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知識資源已經(jīng)成為組織主要戰(zhàn)略資源的今天,以知識活動為主要特征的知識型組織大量涌現(xiàn),以知識的選擇、獲取、應(yīng)用及創(chuàng)新為首要活動而蓬勃發(fā)展,由擁有自己的生產(chǎn)資料(知識)的知識員工所組成的自由聯(lián)合體。
國家和各類組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于知識創(chuàng)新,但最終成果的應(yīng)用和擴散非常有限,其中就存在一個知識共享不足的問題,它已成為影響組織知識應(yīng)用能力的瓶頸和短板,通過內(nèi)部的知識共享將有助于組織充分利用所需知識,同時也助于實現(xiàn)對組織內(nèi)無序知識的管理。
在組織內(nèi)部,對于兩個特定的個體來說,知識共享并非是一次性行為,而是多次重復(fù)進行的活動。知識共享從活動本質(zhì)上來講,是個體間知識不對稱狀態(tài)下的博弈活動,個體間知識共享的頻次、范圍和深度都是由這個博弈過程決定的。因而,對于知識型組織內(nèi)知識共享這一實際問題,屬于典型的非完全信息狀態(tài)下的多次重復(fù)博弈活動,可以運用博弈論原理來進行深入分析。
二、知識型組織員工間知識共享博弈模型的構(gòu)造
在此博弈中,知識型組織內(nèi)的知識員工(A和B)構(gòu)成博弈的兩個博弈方;知識員工的策略空間為合作與不合作;同時假設(shè):第一,知識員工A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其概率分別為(1-p)和p。非理性的員工,只會選擇一種策略,即“針鋒相對”:開始選擇“不合作”,然后在t階段選擇員工B在t-1階段的選擇(即你合作我就合作,你不合作我就合作)。理性可以理解為“機會主義者”或利益性參與人;非理性可概括為講義氣和重信譽的人,只會采取“針鋒相對”的策略,如果偏離了該策略,那么就暴露出其是理性的。第二,知識員工B為理性人,可以選擇任何策略。假如知識共享活動是在兩個水平相若的個體間展開,那么知識共享間的信任就來自于個體的共享意愿。我們假定組織內(nèi)兩位知識員工A和B進行知識共享活動,A和B在一次知識共享活動的策略及收益的支付矩陣見圖1。
此處的合作是指雙方知識的共享共通;不合作是指只共享別人的知識,而不將自己的知識與別人共享。假設(shè)獲取別人的知識(共享別人的知識)收益為10,而將自己的知識與別人共享,降低自己的知識專有性帶來的收益為-2,既共享別人的知識,又與別人共享相若的自己的知識的收益為8,其共享博弈結(jié)果見圖1。
有了以上假設(shè),本文將集中分析理性知識員工B的策略選擇。
博弈順序如下:第一,選擇知識員工A的類型:員工A知道自己的類型,員工B只知道員工A屬于理性的概率是(1-p),非理性的概率是p;第二,兩個員工進行第一階段的博弈;第三,觀測到第一階段博弈結(jié)果后,進行第二階段博弈;觀測到第二階段博弈結(jié)果后,進行第三階段博弈;如此等等。
首先,討論博弈只重復(fù)兩次(T=2)的情況。為便于敘述,用C代表合作(cooperation),用N代表不合作(noncooperation)。在最后階段(t=2),理性員工A和員工B都將選擇N;非理性員工A的選擇依賴于B在第一階段的選擇。在第一階段,非理性員工A選擇合作C(根據(jù)假設(shè));理性員工A的最優(yōu)選擇是N,因為他的選擇不會影響員工B在第二階段的選擇。因此,僅需要考慮員工B在第一階段的選擇(X),B的選擇將影響非理性員工A在第二階段的選擇(見表1)。
如果選擇X=N,員工B的期望支付是:
p×10+(1-p)×0=10p
如果選擇X=C,員工B的期望支付為:
[p×8+(1-p)×(-2)]+[p×10+(1-p)×0]=20p-2
因此,如果下列條件滿足,員工B將選擇X=C。
20p-2≥10p得p≥0.2
也就是說,如果員工A屬于非理性的概率不小于0.2,員工B將在第一階段選擇合作。
我們假定p≥0.2,如果理性員工A和員工B在第一階段都選擇C,那么總路徑如表2所示,由此將導(dǎo)出其均衡的充分條件。
首先考慮員工A在第一階段的策略。當博弈重復(fù)三次時,N不一定是理性員工A在第一階段的最優(yōu)選擇,這是因為,盡管選擇N在第一階段可以得到10單位的最優(yōu)支付,但暴露出A是理性的,員工B就不會在第二階段選擇C,理性員工A在第二階段的最大支付是8,但如果選擇C,不暴露自己是理性的,理性員工可能在第一階段得到8,第二階段得到10。
假使員工B在第一階段選擇C,如果理性員工A選擇C,員工B的后驗概率不變,因而在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選擇(C,N),理性員工A的期望支付是:
8+10+0=18
如果理性員工A在第一階段選擇N,暴露了自己的理性特征,員工B將在第二和第三階段選擇(N,N)。員工A的期望支付是:
10+0+0=10
顯然,理性員工A的最優(yōu)選擇是C。
現(xiàn)在考慮員工B的策略。員工B有三種策略,分別為(C,C,N),(N,N,N)和(N,C,N)。給定理性員工A在第一階段的選擇C(第二、三階段選擇N),員工B選擇(C,C,N)的期望支付為:
8+p×8+(1-p)×(-2)+p×10=20p+6
如果員工B選擇了(N,N,N),那么博弈路徑見表3。
那么其期望支付為:
10+0+0=10
如果,(C,C,N)優(yōu)于(N,N,N),只需:
20p+6≥10得p≥0.2
因為前期假定p≥0.2,故上述條件是滿足的。
如果員工B選擇(N,C,N),那么其博弈路徑見表4,
其期望支付是:
p×10+(1-p)×10+(-2)+p×10=8+8p
因此,若(C,C,N)優(yōu)于(N,C,N)則要求p≥0.2。
上述分析表明,只要員工A的非理性的概率p≥0.2,表2所示的策略就是一個精煉的貝葉斯均衡。理性員工A在第一階段選擇C,然后在第二和第三階段選擇N;員工B在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選擇C,第三階段選擇N。
在t階段重復(fù)博弈中,類似地,對于理性員工A,其最大的期望是:
10+0+0+……+0=10
其中在第一階段選擇N,獲得最大支付10。
現(xiàn)在考慮理性員工A的另一種策略,開始選擇C到t階段,除非員工B在t階段后選擇了N;那么在以后t+1到T階段選擇了N。對于從開始到t階段過程中,如果員工B是非理性的,理性員工A在得到的支付是8t,如果員工B是理性的,那么理性員工A的最小支付是-2(如果員工B在t=1階段選擇N,t=1時的支付是-2,此后每一階段的支付是0)。因此,理性員工A從這個策略得到的期望支付是:
p×8t+(1-p)×(-2)=8pt+2p-2
如果下式滿足,那么該戰(zhàn)略一定優(yōu)于剛開始就選擇N:
8pt+2p-2>10得t>(6-p)/4p
就是說,只要T>T*=(6-p)/4p,從一開始就選擇N不是理性員工A的最優(yōu)策略。特別地,當滿足這個條件的T隨p遞減,當p=0.1時T*=14,當p=0.05時,T*=30。這個結(jié)果就意味著,即使小小的不確定性,也會產(chǎn)生合作行為。
三、知識型組織內(nèi)知識共享博弈行為的解釋
該類型的博弈屬于典型的囚徒困境,一般而言,關(guān)于該類型的博弈有如下的定理(KMRW定理):在T階段重復(fù)囚徒博弈中,如果每個囚徒都有p>0的概率是非理性的(即只選擇“針鋒相對”或“冷酷戰(zhàn)略”,如果T足夠大,那么存在一個T0
通過以上的分析論述,在知識型組織內(nèi)部知識共享的合作博弈中,可以把理性的參與者理解為共享懷疑者;把非理性者理解為共享偏好者。盡管每一個員工在選擇合作時冒著被其他人出賣(不合作)的風險,從而可能得到一個相當?shù)偷默F(xiàn)階段支付,但如果他選擇不合作,就將暴露自己是非合作型的,從而失去長期收益的可能,如果博弈的重復(fù)次數(shù)足夠多,未來收益的損失將超過短期被出賣的損失,而知識共享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可以理解為一個無限大重復(fù)次數(shù)的博弈。
因此,在博弈的開始,每一個參與人都想樹立合作聲譽,即使其本質(zhì)上并不是合作型的;只有在博弈快結(jié)束時,參與人才會一次性把自己過去的合作聲譽用盡,停止合作。
四、對知識型組織內(nèi)知識共享的建議和對策
分析表明,組織內(nèi)知識共享的實質(zhì)是一個不完全信息的多次重復(fù)博弈。參與雙方為了贏得長期利益,都盡量把自己表現(xiàn)為合作型。這種參與心態(tài)是建立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假設(shè)前提下,即共享的知識對雙方都非常重要。
雖然在知識型組織中,知識是知識員工的根本競爭力,但員工可能只關(guān)心與自己工作相關(guān)的知識內(nèi)容,離自覺的知識共享行為還有一定的差距。要形成真正、自覺的知識共享文化,應(yīng)通過有效的知識共享激勵措施,以達到以下目標:知識是非常重要的,知識共享是非常必要的;知識共享行為是一種受人尊重的行為,有助于個人成就的實現(xiàn);知識共享不是非生產(chǎn)活動,而是價值增值過程;知識共享的先進者是團隊工作的優(yōu)秀員工,善于與別人合作,深受大家歡迎。
以上四個目標是圍繞逐步樹立員工的知識共享聲譽而確立的,針對該目標,可采取如下“樹立個人知識共享聲譽”方案:第一,組織的全面知識傾向。知識員工比普通員工享有更高的薪酬和自由、更為人重視、更多參與決策,組織不斷地為知識員工提供學習、培訓機會。第二,使知識共享可見、可測,避免其成為一個空洞的概念。知識型組織可通過跟蹤和評測來激發(fā)員工對知識共享的興趣,公司從資金節(jié)約、客戶滿意度、公眾支持率和周轉(zhuǎn)時間減少等幾方面監(jiān)測知識共享對公司業(yè)績的影響。不僅使得知識共享的效果顯性化,而且也將有效地證明知識共享是一個增值的過程。第三,樹立知識共享的典范。組織的領(lǐng)導(dǎo)層應(yīng)明確提出支持知識共享行為,組織對知識共享先進個人和團隊給予表彰,同時對在項目管理中對合作能力和學習能力不足的個人和團隊應(yīng)給予批評。此計劃發(fā)揮重要作用的關(guān)鍵原因在于:它重視獎勵員工;它表明公司對知識共享的承諾。第四,知識共享導(dǎo)師制度。依據(jù)博弈分析過程的假設(shè),研究的是在水平相若員工間的知識共享。在知識能力存在較大差異的員工之間,組織可以提倡“知識共享導(dǎo)師”制,不僅有利于較低水平員工的快速進步,而且對“導(dǎo)師”來說,無疑是對其知識共享聲譽的肯定。
參考文獻:
R.M.Na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