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郡
來英國這幾年,中國的朋友經常會問我對英國人的印象及中英兩國的差異。說實話。我對英國人優(yōu)雅的舉止談吐很為欣賞,但每次都要特別強調,英國人辦事拖拖拉拉,效率不高。他們雖然極其認真,但有點刻板,那循規(guī)蹈矩的樣子還透著一股“傻氣”。不單單是我。生活在英國的中國人都說,英國的效率實在無法與中國相比。
籠統(tǒng)一點說,從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的經濟、社會和人民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若要說得具體一點,從1978年到2007年,中國的GDP增加了約70倍,經濟總量躍至世界第四位,進出口總額居世界第三。在許多城市。人們在不經意之間,就會看到一座座大樓拔地而起,一條條嶄新的馬路出現在眼前。
毫無疑問,如此驚人的發(fā)展速度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效率確實很高,快節(jié)奏已經成為當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相比之下,英國的低效率卻很明顯。比如辦理銀行卡,通常需要預約,等到預約時間,要拿著介紹信、有效證件等到銀行面談、審核。確認手續(xù)合乎章程之后,銀行會在幾周后把銀行卡寄到你的住所,再等些日子才能收到銀行寄來的密碼。而在中國辦理一張同類的銀行卡,手續(xù)要簡單得多,通常只是幾分鐘的事情。
英國的醫(yī)療服務低效,常常被人詬病、抱怨連連。無論是生大病還是生小病,一律都要預約,少則幾日,多則幾周。好不容易等到了去診所的日子,小病早已痊愈,大病就很難說了。所以,英國人遇到小毛病,通常就自行買藥解決。前些日子,筆者的朋友意外骨折,手術竟然排在了10天之后。
再比如,筆者去年搬到目前所住的城市時,部分街道和建筑正在翻修,至今9個多月過去了,工地仍然用鐵絲網圍著,給行人帶來諸多不便,不知還要多久才可以看到“廬山真面目”。
諸如此類反映英國低效率的例子舉不勝舉。在這個爭分奪秒的全球化時代,無論世界怎樣變化,英國人照舊過著“茶水照樣要放糖,有事沒事上茅房,時間一到就下班,管你隊伍有多長”的生活,高效似乎與他們無緣。
可是,如此“低效”的英國,卻依然甘于辦事拖拖拉拉,不緊不慢,死板地照章辦事,讓我在納悶之余也不得不有所思考。也就是說,追求高效率是否就一定意味著好的效果呢?仔細一想,也就能發(fā)現,英國的銀行在某些環(huán)節(jié)雖然看似低效,但健全的金融體系卻是許多國家的范本。辦銀行卡的繁瑣手續(xù)是基于安全考慮,向客戶郵寄銀行卡是要確定辦卡人提供的地址是有效的。
再說醫(yī)療。在英國,雖然求診周期漫長,但醫(yī)療福利制度卻普及廣泛。凡是生活在英國的居民,包括海外留學生,都可享有免費的公共醫(yī)療服務,醫(yī)生不會因為病人享受的是免費醫(yī)療而態(tài)度冷淡,他們依然盡職盡責,貼心服務。
在中國,其他方面都很高效,但看病難卻總是不能解決。關于改進醫(yī)療服務的計劃已提出好幾年,但就是見不到有多大進展。不僅如此,還存在著醫(yī)療衛(wèi)生保障覆蓋面小,資源分布不均。藥費一路上漲,服務態(tài)度令人無法恭維等問題。
中國建設工程的施工速度驚人,但“豆腐渣”不在少數,有些建筑建好之后不久就需要維修翻新,甚至推倒重建。
在英國,建造和維修房子進度很緩慢,但壽命長久,100多年前鋪設的排水管道依然運作正常。倫敦的地鐵設備陳舊,但四通八達。很方便,是市民可以信賴的交通工具。再看北京的西客站、北京機場和許多地方的高速公路,剛投入使用就要翻修。
英國人在做出正式決定之前一定會經過反復周密的論證,征求相關人的意見。當年希斯羅機場的擴建計劃就延續(xù)了多年,政府部門挨家挨戶征求意見,充分收集民眾的看法。這樣做固然效率低,但卻減少了后顧之憂。英國人一旦做好計劃,就會按計劃和規(guī)則辦事,從不會為了搶時間而加班加點、偷工減料。這種“傻氣”,也許才是正確的態(tài)度。
對比英國等發(fā)達國家就不難看到,伴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在每個領域都產生了一系列新問題:人際關系冷漠、社會功利化、唯利是圖等等,短期內看似高效,長期而言實際上是低效,隱形損失很大。因此,人們必須克服短視和浮躁心態(tài),使經濟、社會和心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程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