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香港的鳥季,他在濕地公園的觀鳥屋做義工,整天的工作就是叫人安靜看雀。他10年前退休后加人香港觀鳥會的紅耳鵯義工組織,專教人看野雀。
本來我的職責是教人觀雀,但大人小孩一見雀就叫,野雀一聽到人聲就會飛走,結果叫人安靜成為我的首要任務。叫小朋友靜都叫得聽,反而三五成群的師奶叫極都不聽。真是三個女人一個墟。
做人要低調,才可以睇雀,我們要一聲不出躲入鳥屋隔人和雀;它們一見鮮色又會驚,所以我們穿表服最好著綠色啡色方便扮樹,如果你穿套熒光衫來,無論是人還是雀都怕你。
我年輕時正職是文員,兼職做輔警,現(xiàn)在兒子也30歲,10年前已計劃退休后的生活,所以我又學觀雀,又玩射箭,又扒獨木舟,連周六來濕地公園看野雀,平日就在會園看麻雀。香港鳥季由10月至4月,一入夏天就走,所以我們冬季睇雀,夏天睇蝴蝶。雀仔在天上飛,只有覓食才會來到地面,好多雀為了在泥灘中找食物??梢杂沙酵硪粍硬粍樱覀兙涂梢杂脝瓮餐h鏡拉近,看它們的豐姿。不少人見它們動也不動,還以為是假雀,由我們用無線電遙控。
同樣雀仔也有不同特性。像棕背伯勞愛孤單,最喜歡站在樹頂扮不同的雀叫來討人喜歡;你以為麻鷹好惡,童謠又唱麻鷹捉雞仔,其實麻鷹不但不會捉雞仔,甚至被烏鴉追住啄。得個大字。群鴨初來陌生地方,都是公鴨游前女責視察環(huán)境,母鴨殿后,但當公鴨確認地方安壘,就會讓母鴨行先。
我為養(yǎng)妻活兒。一生勞碌幾十年。以前這個家由我做主,今天太太和兒子也有自己生活。我惟有自尋人生樂趣,所以我參與的活動,都以不用有伴為首要考慮條件,獨木舟如是,觀雀亦如是。
群鴨生態(tài),正好是香港男女文化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