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0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法國作家讓M馬里?古斯塔夫?勒?克萊齊奧(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 )。瑞典文學院在頒獎公告中說,克萊齊奧獲獎是因為“他的寫作開拓了新的文學領域,作品充滿詩意的探索和感性的癡迷。在當前的主流文明內外,對人性不斷求索”。
勒?克萊齊奧1940年4月13日出生于法國尼斯,長大后赴英國求學,在泰國教書(以代替兵役),在美國、非洲、亞洲執(zhí)教,并游歷了許多國家??巳R齊奧的處女作《訴訟筆錄》以濃厚的神秘氣氛、深遠的哲理寓意、新穎的寫作手法獨樹一幟,曾獲勒諾多獎(1963)。20世紀70年代起,克萊齊奧離開歐洲,長期生活在中美洲的印第安人中間,后來每年約有一半時間呆在美洲,期間有多部作品問世。在主題上,克萊齊奧善于描寫那些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的人們的精神生活,作品的批判色彩很濃。在藝術手法上,克萊齊奧刻意求新求奇,而又不拘一格;觀察入微、描寫細膩是他的最大特色。
克萊齊奧作品的中文版情況如下:《訴訟筆錄》(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金魚》(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流浪的星星》(花城出版社,1998)、《少年心事》(漓江出版社,1992)、《戰(zhàn)爭》(譯林出版社,1994)、《烏拉尼亞》(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