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琪
蟋蟀是一種秋天里常見的昆蟲,我們平常叫它“蛐蛐兒”。它長著長長的觸角,有著橢圓形的身體和粗壯的大后腿,顏色大部分是黑褐色的。蟋蟀一般晚上出來,會飛會蹦,雄蟋蟀還會“(口瞿)(口瞿)”地叫。我們把蟋蟀分為三種,分別是:“警察”、“小偷”和“山賊”。
我第一次看見蟋蟀時感到很害怕,怕它咬人。但是小伙伴說只有那種頭型方方的“山賊”才會咬人,胖胖的“警察”和瘦瘦的“小偷”都不咬人,只吃植物的葉子,看來蟋蟀還是害蟲呢。
晚上我和伙伴們在院子里玩,看到他們都敢捉蟋蟀,我也躍躍欲試。在路燈的照耀下,我大著膽子伸出手去,扣住了一只停留在地上的蟋蟀,然后再用手把它捏起來。感覺蟋蟀好輕呀,軟軟的,微微在動,我覺得有點害怕,趕緊把它放到小紙盒里蓋上蓋兒,這時我才發(fā)覺自己的心在怦怦直跳。
后來大家打開蓋兒仔細觀察,看出我捉到的是一只“警察”,而小伙伴們也紛紛捉到好幾種蟋蟀,有的比我多好幾倍。但是我也覺得特別開心,因為我會捉蟋蟀了!
[簡評]
生活在城市里的小朋友大概不知道蟋蟀的樣子吧?讀了這篇文章后,你們也許就有點印象了。小作者分三個方面描寫了蟋蟀:一是它的外形,比如“長著長長的觸角”等。二是介紹它的種類。蟋蟀有“警察”、“小偷”、“山賊”三種。需要說明的是,這三種類型的劃分不是科學意義上的。而是小朋友們自己根據(jù)經(jīng)驗來稱呼的,但是這種稱呼比科學意義上的更形象、更有趣味。它能讓我們一下子就想到了游戲。甚至玩游戲時的快樂。三是通過具體的一次“捉蟋蟀”的經(jīng)歷,進一步描寫蟋蟀,例如,“好輕呀,軟軟的”。經(jīng)過這三個方面的描寫,我們對蟋蟀就有比較深刻的印象了。
同學們寫作文時有沒有遇到不知該怎樣描寫事物的問題呢?或者只是單調(diào)地寫一個方面,然后就無處下手?如果有的話。那就學學本文小作者的方法吧,從幾個方面來寫,那樣你描寫出來的事物的形象就比較飽滿啦。
指導老師李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