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西方人,時隔百年,相遇在中國的長城之上。
威廉·蓋洛(1865~1925),美國傳教士兼探險家。1903年,他首次到中國旅行,為了沿長江逆流而上。他給自己取了個中國名字“蓋洛”。五年后,蓋洛再次來到中國,為了考察長城。在探險之前,他寫道:“我們的決心不可動搖……一定要取得完全、徹底的成功。這樣,如果將來有長城學家前來考察長城,那么他們將發(fā)現(xiàn)除了抄襲我們寫的東西,否則不會有多少話好說?!?908年6月1日,蓋洛騎著騾子從山海關出發(fā),8月21日到達嘉峪關。從東到西跋涉了81天,走完了明長城的全線。一年后,他在紐約出版了第一部關于長城的專著《中國長城》,用詳細的文字和大量的照片再現(xiàn)長城多樣的形態(tài)。
威廉·林賽,英國人,作家兼攝影師。1987年,他用78天獨自一人步行考察完明長城。從1990年起他在中國定居,專門從事長城的研究和保護等工作。1991年,他有了重攝長城的初步設想。在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名錄的古遺址中,數(shù)中國的長城規(guī)模最大。而現(xiàn)在旅行者登上的長城,已是殘垣斷壁。威廉·林賽想通過重攝,記錄長城的現(xiàn)狀與變化。搜集老照片,研究拍攝者的文字資料,確定拍攝地點,拍攝角度,在為重攝做準備的過程中他找到了蓋洛的“長城”。2008年6月,威廉·林賽來到蓋洛的故鄉(xiāng)——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多埃頓城,瀏覽了蓋洛的考察日記等史料,從而決定開始在蓋洛近一個世紀前駐足的地方拍攝現(xiàn)在的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