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在讀初二時才學會騎自行車,在同學中算是晚的了。因為學校離家只有十分鐘的路程,也沒有什么學騎車的動力。但當時班上的同學似乎比我本人還熱情,主動要教我。現(xiàn)在仍然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開家長會,我們一幫同學在外面等得無聊,他們就找來班上尺寸最小的一架女式自行車,在辦公樓下教我騎。似乎當時還是女生居多,大呼小叫聲直沖云霄,最后搞到老師氣呼呼地沖下樓來叫我們閉嘴。
后來也忘了怎么來的動力,有一個寒假找了一個好哥們兒教我騎車,用了大概四五天的功夫吧,從學溜車到學“上馬”,按部就班地學。記得那時騎的是那種最笨重的大金鹿車,而我個頭又很矮,根本坐不到車座上面去,于是就采用站立式騎車法,一條腿還是從大梁下斜著穿過去的。蹬車時,基本上是一上一下一瘸一拐的樣子。那樣子應該比較瀟灑吧,可惜沒有拍照留念。
學會騎車后我就夢寐以求能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自行車。老爸從朋友那里給我弄了一輛舊車來,也是巨型大金鹿,送到修車鋪整理一番,還專門把車座往下調到最低點,以便我的屁股能夠比較舒服地放上去。這輛破爛車,就此成為我的專用坐騎。
但初中生是很要面子的,別的同學都騎著新的永久鳳凰,而我卻是大金鹿,還是舊的。人家的車把是平的,車閘是手閘,我的車把是彎的,車閘是腳閘;人家自行車停下來是斜撐的,我的是直立的……這些沒辦法掩飾的巨大區(qū)別,讓我當時非常的不爽,每次上學都把自行車停在別的班級,放了學也等同學走了之后才去推,怕沒面子。
有幾個好朋友有好的自行車,我就經(jīng)常借來騎回家,旁敲側擊地提醒爸媽,以便他們能夠敏銳地知曉我的向往。我猜他們是了解我的想法的,只是奈何當時的家境實在沒有那么多富余來滿足我的要求。
中間也曾經(jīng)有無數(shù)插曲,比如父母會提出我如果在某某比賽中拿到名次(當然是學習方面的),比如我順利考上重點高中等,就會以自行車作為一個超級獎勵。但陰差陽錯地拖拖拉拉,等我騎上新自行車,已經(jīng)是高二了,而且還是一輛比較女性化的車,因為我不用的時候老媽也可以騎出去。記得見到那輛新車時別提多興奮了,車梁上的保護紙我都拖了好幾個星期才舍得拆下來。要不是出于使用要求,我想當時倆車輪我都會拿泡沫塑料包起來。
新車騎了一年多我就上大學了。大學里面興認老鄉(xiāng),頭一年認了個老鄉(xiāng)師兄,他送了一輛舊自行車給我,這實在是一件非常實用的禮物。因為當時大學生活平淡無聊,出門大家又都窮得不舍得坐公共汽車,有一輛自己的自行車著實是不亦樂乎。但是大學里面丟車也是避不過的禍事,這輛自行車用了不到一年就不見了。我發(fā)瘋似的去保衛(wèi)處報案,在學校的各個角落里搜尋,結果一無所獲。在咒罵小偷和保衛(wèi)處十億次之后,曾經(jīng)對自行車那份熱情終于變得平淡起來,直到后來似乎再與它無關。
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后,平常根本就沒再騎過自行車。上中學時陪伴過我的那一大一小兩輛坐騎,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被爸媽當做廢品給賣了,應該早被送到鋼鐵廠進了爐了吧。奇怪的是,就算十年八年沒有摸過,騎車技術也不會退化。前陣子回家,騎著外甥的自行車,居然還可以到處亂跑。大概是,騎自行車這個活,會了之后多久也不會忘掉的,就像自己過去那些刻骨銘心的回憶。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