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齊林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提升教學質量自然成為學校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努力改革和優(yōu)化課堂結構,準確定位和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就顯得十分必要。在眾多學科中,語文的基礎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尤為突出,如何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如何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作用成了語文教師最為關注、最感困惑的問題。隨著語文新課標的逐步實施和課程改革的努力推進,我們在語文教學的反思與總結中尋覓到了走出語文教學困境的新途徑和提升語文教學質量的新辦法:構建語文教學問題驅動機制。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師生共同努力構建并實施問題驅動機制,可以有效地促進語文教學目標的形成與實現(xiàn),大大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那么,什么是教學活動中的問題驅動機制呢?其特點與作用有哪些?本文認為,它是指教學活動中領導者和組織者遵循教育規(guī)律,堅持科學發(fā)展觀,以人為本,以問題為核心,以學生存在的問題為出發(fā)點和歸宿點去開展系列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施策略、激勵體制和管理制度。它是系統(tǒng)的、綜合的、復雜的,問題是教學的目標,驅動是教學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師生的內驅力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關鍵。在問題驅動機制下,教學活動顯示出鏈條回環(huán)、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特點:反思——發(fā)現(xiàn)——探索——解決——總結——再反思。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積極構建問題驅動機制,從探索未知領域和反思總結已學知識兩個途徑去發(fā)現(xiàn)問題,確立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進一步回歸教材、鉆研教材、熟悉教材、查漏補缺、拓寬視野,進一步完善已有知識結構,鞏固提升已有的綜合能力。建立問題驅動機制,準確制定語文教學目標,其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它克服了語文教學的盲目性、隨意性和單一性,讓師生在語文教學的互動中目標指向有了同一性,價值取向有了一致性。在語文教學中建立問題驅動機制不僅有利于拓寬師生的學習視野,增強教學吸引力,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還可以有效的增強師生的問題意識、目標意識及合作意識,培養(yǎng)師生挑戰(zhàn)困難、戰(zhàn)勝自我、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語文教學目標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如何構建問題驅動機制?應特別注意哪些問題?
第一,師生必須更新理念,牢固樹立和強化問題意識,以問題為教學資源,以問題貫穿教學始終,以問題為教學目標,調整和優(yōu)化課堂結構。找到了問題就找到了目標,激勵學生智力參與、教學互動、解決問題,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師生反思總結,溫故知新,再次發(fā)現(xiàn)新問題,引導學生回歸教材,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新途徑,知識再次得以深化,能力再次得以提升,知識結構再次得以完善,問題資源也再次得以被挖掘和有效利用。師生在問題的解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上最終獲得成就感與愉悅感。
第二,教師要以問題的解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為教學重點與難點,突出人文關懷,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以達到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目的。語文教學目標要定位在學生,而不是停留在教師,應以學生學到了什么,掌握了多少,最終解決了學生的哪些問題為語文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教師課堂的主要任務就要放在引導學生怎么學習,怎樣去發(fā)現(xiàn)問題,怎樣去解決問題上,應放在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和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規(guī)律的探索與總結上,而不應像以往那樣老師備課只是為了自己怎么講,更多的是關注教師本人的“教”,一廂情愿、唱獨角戲、一講到底,而不管學生心中的實際感受。這樣學生何來主動學習?學生的自主與創(chuàng)新的能力從何而來?
第三,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和課堂,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情緒、狀態(tài)、氛圍、效果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同時注意前后知識的內外勾連與前后銜接,注重語文和生活的融合。課堂的問題目標應該有層次、有梯度、有主次、有先后,更要遵循語文學科知識能力培養(yǎng)的安排體系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這顯然對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認真深入鉆研教材、《教學大綱》(《新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學法,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將課內“小語文”與課外“大語文”有機結合起來,將教材與生活融合起來。這樣我們才能幫助學生順利構建知識體系,搭成知識框架,真正實現(xiàn)立足課堂、關注現(xiàn)實、放眼未來的目的,才能讓學生帶著成功的喜悅走出學校,走向成功。
第四,語文教學目標以問題為核心,應該包括德育目標、情商目標、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充分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我們都知道,知識能力大廈建立在一個人良好的思想品質基礎之上,關注智商和情商,注重知識的理解、識記和積累,強調知識能力的實際運用是非常必要的。從學生角度去思考,學生要學的是陌生的知識,要解決的是不懂的問題;從教師的角度看,“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無論是傳道受業(yè)解惑,還是著眼于學生終生發(fā)展的基礎奠定和能力培養(yǎng),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和制定均應以師生,尤其是學生存在的問題為中心,以解決這些問題和培養(yǎng)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的品質和能力為教學目標。
第五,構建問題驅動機制,以問題為核心開展語文教學,也應講究策略與機智,在問題的設置上應注重新穎與巧妙。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的互動過程中,學習主體的智力參與程度和效果會更加明顯。如學習魯迅的小說《藥》時,在分析人物形象這個目標上,可以預設這樣一個問題作為由頭:文中的“黑衣人”是不是康大叔?為什么?請結合課文進行適當分析。對于這個問題,學生有新奇感,這就促使學生認真研讀課文,尋找充分的論據(jù)材料,相互分析討論,當學生真正能從課文中找到恰當?shù)睦碛蓵r,他已經基本上對這個人物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結合背景就可以比較準確的把握這個人物形象。事實上這個人是不是康大叔并不重要,道理很簡單:釣勝于魚。又如學習魯迅的《祝?!罚诜治鋈宋镄蜗筮@個目標上,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有人說祥林嫂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請結合課文說說理由。這個“春天”該如何理解?這些問題幾乎涵蓋了人物的人生經歷,“春天”這個詞顯然具有雙關語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梳理祥林嫂在自然春天和人生春天中發(fā)生的事情。當學生在探討中弄清有關情節(jié)時就基本上把握了人物的命運和形象特點,老師對此給予適當?shù)狞c撥、引導和歸納就可以了。
可見,解決問題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互動過程中的主要任務,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解決則成了語文教學活動的核心工作。當然,對這些方面并不要求面面俱到,應有主次之分,有輕重之別。
總之,構建問題驅動機制,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是貫徹實施《新課程標準》、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的一種新舉措,是語文教學觀念、思維及行為的變革、更新與提升。我們教師必須轉變觀念,以人為本,真正還權于學習主體,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在教學中的智力參與會增強,問題作為教育資源也將被充分挖掘和利用,語文教學活動將會煥發(fā)更多的生機與活力,目標達成也就自然成為現(xiàn)實。否則,回避問題、輕視問題、忽略問題均不利于學生成長。構建問題驅動機制,實施目標教學,將會大力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作者通聯(lián):四川綿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