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安
上個世紀50年代,有兩本中國青年學生最喜歡的外國小說:一本是法國的《紅與黑》,作者是司湯達;另一本也是法國的,叫做《約翰?克利斯朵夫》,作者就是我要談的羅曼?羅蘭。
羅曼?羅蘭1866年出生在法國中部涅夫勒省的小鎮(zhèn)克拉木西。他的父親是公證人,性格開朗,樂觀知足;母親是一個憂郁而富于幻想的人,篤信天主教,酷愛音樂,母親的這兩種激情對羅曼?羅蘭的一生產(chǎn)生了決定性的影響。羅曼?羅蘭14歲的時候,父母為了能讓他在巴黎上學,全家北上巴黎。他很喜歡讀書,20歲的時候,經(jīng)過兩次失敗,終于考上了著名的巴黎高等師范學校。羅曼?羅蘭把巴黎高師叫做“人道主義的修道院”,緊張而繁重的課業(yè)給他打下了堅實的智力基礎。3年之后,他從歷史系畢業(yè),提出了畢生遵循的誓言:“不創(chuàng)作,毋寧死。”他順利地通過了中學教師資格考試,未來的生計有了保障,但是,他最頭痛的就是面對幾十個眼睛盯著他的學生講課。正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天上掉下一個餡餅:設立在羅馬的法國考古學校有一個研究生的空額。他欣然前往羅馬,雖然他對課題并沒有太大的興趣。羅馬燦爛的陽光,溫暖了他的心胸,青年羅蘭第一次感受到友誼和愛情的魅力。他在那里結(jié)識了已經(jīng)70多歲的瑪爾維達?封?梅森堡夫人,他有了一位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他對兩個女孩產(chǎn)生了烈火一般的感情,可是他的感情并沒有得到回報,年輕的羅蘭失戀了。他寫了一篇小說《羅馬的春天》,激情得到了宣泄。
1890年3月,羅曼?羅蘭在羅馬郊外的雅尼古爾丘陵漫步。突然,在落日的照耀下,他瞥見一道“靈光”:“四周像大海一般,托浮著它。天上的眼睛吸引我的靈魂?!业难劬Ρ牬罅?。遠遠地,我望見了祖國……生平第一次,我意識到我的自由的、赤裸裸的存在。那是一道‘靈光?!边@道“雅尼古爾的靈光”就是他在心中已經(jīng)開始醞釀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的英雄形象。
回到巴黎以后,羅曼?羅蘭于1892年結(jié)婚,9年之后離婚,其間于1895年完成了論文《現(xiàn)代歌劇之起源》,獲得了文學博士學位。但是,他的志向并不在學術,他久久不能忘懷的仍然是文學創(chuàng)作,他終于放棄了生活的保障,做了一個靠稿費為生的作家。離婚之后的羅蘭租了一套簡陋的公寓房,深居簡出,埋頭寫作,1904年發(fā)表了《約翰?克利斯朵夫》第一卷,又過了8年,于1912年出版了全書。約翰?克利斯朵夫的童年是以貝多芬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為此他到貝多芬的故鄉(xiāng)去巡禮,以期獲得創(chuàng)作的靈感。他說:“在霧氣朦朧的萊茵河沿岸,我獨自和貝多芬在一起,向他傾訴衷曲……他的強有力的手,把跪在他面前的我扶起。這只手,也給我的新生嬰兒《約翰?克利斯朵夫》行了洗禮……”羅曼?羅蘭在起草《約翰?克利斯朵夫》第一卷《黎明》時,突然抑制不住心頭的激動,拿起筆來,《貝多芬傳》的文字像清涼的泉水,噴涌而出,一氣呵成。羅曼?羅蘭寫過許多名人傳記,例如《彌蓋朗琪羅傳》《甘地傳》《托爾斯泰傳》《貝璣傳》等,但是,在此英勇的隊伍中,他“把首席給予堅強與純潔的貝多芬”?!敦惗喾覀鳌钒l(fā)表之后,法國讀者很快注意到這位年輕的作家,人們傳誦著書中的句子:“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p>
約翰?克利斯朵夫?克拉夫脫就是這樣的一位“英雄”,是一個“靠心靈而偉大的人”。羅曼?羅蘭說:“成敗又有什么相干?主要是成為偉大,而非顯得偉大?!薄都s翰?克利斯朵夫》這部小說的主導思想就是:“真正的英雄所以偉大,由于他有偉大的心。”約翰?克利斯朵夫終其一生并沒有完成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但是他自始至終保持真誠淳樸的品格,不屑與鄙俗猥瑣的市儈之流為伍,在羅曼?羅蘭的心目中,他就是一個偉大的人物。約翰?克利斯朵夫姓克拉夫脫,“克拉夫脫”在德文中的意思是“力量”,約翰?克利斯朵夫的力量來源于他的心。這部長達十卷的小說以宏大的交響曲的方式敘述了一個德國音樂家的一生?!敖暫剖?,自屋后上升”,小說的第一句話預示了約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命將像萊茵河一樣,千回百轉(zhuǎn),沖決一切障礙,奔騰向前,最后匯入安詳平靜的大海。它歌頌了純潔的友誼、真摯的愛情和追求自由的反抗,鞭撻了實利主義彌漫的市民社會(包括所謂上流社會)的庸俗和虛偽,表達了法、德人民和解所代表的國際主義理想?!都s翰?克利斯朵夫》是一曲貝多芬式的輝煌壯麗的交響樂。
1916年,瑞典科學院不顧法國政府的反對和阻撓,把191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約翰?克利斯朵夫》和《超乎混戰(zhàn)之上》的作者羅曼?羅蘭,他立刻把獎金分贈給法國幾個救濟戰(zhàn)爭難民的民間組織和日內(nèi)瓦的國際紅十字會。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羅曼?羅蘭堅持人道主義,反對戰(zhàn)爭。1914年在《日內(nèi)瓦日報》上發(fā)表反戰(zhàn)的政論《超乎混戰(zhàn)之上》,引起強烈的反響,一些民眾受到沙文主義的影響,反而把羅曼?羅蘭看做“祖國的叛徒”,一些著名的知識界人士也紛紛發(fā)表聲明,要與羅曼?羅蘭“劃清界限”。但是,他不顧個人的安危,繼續(xù)堅持反戰(zhàn)的立場。1919年,他發(fā)表《精神獨立宣言》,號召世界各國的知識界聯(lián)合起來,抵制帝國主義的戰(zhàn)爭陰謀。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羅曼?羅蘭在淪陷的法國閉門寫作,寫下了《貝璣傳》和《貝多芬的偉大創(chuàng)作時期》。在那些年月里,納粹特務焚毀了羅蘭的書籍,法國傀儡政府禁止學校使用羅蘭的作品,但他不為所動,堅信黑暗勢力不能持久,光明一定能重回人間。1942年出版的《內(nèi)心旅程》是羅曼?羅蘭留給后世的一份精神遺囑。1944年8月,巴黎光復;同年11月,羅蘭赴蘇聯(lián)大使館參加紀念十月革命和慶祝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的慶典活動;同年12月30日,羅蘭與世長辭。
羅曼?羅蘭的作品充滿激情,往往使讀者陷入沉思,覺得這個作家襟懷寬廣,氣度豁達,有一種面向全人類、面向未來的目光。他說:“我何所求?我所求的是指引人類前進的種種規(guī)律獲得勝利。而且我現(xiàn)在比過去更親切地感到,這些規(guī)律無論如何是會勝利的……我對于我國和世界的前途,充滿信心?!笔堑?,羅曼?羅蘭是一個對人類命運抱有信心的理想主義作家,他在彌留之際能夠像約翰?克利斯朵夫那樣慷慨高呼:“我已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我倒下了,年輕的人們,踏著我的軀體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