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鋒
在我看來,對話缺席,口語交際教學就成了缺失音符的樂章;只有心靈對話,口語交際教學才能奏出華彩樂章。
精彩序曲———喚醒自信
喚醒自信,便揭開了華彩樂章的精彩序曲。
毋庸諱言:考什么,教什么,使得語文教學重書面語言,輕口頭語言;厲害的筆試評價,引無數(shù)學子對動手不動口的試卷競折腰,對做題情有獨鐘、柔腸百結。君不見,題海沉浮的人,誰不是敏于“寫”,訥于言呢?
語文,其實是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的有機結合。很多時候,很多場合,口頭表達要遠勝于書面語言。
地球村里,沒人能像魯濱遜一樣孑然孤島之上,哪個又能與世隔絕存活。惟有相互合作,才能共生共長,而彼此聯(lián)系、相互維存的重要紐帶與工具,首當其沖便是口語交際。
特別是進入e時代,人機對話,對口語交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一個人“能說會道”。所謂“能說會道”是指在沒有準備或者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面對大眾,講上三五分鐘的話。能夠有中心,有條理,有邏輯;能夠準確、得體,有說服力;能夠生動、有趣,有感染力。倘若把這個人的講話錄下音來,稍加整理,就是一篇不錯的文章。
當然,練就“能說會道”的本領,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但“能說會道”的培養(yǎng),需要良好的自信做底色。
自信,宛如地下沉睡的小草,需要東風的喚醒。
這堂課的開始,創(chuàng)設了游戲的情境,旨在喚醒學生當眾言說的自信。
滿懷自信,結束跪拜,挺直脊梁,言人言殊,自說自話。這便是口語交際的精彩序曲。
抒情行板———營造人格平等的“教學場”
口語交際教學,意味著在特定的時空內,教師就預設或者創(chuàng)設的話題,引領學生心靈對話。人格平等,對話通暢;人格不等,對話阻塞。心靈對話當建立在人格平等的教學場里。
成人常有這樣的經(jīng)驗:幾個對脾氣的,在一起正各說各話神聊得帶勁兒,突然,上司進來了,插話了,這時大家就會順著上司的話題說。哪怕心里不贊同,嘴上卻說,是!是!是!!人格不等,弱勢者不僅說話前在心理上先跪了下來,而且自信失卻,難以直立。要么卑微猥瑣、木訥寡言,要么唯唯諾諾、人云亦云,要么惶恐不安、欲言又止……
營造人格平等的“教學場”,宛如華彩樂章的抒情行板,溫婉醉心、浪漫動人。
傳播學上有一個統(tǒng)計:一個人說話時靠語言傳播的信息只有38%,剩下62%的信息靠的是“副語言系統(tǒng)”,即襟袖生風的“氣場”傳播。在我看來,這種關乎口語交際教學成敗的“氣場”,就是經(jīng)由師生同構的人文氣息濃郁的對話教學“情感場”。置身其間,你會發(fā)現(xiàn):教師眉飛色舞,學生眉開眼笑;教師神情激越,學生神采飛揚;教師妙語連珠,學生滔滔不絕;教師棱角分明,學生個性張揚;教師才思敏捷,學生靈光閃爍;教師哲思泉涌,學生智慧流淌……
華彩樂章———心靈對話
心靈對話,是華彩樂章凈化靈魂的主題。
真正意義的心靈對話首先意味著教師選擇大氣的話題。
大氣的話題,使得學生“近大者大”。
教學實證,遴選了熱點時事的校園槍擊案,作為口語交際的大話題,讀來的確撼人心魄、滌蕩靈魂。徜徉其間,學生進入了一種莊嚴的情景,感受了一種寬容的大愛,領略到悲劇的大美。
心靈對話意味著教師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
開始時,學生與“槍擊案”的文本對話中,學生對兇手的罪惡行徑怒不可遏、義憤填膺。
“設若‘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人們會怎樣對待趙承熙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七嘴八舌、各陳己見:
有的說,打回他50多槍。
有的說,先把他的家人監(jiān)禁了再說。
有的說,美國很可能會跟韓國過不去,說不定還會討伐韓國。
……
學生的怒火頓呈燎原之勢。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讀起來是一個詞語,但這種意識一旦植入心中,融入血里,化作行為,那可就是冤冤相報,血債血還了。
于是引領學生將話題集中在:“假如讓你為槍擊案的死者舉行一個追悼會,你會怎樣做呢?”
開放的話題放飛了孩子們的想象:
———我會放大死者生前的照片,悼念他們。
———把他們生前做過的好事發(fā)布在各種新聞媒體上,緬懷他們。
———我擔心美國政府可能會對韓國實施報復,韓國如果再還手,如果不停地報復,可能會釀成更大的災難,那死去的就不只是這32個人了。所以,我認為最好的悼念是阻止美國人的復仇。
……
盡管同學們虛擬的種種悼念活動想象豐富,但呈現(xiàn)的思維難免是單向度的。
第三次我引領了學生與文本對話———
“如此的悼念活動,哪里出乎了你的想象?”
答案呼之欲出:
———殺人兇手趙承熙,也在悼念之列出人意料。
“是呀!人們?yōu)槭裁磿返恳粋€殺人兇手呢?”
當?shù)谖宕挝乙I學生與留下的“紙條”對話時,學生逐漸讀出了寬容和大愛。
真正意義的心靈對話還意味著學生之間的對話。
一鳥入林百鳥失聲與鸚鵡學舌、人云亦云,是偽對話。偽對話一如風干的木乃伊,沒有神韻,缺少靈魂。
真正意義上的對話,是兩種聲音或者多種聲音的復調,是百鳥朝鳳,各鳴佳音。
教學中,當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認為殺人兇手趙十惡不赦時,突然有一個學生道:“我覺得趙一個人可以殺死32個人,很偉大!”
于是,我相機引領生生對話:
師:哦?!趙很偉大?請你到前臺來!
師:他把趙的行為看成很偉大,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不同意。
師:請大家和這位意見相左的同學對話。
……
重視生生對話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相互交流。學生通過個體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的思維碰撞,分享知識、經(jīng)驗、智慧和精彩絕倫、曼妙豐盈的語文世界。
真正意義的心靈對話同時意味著學生自我對話。
心靈對話,追求的終極目的是使學生的自我對話自覺化、習慣化、理性化。
孩子通過與內心深處那個常常沉睡的“我”對話,使其醒轉過來,從而發(fā)現(xiàn)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局限、偏見、冷漠、恐懼,同時也發(fā)現(xiàn)自己的熱情、靈感、勇氣、創(chuàng)造、想象與獨特個性。
總之,引領學生與寬容進行心靈對話,就是引領學生與世界多樣性文化對話,使得學生初步懂得國家與民族起源不同、地域環(huán)境與歷史過程迥異,人文圖景五彩斑斕,不同文明之間可以相互解讀、辨識、對話與交融。這樣,學生不僅在與文本的對話中,獲得了寬恕的情懷、博大的愛心、崇高的美感,同時也走出排斥異質文明的狹隘藩籬,走向了共生、共榮、共享的生態(tài)文明家園。這時,學生的心便長大了。
人人心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