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發(fā)
沈從文的《邊城》以其俊雅、浪漫的湘西故事,為人類的“愛”字作了恰如其分的說明。有人說,該小說情景優(yōu)美,可作散文讀;有人說,該小說語言含蓄,情思朦朧,可作詩歌讀;更有人說,該文是心理小說。的確,該小說以其多方面的藝術(shù)效果,影響和滋潤著我們幾代讀者的心?,F(xiàn)就小說中主要人物翠翠的“哭”,來談?wù)勗撔≌f的心理描寫。
大致說來,文中寫翠翠的“哭”共有三處:
一
“翠翠看著天上的紅云,聽著渡口飄來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兒薄薄的凄涼。”
這里,雖無“哭”的字眼,但可看作“哭”的前奏。
我們知道,揭示人物的心理,一般不脫離上下文的語境。上面幾句話的前面是一段寫景文字,寫了“祖父在渡船上,忙個不息”;“天快夜了,杜鵑叫個不息”;“草木放散著一種熱氣”;“空氣中有泥土氣味,有草木氣味,且有甲蟲類氣味”。這里,有人,有鳥,也有微小的甲蟲,一到夜晚或黃昏,似乎都在競爭著生活,享受著命運的自由。而山林里悄悄長大的翠翠也一樣,她已不再是被人們忽視的弱小生命,而是一個即將邁進成人門坎的懂事的少女了(十四五歲)。況且,山林里長大,從小無父母疼愛的翠翠,較之一般女孩子,可能成熟得更早些。為此,在她十幾年的生命里,一旦與青春的年齡靠攏,她便會很自然地望著周圍的一切,靜觀著自己的生命,遙想自己的心事——那其實是惟有她自己才知道的心事。
于是,“翠翠看著天上的紅云,聽著渡口飄來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她自己的心房也亂了,便生出薄薄的凄涼。關(guān)于這點認(rèn)識,可以參考下文的這幾句話:“翠翠在成熟的生命里,好像缺少了什么。”“一個人若體念到這個當(dāng)前一切時,也就照樣的在這黃昏中會有點兒薄薄的凄涼?!?/p>
二
“翠翠坐在溪邊,望著溪面為暮色所籠罩的一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過渡人,其中有個吸旱煙的打著火鐮吸煙,且把煙桿在船邊剝剝的敲著煙灰,就忽然哭起來了?!?/p>
當(dāng)生活不能滿足,心事不被理解,翠翠的生活里便多出幾分惆悵,幾分無奈??赡芫蜁X得生活太平凡,太單調(diào),太寂寞。忍受不住,便胡思亂想,設(shè)計一幕惡作劇——逃跑,逃得遠(yuǎn)遠(yuǎn)的,以懲罰自己的親人,引起他們的關(guān)注。
可是,少女的心事又是脆弱而不成熟的,想想可以,一旦行動起來,又是膽怯而不敢的。
這時,她便坐在溪邊,望著溪面為暮色所籠罩的一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過渡人的悠閑舉止——打著火鐮吸煙,就忽然哭起來了。歲月悠悠,時光悠悠,那生活原本的緩慢腳步,如何能跟得上此時此刻翠翠的激蕩不已的青春躁動節(jié)拍呢?一個茫然的青春故事,恰與茫然的暮色籠罩,情景交融,觸景生情,便只好以“哭”來解痛了。
此時,風(fēng),也許會明白;月,也許會理解。風(fēng)月獨無語。
三
“老船夫回到家中時,見家中還黑黝黝的,只灶間有火光,見翠翠坐在灶邊矮條凳上,用手蒙著眼睛。走過去才曉得翠翠已哭了許久?!?/p>
“爺爺,為什么不上來?我要你!”也許是翠翠“哭”的一個很好注腳。但不要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因為,上次,翠翠的“一哭”也是“要爺爺”,只是聲調(diào)和口氣較這句略弱些。你總不能將這次“哭”的原因完全歸之于又想爺爺了,倒好像一個人在家,膽小、怕孤獨似的——那就理解淺了。這里,筆者以為,理解的關(guān)鍵是“要爺爺做什么”:是慰藉,說悄悄話?還是心靈的皈依,講故事?可能兼而有之。
果然,當(dāng)后來爺爺給她講了一番做人的道理后,她就把手從眼睛邊移開,靠近了祖父身邊去,說:“我不哭了?!焙芄皂?、很聽話的?!翱拷俗娓干磉叀币徽Z,溫柔得好像還有所期待,這也許就是晚飯后的聽故事了。為此,這里翠翠的“哭”,實際上是求爺爺給她講故事,仍屬于心靈方面的渴望與被理解。
凡愛情之人,多富于靈性,尤其是《邊城》中翠翠這個人物形象。她生于山林,長于山林,是個開始覺悟愛情的山野少女。她的一蹙一顰、一舉一動、一哭一笑莫不關(guān)乎她的心理特征。如何走進小說,并融進小說,筆者以為,探尋這個人物的獨特而神秘的心靈軌跡,進而,去把握這個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無疑是極其重要和必要的。
(作者單位:河北省隆堯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