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蘭
梅以浩然正氣、傲雪凌霜、獨步早春的精神,被人們譽為中華民族之魂。而笑傲紅塵、獨立寒冬的元代杰出詩人和畫家王冕也像他筆下的梅花一樣頑強,并最終成為一位孤傲放誕的千古名士。
王冕的人生軌跡,是另一種傳奇。本來,放牛娃和學(xué)識淵博的通儒,種地的農(nóng)民和藝術(shù)大師,相去甚遠(yuǎn);而鋤頭與詩歌,糞土與梅花,就距離更遠(yuǎn)了。偏偏出了一個王冕,把這一切綜合在一起,人梅合一,農(nóng)儒合一,貧困與骨氣合一,綻放成人間最燦爛的苦寒之花,讓后人心向往之。
佛燈下苦讀的孩子,如何變成了屈原?
浙江諸暨縣的北邊有一個小山村,村旁有一個美麗的七泖湖。有一天,這個寧靜的小山村突然熱鬧起來,人們爭相觀看一個年輕人的有趣表演,并把他當(dāng)成了笑柄。
只見這個年輕人戴著一頂極高的帽子,穿著一件闊大的楚式衣服,執(zhí)著鞭子,趕著牛車,掛著長劍,唱著山歌,從村中走過,根本就不在乎村里人的譏笑。這個舉止怪誕的人就是王冕。
村人們議論紛紛。不認(rèn)識他的說:“這人是不是瘋了?不年不節(jié)的,干嗎穿上這戲裝一樣的衣服,上街游行?”認(rèn)識他的人說:“這是那個畫沒骨荷花的王冕,他總是這樣想起一出是一出,讀書讀出毛病來了。讀書不就是為了做官嘛!可他天天讀書,又不去科考,有人請他去做官,他都不去,活活一個傻瓜!”
這些話飄進(jìn)王冕的耳朵里,他聽了眉頭也不皺一下,只是繼續(xù)唱著山歌,在鄉(xiāng)村的集市上和湖邊游蕩。
王冕這種在鄉(xiāng)人看來是瘋漢的舉動,其實包含了很深的寓意。他這一身衣服也不是扭秧歌或上舞臺穿的戲裝,而是他在(《楚辭圖》上看到的屈原的裝束,自己仿照著精心縫制的。
王冕一生最敬仰的人是楚國的屈原。他以屈原卓爾不群的形象為偶像,用魏晉人士寬衣大袖的裝束,向古代的名士致敬,同時宣告自己一心追隨理想中人物的精神世界以及不與當(dāng)權(quán)者同流合污的志向。這也是王冕叛逆性格與獨立精神的自畫像。他的行為雖然怪誕,但精神實在可嘉,他冒著生命危險游行,就是為了反抗暴政。
元朝統(tǒng)治者的暴虐實在令人發(fā)指。翻開元朝的史籍,“人相食”三個字,不絕于書。詩人周霆震用詩歌記錄了一幅吃人圖:“郊關(guān)之外衢路旁,旦暮反接如驅(qū)羊。喧呼朵頤擇肥截,快刀一落爭取將?!?/p>
元代禮部尚書張養(yǎng)浩目睹流民慘狀,寫下了字字血淚的《哀流民操》:“剝樹食其皮,掘草食其根。晝行絕煙火,夜宿依星辰。死者已滿路,生者為鬼鄰。一女易汁粟,一兒錢幾文,甚至不得將,割愛委路塵?!?/p>
在這種亂世之中,王冕隱居到了山清水秀的九里山水南村。這個村莊依山傍水,風(fēng)景秀麗,王冕十分喜歡,曾寫詩描繪他的居地:“青山隱隱帶江流,江上軒窗民面幽?!痹谶@里,王冕白天種豆栽粟、灌園養(yǎng)魚,晚上讀書、作詩、繪畫,活得自由自在。
然而,面對滿目瘡痍的國家,王冕的平靜是表面的,他的心里沸騰著怒火。
白天他和莊稼為伴時,耳畔聽到的是農(nóng)民的疾苦,晚上和書為伴,眼前浮現(xiàn)的是國家的危難。王冕不僅是農(nóng)民,他還是一個胸懷大志的知識分子。他人雖植根于泥土,可他手中的筆,是不會沉默的。他在鄉(xiāng)村冷寂的夜晚,奮筆疾書,揭露元朝統(tǒng)治者的暴政:“今年大早值丙子,赤土不止一萬里。米珠薪桂水如汞,天下蒼生半游鬼。南山北山云不生,白田如紙無人耕。吾生正坐溝壑嘆,況有狼虎白日行?!?/p>
這真是人間地獄的情景:虎狼白日橫行,蒼生如游鬼一樣不得安生,連云彩都不敢在這暴政之下出生,田地如空曠的白紙,沒有人種與牛耕的和平景色,只有王冕一個人坐在深溝大壑里嘆息。
其實,作為一個農(nóng)民之子,王冕應(yīng)該比別人更期望登科入仕,改變命運。但他卻主動放棄功名利祿,令人尤為贊嘆。
王冕的遠(yuǎn)祖曾是官宦人家,只是傳到王冕的父親時,成了一個貧困的農(nóng)民。王冕的父母只有王冕一個孩子,自然視如掌上明珠。王冕早慧,周歲就會說話,三歲就能和人對答如流。這令家族里的人又驚訝又高興,把小王冕當(dāng)作神童。
此時,衰落的王家對王冕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然而,一個農(nóng)民的兒子,父母再疼愛,他也要幫襯家里干農(nóng)活。由于家貧,王冕剛?cè)雽W(xué)不久就被迫離開學(xué)校,幫助自己的父親放牛。
但小王冕已經(jīng)嘗到了讀書樂趣,不甘心只和牛作伴。于是他就白天放牛,晚上讀書。有一次,他白天也跑到有私塾的人家窗外去偷聽先生的講課,以至于被朗朗的讀書聲迷住了,把放牛完全拋到了腦后。等到日落黃昏才想起去找牛,牛自然跑丟了。為此,父親把他痛打了一頓。母親護(hù)住兒子,對父親說:“既然孩子這么愛讀書,你就別管他了。”
好不容易獲得讀書權(quán)的王冕,從此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只因為那里有燈火可以照明,能夠供他日夜讀書。
王冕愛讀書,但不僅僅是為了功名,他是從骨子里和文字親近,是書中的文字把他帶離了貧困的山村,讓他遠(yuǎn)離牛背,活在了圣人的肩頭,看到了世界的廣闊和人生的美好。
把神像當(dāng)柴燒,視官場如野狐墳場
王冕扮成屈原在鄉(xiāng)村游蕩,向當(dāng)朝的權(quán)貴示威。已被人看成大逆不道,而他把廟里的神像當(dāng)柴燒,更是驚世駭俗。
王冕家住在一座神廟附近。那時,廟里的神像都是木刻的。王冕家里一斷了柴火,他就去廟里砍了神像當(dāng)柴燒。在他的眼里,這些東西只能助燃而已,如果真有神靈。為什么還讓那些天天來燒香磕頭的農(nóng)人一個個食不果腹、衣不遮體?所以王冕不信這些鬼神。
王冕的鄰居恰恰是一個愚民,他敬神怕鬼,整天神神道道焚香朝拜。看到王冕毀了神像。他嚇得要命,馬上予以修補。他滿以為這是積德行善,天天等著那些木頭神像給他降福降財,也幸災(zāi)樂禍地等著看王冕被神明懲罰的好戲。
出人意料的是,王冕的家人一年到頭平安無事,倒是補神像的愚民家禍不單行。
這位老農(nóng)大惑不解。有一天,他忍不住招來村里的巫婆給他跳大神,還責(zé)問道:“王冕多次毀壞神像。為何神不降罪于他,而我每次都修補神像,神為何不保佑我?”
這道難題,那個巫婆也回答不了,一時無話可說,好半天才氣呼呼地說:“你不去補神像,王冕又能拿什么燒呢?”這一時在鄉(xiāng)村間傳為笑談,那個鄰人從此再也不補神像了。
其實,王冕對神鬼的失望,就是對社會的失望。王冕出生在元代末年,飽讀詩書的他,青年時像所有儒生一樣,心懷大志。他文武兼修,一邊讀四書五經(jīng),一邊研究孫子兵法,還學(xué)習(xí)劍術(shù),一心想澄清天下。那時,他崇拜的歷史人物是諸葛亮,他期望自己像兒時家人期望的那樣,大有作為,驚天動地。元朝恢復(fù)科舉制度之后,王冕參加了科舉考試,可是卻名落孫山。
科考落第,讓王冕看到了元朝蒙古貴族統(tǒng)治者歧視漢族知識分子的殘酷現(xiàn)實,他的幻想破滅了。他滿懷憤郁,把所有為科考而作的文章焚燒一空,以示永絕仕途的決心。
壯志難酬的王冕,選擇了出門游歷。除了讀
萬卷書治理天下之外,行萬里路,也是他的第二大夢想。
他第一次出游是去杭州,除了泛舟西湖,飽覽杭州秀色之外,更是為了憑吊古跡,追憶歷史人物,寄托自己的情志。
王冕專門憑吊了他所仰慕的林逋的墓。林逋最讓王冕引為知己的,一是大隱士,二是對梅的喜愛。面對歷史上這位和他心境相通的隱士,王冕感慨萬端,寫詩悼念:“生前不系黃金帶,身后空余白玉簪。”
王冕一路走來,看到的是一幅幅人間地獄圖:元朝的蒙古兵一邊搶錢,一邊殺人,饑餓的漢人剝樹吃皮,掘草吃根,滿路都是死尸;市場上,不賣東西,而是賣孩子,男孩子只能賣到幾文錢,女孩賣不到錢,只能換來一點米。而有些人家不忍心賣兒賣女,只好忍痛把養(yǎng)不起的子女丟到路邊,一任他們像野草一樣,在灰塵里自生自滅。
最讓王冕不能容忍的是,元朝統(tǒng)治者不僅濫殺無辜,而且還鄙夷漢族百姓,不準(zhǔn)漢人的孩子讀書。所以,他從此拒不入仕。王冕不光在思想上和元朝統(tǒng)治者誓不兩立,而且在行動上也敢于抵抗。他唇槍舌劍地諷刺蒙古高官的那一幕,把他的品格推向了極致。
王冕在北京游歷期間,元朝兵部尚書泰不花仗著自己有權(quán)有勢,常常派幾個粗夯的小廝,到王冕的畫攤前大呼小叫,肆意騷擾,攪得王冕無法安心作畫。
后來,泰不花又派人邀請王冕到他府上做客。王冕不勝其煩,為了讓他死心,就索性到了泰不花家,看他究竟想干什么。在泰不花豪華的館合里,王冕看到這位蒙古貴族穿金戴銀、吃香吞辣,于是就想起了他一路的經(jīng)歷,那些處于社會下層的百姓正在死亡線上掙扎,而元朝的貴族卻作威作福,這令王冕氣憤難抑。
當(dāng)泰不花得知王冕不僅會畫畫,而且還滿腹經(jīng)綸時,大喜過望,隨即邀請王冕到翰林院做官,給自己當(dāng)謀士。泰不花滿以為這個在地攤上賣畫的窮漢人一定會受寵若驚,納頭下拜,感激涕零。不料,王冕輕蔑地一笑,嚴(yán)辭拒絕,并且頗含深意地說:“尚書大人,我看你是太不懂世事了。別看眼下你這里是燈紅酒綠,可過不了幾年,此地就會成為狐兔出沒的場所,我何必要做官呢?”
王冕的回答是在暗示:殘暴的統(tǒng)治者不過是自掘墳?zāi)?,酒筵將變成喪席,華屋將變成墳場,到那時,不論你的官職有多大,都要化作一片片白骨,在野兔的奔跑中,更顯得死氣沉沉、一片狼藉了。
在統(tǒng)治者的客廳里宣布他們的死期,王冕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絕食十日,甘作苦梅
王冕居住的梅花屋里,這幾天氣氛十分緊張。他從杭州回來后,突然宣布要絕食,整天只喝少許清水,一粒米也不進(jìn)。這可急壞了王母和妻子,她們輪流前來勸王冕吃飯,而王冕卻一口也不動,只是長吁短嘆,有時還對著墻壁流淚。
原來,王冕在杭州游歷時,目睹了一場鬧?。阂粋€回回(即回族人)牽著一個小花驢當(dāng)街表演,并說他的小花驢能聽懂人說話,還會回族語言。這明明是騙術(shù),可是,那些閑極無聊的蒙古貴族們卻爭先恐后地觀看,大把大把地將金幣丟給那個騙子。
這一幕怪事,讓王冕氣得要命,“歸來十日不食飯,扼腕攢眉淚如雨”。他以絕食抗議元朝統(tǒng)治者確立色目人的優(yōu)越地位和壓迫漢族人的不合理現(xiàn)象。
王冕雖然終生都選擇了做農(nóng)民,臉朝黃土背朝天地以耕耘為生,但他卻懷有強烈的愛國愛民之情。他除了拒絕蒙古貴族泰不花的做官邀請,還曾兩次婉拒他的恩師王艮的薦舉。
王冕師從過兩位先生,一位是韓性,一位叫王艮。王冕和王艮感情極深,他的詩集中只有兩次稱人為先生,而王艮便是其中之一。王艮去世后,王冕寫了《悼止齋(“止齋”是王艮歸林后所筑“止止齋”的簡稱)王先生》,并深情地說:“夫何能見紫芝眉,回首春風(fēng)說向誰。”
王艮對王冕的品行和為人十分欣賞,曾親自登門拜訪過他和他的母親,想推薦王冕去做官。但王冕卻謝絕了老師的好意,王冕對老師說:“我有田可種,有書可讀,就已知足,不會去作公文聽人家使喚?!?/p>
王艮做江浙檢校時,王冕按照禮節(jié)去拜訪老師。王冕沒把王艮當(dāng)成官員,只當(dāng)成是師長,所以他身穿一件襤褸的衣服,腳上蹬一雙破鞋,就進(jìn)了王府。王艮見到學(xué)生這副樣子,十分心痛,馬上替他洗塵,贈他新鞋子,并再次勸他人仕。王冕笑而不答,只是放下新鞋子,離開了老師家。
王冕拒不入仕,卻已下定決心用自己的筆做刀槍,抨擊統(tǒng)治集團(tuán)的罪惡,傾訴人民的苦難,他先后創(chuàng)作了《傷亭戶》、《江南婦》、《陌上桑》、《悲苦行》、《猛虎行》等幾十篇具有鮮明現(xiàn)實主義特色的詩歌。
他的詩歌受到同時代有識之士的高度評價。劉基(劉伯溫)對王冕的詩歌評價很高,他概括王冕詩的特點為“直、質(zhì)、豪、奇、博”,贊賞王冕“有愛國愛民之情、去惡拔邪之志,懇懇悃悃,見于詞意之表,非徒作也”。宋濂稱王冕的詩“皆鵬騫海怒,讀者毛發(fā)為聳”。
王冕有相當(dāng)多的詩歌表現(xiàn)他不甘隨俗浮沉,追求清高獨立的理想。此外,他還經(jīng)常以梅花自比,用畫梅來寄托詩中的不盡之意。他把自己一腔郁憤,全灌注在畫出的梅花上。蒼老的枝干,在王冕看來是中華民族的象征,而朵朵梅花,則是一個個不屈服于鐵騎、殺戮、壓迫和流放的百姓魂。
王冕一邊畫梅,一邊在畫上題詩。這些詩歌有的反映了百姓的疾苦,有的表達(dá)出自己孤傲正直不媚俗附勢的性格,有的表達(dá)了不與殘暴統(tǒng)治者合作的斗士精神,還有的流露出愛國主義的熱忱。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春。”王冕這首詩題為《白梅》,寓意深刻:在冰雪覆蓋的樹林,白梅寧愿獨處苦寒,也不愿像桃李那樣毫無個性,混雜在春天的群芳之中,享受現(xiàn)成的東風(fēng)和春陽。白梅要用自己的傲骨喚來東風(fēng),用自己的清香引來春天。這就是梅的性格。說是詠梅,其實是為了抒發(fā)作者不僅要獨善其身,還要兼善天下的志向,由此可見王冕這位農(nóng)民的博大胸襟。
王冕為自畫的梅花所題的《墨梅》詩,寫得更加明白:“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边@首詩是作者詠梅詩中最著名的一首。詩人說自己家洗硯池邊的梅樹開花了,他懷著欣喜的心情,把俏麗的梅花描繪下來,一朵朵呈現(xiàn)淡淡的墨痕,也是郁憤詩人的淚痕。在山河破碎百姓呻吟的年代,詩人不想把梅花的顏色畫得艷麗,去博得達(dá)官貴人的夸贊,而只求留得梅花清香之氣,安慰蒼生,讓梅花彌漫于天地之間的凜凜正氣,喚醒人們的良知。
王冕的忠義之心,不能登堂入仕,使天下百姓受益,卻種在了梅樹下,代代不已;王冕也像他筆下暗香襲人的梅一樣,穿過時代的滄桑,留給后世隔代的清香,留給后人永遠(yuǎn)的希望。有梅在,春天就在。
編輯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