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
思想是人類心靈不熄的火花,是藝術王國里一枝鮮活的奇葩,是蒼莽天宇中永不墜落的星辰。思想不朽。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思”是個常用字,組詞可以是:思戀、思慕、思想、思考、思維、深思、反思等。
有關“思”的名言警句有:①心之官則思。(孟子)②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③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王安石)④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走在雷鳴之前一樣。(德國詩人海涅)⑤唯有思維,才證明人仍然活著。(“中國思維”網(wǎng)站)
請以“思”或“思想”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寫內(nèi)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nèi);②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③文體不限;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突破】
一、人是一根脆弱卻有思想的蘆葦
由題目很容易聯(lián)想到法國帕斯卡的傳世名言:“人是一根脆弱卻有思想的蘆葦?!彼枷?,是人與生俱來的權利,雖然它并不必然指向真理,但不思想?yún)s必然走向愚昧與盲從。因此,我們有理由鼓勵思想,喚起人們思想的欲望。一根思想的“蘆葦”是脆弱的,而一望無際、郁郁蔥蔥的“蘆葦蕩”,其爆發(fā)的創(chuàng)造力將是難以估量的,也是不可戰(zhàn)勝的。參考立意:一個人不思想,世界上就多一條愚漢;一個民族不思想,就可能走向瘋狂。
二、我品嘗到了思維的甘甜
“甘甜”是一種味覺,“思維的甘甜”是比喻的說法,其隱含意義是對某個問題深思后的體會和成果。行文中可采用先敘后議或夾敘夾議的表達方式,具體表現(xiàn)“我”對某個問題、某種事物的思維過程以及所得到的收獲,并在字里行間融入強烈的主觀感情。
三、思考的威力
如果寫成議論文,可這樣安排:第一部分,通過盧瑟福與助手的對話,提出中心論點:能不能開動腦筋,認真思考,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決定性因素。第二部分,以中外歷史上的典型事例(如魯班、畢昇、瓦特等)和名人名言作為論據(jù),證明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對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重要性。并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角度,說明思考與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關系。第三部分,從志趣、基礎、目標、精神和方法五個方面論述如何思考,怎樣發(fā)揮思考的威力。第四部分,用大腦“愈用愈發(fā)達,不用則退化”的道理鼓勵人們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進一步深化文章中心。
四、反思的力量
發(fā)揮想象,虛構一個人才招聘的故事,生動地揭示如下道理:這是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無論哪個企業(yè)都面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危險。職員是公司的根本,一群缺乏反思意識、只想循規(guī)蹈距應付差事的員工,是公司的最大災難;意識不到反思的重要性的個人,難以進步,也很難在生存競爭殘酷的社會獲得美好生活。
【時文示范】
思想不朽
闕明坤
繁花有凋謝的時候,鳥兒有飛走的時候,生者有逝去的時候,萬古的頑石有風化的時候,那么浩瀚宇宙還有什么可以永存呢?有,那就是思想。
思想是人類心靈不熄的火花,是藝術王國里一枝鮮活的奇葩,是蒼茫天宇中永不墜落的星辰。思想不朽。
歲月的腳步匆匆忙忙,總不停歇,只是遇上佳景方停駐稍作眷戀,這些凝聚歷史眼神的正是思想。
思想會給歷史刻上深深印痕,可能不明晰,卻擲地有聲氣貫寰宇。它猶如一棵滄桑大樹的年輪,簡約卻亮眼,隱匿卻清晰;它宛若勁竹的節(jié)節(jié)印痕,突出卻又內(nèi)斂,實在而又硬朗。逝者如斯,思想者遠去,而思想?yún)s以耀眼的光芒亮徹青史,引領后人。
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其出世入世樸素的辯證法至今讓人折服;孔子主張“君子和而不同”“禮之用,和為貴”,重和去同的思想影響深遠;還有孟子的“調(diào)和論”,荀子的“法后王”,韓非李斯的“專制主義”,賈誼、董仲舒的大一統(tǒng)……都為巍巍華夏增添頗多記憶。就是這一代一代思想的積淀,才融合成浩瀚的華夏文明,才凝聚成東方文明的精髓。
思想是文明的內(nèi)核,它鐫刻眾多文明演進的足跡,裹藏璀璨文明消長的泉液。
思想又是文化的本質(zhì),一個高亢的思想音符也許要靠幾生幾世的演奏才響徹寰宇。
思想是有生命力的,它活生生存于詩人心中。它極具韌性,在黑暗中,在迷途上,在死寂里,寂靜一片,然則思想還可進行。思想家是真的勇士,不會墮入傳統(tǒng)的因襲抑或世俗的偏見。思想家光輝的思想會讓一個理性崩潰、信仰淪喪、思想冰封、良知隱退的社會閃發(fā)光芒,會給一潭沉寂的死水注入蓬勃的生機與活力。他們都有著澄澈的眼光,超脫的靈魂,不羈的性格。
藝術家沒有思想,其作品就似一堆爛草,只會速朽。作家沒有思想,其文章就像抽干水分的枯萎的花瓣。沒有思想的軀殼就如沒有火車的火車站,沒有生命的死水。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要有閃光的思想。惟其如此,人才具備了社會意義上的內(nèi)涵,才可能達到體質(zhì)與思想的雙重健全。
一個人沒有思想,無異于一枝干柴,一個物質(zhì)符號的存在。一個民族沒有思想,便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思想巨人會令其所處的族群熠熠生輝,而這亦源于人民,他的力量來自全體人民的人文理想和整個民族的歷史良知。
思想形成的過程亦是成長成熟的過程,思想的硬朗與明晰通常是因為有苦難和磨練做伴,痛苦和憂郁為朋。偉大的思想者就像一棵樹,正因為飽嘗過眾多苦澀,咀嚼過許多風霜,所以才能結出無比甘甜美麗的果實。內(nèi)在的實力永遠決定魅力,思想故而彪炳史冊。
思想不朽!思想者不朽!
(選自2006年7月21日《現(xiàn)代教育報》)
[品評]
文章緊扣“思想不朽”,分層論述了偉大思想“給歷史刻上深深印痕”“鐫刻眾多文明演進的足跡”以及它對藝術創(chuàng)作、個人生存乃至民族自立的重要意義,也精辟地闡釋了思想形成的艱難過程。全文辭彩華茂,句式靈動,翰墨噴香,氣勢酣暢,讀來讓人如飲純釀,如品佳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