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冰
《活板》是一篇古代說明文。為便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活字印刷術,我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活字印刷術的復原實驗。
為了科學把握活字印刷的全過程,我讓學生認真閱讀《活板》原文,將活字印刷術的每一道工序和細節(jié)都明確開列出來,然后按要求指導學生逐步進行復原實驗。
做字模。一開始學生們隨便找了些泥土,結(jié)果做出的字模易碎易裂,費時費力還不成功。我進一步啟發(fā)學生反復研讀課文和相關資料,學生們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癥結(jié),做字模必須選用黏合度比較高的膠泥。從和泥,到摔打成熟,到制成模型,到刻字,直至用火燒制,學生們十分投入,一個個充滿了熱情,也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雖然其中也出現(xiàn)了將反字刻成了正字、燒制時要么火大了、要么火小了等等差錯,但學生們在實踐中對字模的制作過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字模制成之后,我為學生準備了鐵板、鐵框、松脂、蠟、紙灰等,開始按課文的描述進行制版。大家先將松脂、蠟、紙灰加以混合放在鐵板上,把鐵范放在上面,然后將燒制好的字模排列在里面,接著將鐵板架到火上烘烤,很快,松脂和蠟、紙灰融到了一起,再在上面用另一張鐵板按壓使字模平整,冷卻后字模底部便凝成一個整體,成為一個固定的模板,這樣,一個印刷模板便制作完成了。接下來,又在字模上加上印泥,將紙敷到上面,一張由學生制作的印刷品便展示出來了。
到此,由師生共同參與的一次復原活字印刷術的活動終于完成了。通過這次活動,學生親身體驗了活板的制作過程,了解了印刷的原理,也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復原活板印刷的實踐活動,學生對活板印刷的制版過程和印刷過程已經(jīng)熟記在心。于是,課文中不好理解的諸如“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等表示制作工藝的詞句,不用講解學生也能明白其理,對“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徊蝗綮芡?,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的道理迎刃而解。
原始印刷技術的復原,使空洞的說教變成了有意義的具體實踐,給整個教學活動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從而使本來十分枯燥乏味的文言說明文教學變得生動而形象,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們學習和探索的濃厚興趣,收到了十分理想的教學效果。
(河北省泊頭市洼里王中學 06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