍呼辛棄疾為“辛侯”、“帥臣”,都可見辛棄疾政治地位的崇高。
有宋一朝,中高級官員俸祿極為豐厚,《宋史?職官志》“奉祿制”有詳細記載。當時官員除正俸、祿粟以外,還有祿米、職錢、食料等錢、傔人衣糧、傔人餐錢,此外還有茶酒廚料之給、薪蒿炭鹽諸物之給、飼馬芻粟之給、米麥羊口之給,在外做官的額外還有公用錢,以及數量不等、相當可觀的職田(16)。由此可見,宋朝官員的合法收入名目繁多。而就南宋官員的經濟情況,清人趙翼專門言道:
建炎南渡,以兵興,宰執(zhí)請俸錢祿米權支三分之一;開禧用兵,朝臣亦請損半支給,皆一時權宜,后仍復舊制。此宋一代制祿之大略也,其待士大夫可謂厚矣。惟其給賜優(yōu)裕,故入仕者不復以身家為慮,各自勉其治行。觀于真、仁、英諸朝,名臣輩出,吏治循良。及有事之秋,猶多慷慨報國。紹興之支撐半壁,德祐之畢命疆場,歷代以來,捐軀徇國者,惟宋末獨多,雖無救于敗亡,要不可謂非養(yǎng)士之報也。然給賜過優(yōu),究于國計易耗。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財取于萬民者不留其有余,此宋制之不可為法者也。(17)
“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財取于萬民者不留其有余”,可見宋朝于百官的厚遇。宋代文官地位高于武將;但論實際待遇,武將卻又高出文官。特別在南宋時期,將帥極為富有。趙翼另有《南宋將帥之豪富》一文,寫道:
唐中葉以后,為將帥者皆授節(jié)度使之職,征斂生殺,皆在其手,其富侈固宜。宋以文臣知府事,賦稅有經,稍革方鎮(zhèn)聚斂之弊矣。然南渡將帥之豪侈,又有度越前代者。觀宋人《玉照新志》、《夷堅志》、《駕幸張府紀略》等書,可略見也。張俊歲收租六十四萬斛,偶游后圃,見一老兵晝臥,詢知其能貿易,即以百萬付之。其人果往海外,大獲而歸。高宗嘗駕幸其第,俊所進服玩珠玉錦繡皆值巨萬,自宰相以下俱有贈遺。延及其孫镃,園池聲伎甲天下,每宴,十妓為一隊,隊各異其衣色,凡十易始罷??腿r,姬侍百余人送客,燭花香霧,如游仙窟。而楊和王建第洪福橋,欲以西湖水環(huán)其居,奏于上。上令密速為之,恐外廷有言者,遂督濠兵連夕浚成。有故人自北來投者,楊遣人押就常州本府莊內,支一百貫與之,密遣人偕往代郡,為之置田千畝,謂之曰:“當今兵革不用,無可立功名,和王遣來代辦生事耳。”其女適向子豐于湖州,以妾所生子秘為己子,報王,王即撥昆山良田千畝為粥米資。偶閑居郊行,遇相字者,楊以拄杖于地上一畫,令相之。相者曰:“土上一畫,乃王也?!睏钕?,即判五百萬,令詣司帑取錢。司帑靳之,謂楊曰:“王已開王社,何用復相?恐滋物議?!睏钜嫦?,即以五百萬與司帑者。韓忠武偶游湖上,遇李晦叔改秩來京,而失舉牘,坐冷泉亭嘆息。王詢之,具以告,王乃問其姓名階位,明日使吏填一舉牘送之,仍助錢三百千。至王之子孫遷于蘇者,買滄浪亭價百萬,其他可知。是營財殖產,即賢者猶不免也。惟岳忠武之藉沒也,僅金玉帶數條及鎖鎧、兜鍪、銅弩、鑌刀、弓劍、鞍轡、布絹三千匹、粟麥五千余斛、錢十余萬、書數千卷。孝宗時追復官爵,令給還原資,主者具當時沒入之數,共九千緡。則忠武不特忠義過人,即其治家小節(jié)亦加人數等矣!陸放翁《入蜀記》:至金陵晤秦檜之孫侍郎伯和,訪其家事,則謂家門衰替,歲入不過十余萬緡,漸憂生計窘迫。以十余萬之歲入,已謂家門衰替,則其前之富豪可知。(18)
從這里可以洞見南宋將帥收入之高、生活之富?!端伟揞愨n》對南宋將帥奢靡生活也這樣寫道:“諸將如某某等,莫不玩充堂寢,田園占畿縣。享樂壽考,妻兒滿前?!?19)何忠禮《宋代官吏的俸祿》一文亦言“五品以上的高級官員,俸祿之高確實驚人”,并言“宋代高級官員的收入,遠遠不限于各種規(guī)定的俸祿,他們若遇皇帝登極、生辰及郊祀、明堂大禮,還有大量賞賜可得。除此之外,尚有各種名目的恩例,如生前有贐禮,死后有賻贈等等,每次數量之巨,令人咋舌。何況,他們既無守闕之慮,恩蔭制度又可保其子弟人人皆能入仕為官。如此優(yōu)厚的待遇,使他們有條件過著奢侈的生活?!?20)辛棄疾作為一個四品以上的大員,家庭富裕,府第豪華,是當時將帥的一個普遍現象,不足為奇。他的富裕生活當來自于合法收入,正是南宋將帥位高多金的正常體現。與趙翼所列舉的張俊等將帥的豪富相比,擁有兩處園林的辛棄疾也不過是小巫見大巫。另外周維權在《中國古典園林史》言宋代園林是“中國古典園林史上的一個高潮階段”(21),當時許多達官貴人都擁有富麗園林。辛棄疾這樣的生活狀況,在士大夫階層,自然十分正常。
辛棄疾的反貪觀、金錢觀及實際生活狀況
在辛棄疾擔任高官期間,對貪官污吏的懲治不遺余力,也從一個側面見出辛棄疾自身與貪污無染。據《宋會要》記載,淳熙四年,“知興國軍黃茂材特降兩官,以江西安撫辛棄疾言茂材過,數受納苗米,致人戶陳述故也”(22);淳熙七年,“知桂陽軍趙善玨特降一官放罷,以帥臣辛棄疾按其昏濁庸鄙,窠占軍伍,散失軍器,百姓租賦科折銀兩盈余入己故也”(23)。從這些記載可見辛棄疾對貪污的深惡痛絕。
淳熙六年,時任湖南安撫使的辛棄疾還專門寫了《論盜賊札子》,上書宋孝宗,中心意義講的是,“民者,國之根本,而貪濁之吏迫使為盜”(24),并痛陳了官吏從上到下的種種貪虐之狀,“田野之民,郡以聚斂害之,縣以科率害之,吏以取乞害之”(25),可見他對當時官吏盤剝百姓極為痛恨。
再就辛棄疾本人的金錢觀來看,也見出他絕非是一個孜孜為利之人,這在他的詞中多有體現。他嘲笑一位“俗客”道:“有個尖新底,說底話,非名即利。說得口干罪過你;且不罪,俺略起,去洗耳?!保ā兑褂螌m》)針對兒子勸他為后人多置田產一事,他還專門寫詞責罵兒子:“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便休休,更說甚,是和非!”(《最高樓》)另外還說道:“富貴非吾愿,皇皇乎,欲何之?”(《哨遍》)從這些詞里,都可見出辛棄疾對金錢的不屑態(tài)度。
另外,從辛棄疾實際經濟狀況來看,他也并非一直都保持著富貴生活。辛棄疾于淳熙八年罷官,去職不久,即于淳熙十四年有詞寫道:“稼軒何必長貧,放泉檐外瓊珠瀉。樂天知命,古來誰會,行藏用舍?人不堪憂,一瓢自樂,賢哉回也。料當年曾問:飯蔬飲水,何為是,棲棲者?”(《水龍吟?題瓢泉》)此后還陸續(xù)寫有這樣的詞句:“人間豈有,如孺子,長貧者”(《水龍吟?用瓢泉韻戲陳仁和》)、“醫(yī)者索酬勞,那得許多錢物”(《好事近》)、“莫問家徒四壁,往日置錐無。借車載家具,家具少于車”(《水調歌頭》)。從以上諸詞可以看出,辛棄疾在罷官之后很快就貧困下去,他的富貴生活并沒保持多久。而在辛棄疾去世后,據宋人所撰《宋兵部侍郎賜紫金魚袋稼軒歷仕始末》一文言:“卒之日,家無余財,僅遺平生詞、詩、奏議、雜著、書籍而已?!?26)
辛棄疾罷官是當時的官僚體制問題
辛棄疾一生三起三落,屢遭彈劾,根本原因不在于他有什么貪污受賄等經濟問題,而在于辛棄疾和當時的士風不合,最終成為官僚體制的犧牲品。
南宋時期,宋金對峙。許多士大夫認為,“南北之勢已成,未易相兼。我之不可絕淮而北,猶敵之不可越江而南”(27)。在這種論調之下,統(tǒng)治者“忍恥事仇,飾太平于一隅以為欺”(28),茍安之風盛行。士人普遍養(yǎng)成一種喜好清談、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的風氣。早年欲有所作為的宋孝宗對這種士風深表厭惡:“近來士大夫好唱為清議之說,此語一出,恐相師成風,便以趨事赴功者為猥俗,以矯激沽譽者為清高。骎骎不已,如東漢激成黨錮之風,殆皆由此,深害治體?!?29)另外還斥責道:“士大夫諱言恢復,不知其家有田百畝,內五十畝為人所據,亦投牒理索否?士大夫于家事則知之,至于國事則諱言之,何哉?”(30)可見,當時士大夫普遍不恤國事,無所作為,難怪朱熹說當時士人“而今個個都恁地衰,無氣魄”(31)。
辛棄疾才兼文武,念念不忘收復故國,建功立業(yè):“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后名”(《破陣┳?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萬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破陣子?為范南伯壽》)、“好都取山河獻君王”(《洞仙歌》)。但是,他這種急于事功、不忘恢復的主戰(zhàn)意志,卻同占主流的茍安觀念顯得格格不入,形成一種巨大反差。辛棄疾在上宋孝宗的《美芹十論》中言:“今之天下,其弊在于儒臣不知兵,而武臣有以要其上。”(32)這句話無疑將當時朝中的文武官員得罪個遍。后來他在上虞允文的《九議》中再次猛烈抨擊了這一士風:“戰(zhàn)者,天下之危事;恢復,國家之大功,而江左所未嘗有也。持天下之危事,求未嘗有之大功,此搢紳之論,黨同伐異,一唱群和,以為不可者歟?!?33)又言:“獨患天下有恢復之理,而難為恢復之言。蓋一人醒而九人醉,則醉者為醒而醒者為醉矣;十人愚而一人智,則智者為愚而愚者為智矣?!?34)辛棄疾這種一人獨醒天下皆醉的口氣,必然也使他和當朝士大夫群體形成顯著對立。辛棄疾還把那些不恤國事、徒逞口舌的大臣比作是東晉清談誤國的王夷甫之流,對他們多有譏諷,有詞寫道:“夷甫諸人,神州陸沉,幾曾回首”(《水龍吟》);“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消殘戰(zhàn)骨,嘆夷甫諸人清絕”(《賀新郎》);“夷甫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水調歌頭》)。而他在《千年調》一詞中,更把那些碌碌無為的官吏諷刺個夠:“卮酒向人時,和氣先傾倒。最要然然可可,萬事皆稱好?;?,更對鴟夷笑。寒與熱,總隨人,甘國老。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個和合道理,近日方曉:學人言語,未會十分巧。看他們,得人憐,秦吉了?!庇杀驹~可見辛棄疾和當時官場主流勢力的尖銳沖突?!八渭臼看蠓蜃h論多而成效少,小有得失,彼此相軋若聚訟然?!?35)這樣的勢不兩立,必然也使辛棄疾遭到這些官員的打擊報復。辛棄疾還曾寫出《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一詞,這首詞詞意殊怨,直刺當路。據羅大經《鶴林玉露》載:“壽皇見此詞,頗不悅?!?36)壽皇即宋孝宗,可見辛棄疾和朝廷的嚴重對立。
除個人志向與當時士風相左外,辛棄疾不容于當朝,還和自己任職為官的行事風格大有關系。朱熹當年曾勸誡辛棄疾,為官當“臨民以寬,待士以禮,馭吏以嚴”(37),這正是辛棄疾的為官準則。宋人真德秀言:“辛公棄疾攝帥事,厲威嚴,輕以文法繩下,官吏惴栗,惟恐奉條教不逮得譴。公終始居正,不為屈?!?38)但如此行事,必然使辛棄疾和當時官場沖突加劇,易于受到官員們的中傷打擊,并使自己處于一種孤弱無助的危險境地。辛棄疾著有上宋孝宗《論盜賊札子》一文,前面說了一長段懲治貪官污吏的重要性之后,最后卻說出這般如芒刺在背的驚恐之語:“臣孤危一身久矣,荷陛下保全?!?39)并進一步說出了“孤?!钡脑颍骸俺计缴鷦傋咀孕?,年來不為眾人所容,顧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使他日任陛下遠方耳目之寄者,以臣為戒,不敢按吏?!?40)從這一段話,明顯可以感受到辛棄疾對官場的深深恐懼,“以臣為戒,不敢按吏”,更可見出他與當時官場水火不容的境地。
辛棄疾在上奏了《論盜賊札子》給孝宗后,看孝宗對此事所持的態(tài)度,很是耐人尋味,《續(xù)資治通鑒》記載:
先是湖南漕臣辛棄疾,奏官吏貪求,民去為盜,乞先申飭,續(xù)具按奏。帝手詔付辛棄疾曰:“凡所言在已病之后,而不能防于未然之前,其原蓋有三焉:官吏貪求而帥臣監(jiān)司不能按察,一也;方盜賊竊發(fā),其初甚微,而將帥、監(jiān)司漫不知之,坐待猖獗,二也;當無事時,武備不修,務為因循,兵卒例皆占破,一聞嘯聚,而帥臣監(jiān)司倉皇失措,三也。國家張官置吏,當如是乎?且官吏貪求,自有常憲,無賢不肖皆共知之,豈待喋喋申諭也?”(41)
從宋孝宗的批示中可以看出,他對辛棄疾上奏的官吏貪污并沒放在心上,“官吏貪求,自有常憲,無賢不肖皆共知之”,反而把官員的貪污腐敗當成一種正?,F象。從這里,可以看出南宋朝廷對官員經濟管理之寬松,也透露出辛棄疾力主反貪是和當局對此事的態(tài)度背道而馳的。
辛棄疾胸襟抱負和普通士人相左,行事作風又得罪諸多當朝要員和地方官吏。他既然如此不容于官場,那么遭受彈劾罷免的命運注定不可避免。辛棄疾是宋代遭受彈劾最多的士人之一。這些彈劾一方面來自朝中大臣,一方面來自屬下官吏,可見當時他在官場內孤立無援的艱難處境。辛棄疾疾呼“荷陛下保全”,本來希望孝宗能夠保全于他;但從孝宗對辛棄疾這道奏章的批示來看,朝廷對官吏貪污完全持一種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柏M待喋喋申諭也?”于辛棄疾對官場黑暗面的揭露,反而是嚴厲斥責。辛棄疾與當時的官場主流勢力作對,連最后的支柱皇帝也不敢支持他了,自然會導致丟官罷職的結果。
從以上論述可以得出如下結論:辛棄疾并非貪官,他的罷官和經濟問題無關,他的經濟生活是清白的。
ぷ⑹酮
①吳世昌:《羅音室學術論著》(第二卷),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1年,第310頁。
②羅忼烈:《詞學雜俎》,巴蜀書社,1990年,第273—275頁。③鄧廣銘:《鄧廣銘治史叢稿》,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543—554頁。
④(13)(24)(25)(32)(33)(34)(39)(40)辛更儒:《辛稼軒詩文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02、102、108、108、41、69、92、108、108頁。
⑤(14)(宋)祝穆:《古今事文類聚》卷36,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⑥⑦(28)(宋)陳亮:《陳亮集》(增訂本),中華書局,1987年,第382、343、6頁。
⑧施議對:《辛棄疾其人其詞的評價問題》,《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9期,臺灣麗文文化事業(yè)公司,2003年,第373頁。
⑨周啟志:《宋代的“益俸”政策及反思》,《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2年第1期。
⑩鄧廣銘:《辛棄疾(稼軒)傳》,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8頁。
(11)(宋)趙升:《朝野類要》卷3,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2)何忠禮、徐吉軍:《南宋史稿》,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507頁。
(15)(宋)樓鑰:《攻媿集》卷36,叢書集成本。
(16)(元)脫脫:《宋史》,中華書局,1977年,第4101—4150頁。
(17)(清)趙翼著,王樹民校證:《廿二史札記校證》,中華書局,1984年,第534頁。
(18)(清)趙翼:《陔余叢考》,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30—331頁。
(19)(清)潘永因:《宋稗類鈔》,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年,第248頁。
(20)何忠禮:《宋代官吏的俸祿》,《歷史研究》1994年第3期。
(21)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90頁。
(22)(23)(清)徐松:《宋會要輯稿》,中華書局,1957年,第3998、4002頁。
(26)辛更儒:《辛棄疾資料匯編》,中華書局,2005年,第136頁。
(27)(29)(30)(41)(清)畢沅:《續(xù)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57年,第3676、3855、3883、3922頁。
(31)(37)(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中華書局,1986年,第3184、3180頁。
(35)(明)盛杲:《齊東野語后序》,見(宋)周密著《齊東野語》,中華書局,1983年,第387頁。
(36)(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中華書局,1983年,第12頁。
(38)(宋)真德秀:《西山集》卷45,四部叢刊本。
責任編輯:行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