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放工作的基本情況
東城區(qū)學校體育設施向公眾開放是從2000年開始的,首批開放的有27所學校,主要是與街道辦事處合作,利用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向所屬的社區(qū)居民開放。接待方式有兩種:一是由街道辦事處、居委會組織居民集體進入活動;二是散居居民憑活動票(教委和街道辦事處共同商議印制)進入參與活動。2004年開放學校發(fā)展到40所,中小學各20所,占全區(qū)學校總數的55%。開放項目涉及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臺球、游泳、攀巖等。開放形式分為兩種:一是常年開放;二是寒暑假、雙休日開放。
2006年我區(qū)被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批準為全國學校體育場館向公眾開放試點區(qū),我們倍受鼓舞,探索和實踐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到目前為止,我區(qū)基本形成了學校體育場館向公眾開放的工作體系、管理體系,開放工作進入有序循環(huán)。2006年景山學校對外開放接待人數達到12萬余人次,171中學達到13萬余人次,從開放工作的總體情況看,效果還是不錯的,受到了學生、市民、街道辦事處的普遍歡迎。
二、我們的主要做法
在七年的開放實踐中,經過不斷地探索和實踐,我們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確保了場館開放工作的有力推進:
(一)樹立新的大資源觀、大教育觀,為學校場館開放工作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礎
做好學校體育場館開放工作首先必須提高廣大干部教師對此項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要打破學校資源是學校所有、部門所有的壁壘,樹立教育資源是公共資源的理念和意識,在這一點上區(qū)委、區(qū)政府、教工委、教委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我們要求全體干部教師要樹立大資源觀、大教育觀,并推出了“學區(qū)化管理”和“藍天工程”兩項改革舉措,從整合教育資源人手深入推進教育改革,推進場館開放工作。
“學區(qū)化管理”的實施沖破了辦學資源一校所有的觀念,實現了教育資源在各校之間、各學段之間、學校與社區(qū)之間的融通使用,如二中的體育場館設施附近的中小學和居民都可以使用,大大提高了資源的使用效率。
“藍天工程”是以現代信息技術作支撐,將可供學生開展活動的各類社會資源進行整合的學生課外活動工程。我們?yōu)閷W生印制了《課外活動手冊》,將其中包括體育類在內的、適合學生活動的200余家活動場所的詳細情況提供給學生,學生憑借藍天活動卡可以到這些場所去參加活動?!八{天工程”的實施超越了教育系統(tǒng),實現了社會、學校等各類體育資源、教育資源的共享。
(二)加強對體育場館開放工作的領導,統(tǒng)籌規(guī)劃有步驟有目的地推進
我們認真貫徹區(qū)委、區(qū)政府的要求,兩委將體育場館開放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列入議事日程,認真研究、統(tǒng)籌規(guī)劃,提出了場館開放的五項工作原則和三項推進策略。
五項原則即:確保教學,確保安全,因地制宜,合理收費,統(tǒng)籌規(guī)劃。
我們要求各校要在確保安全,確保教學任務完成的前提下,根據學校場館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合理地安排學校場館的開放工作,處理好教學與開放的關系,合理收費。我們還要求教委的基建部門和學校,將場館開放作為一項長期的重要的工作納入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統(tǒng)籌計劃安排。新建校要考慮場館開放問題。如新改建的東直門中學,體育場館與教學區(qū)既相互連接又可相互獨立,有利于管理。
三項推進策略即:由易到難;由點到面;分步實施、分層推進。從開放時間上,我們采取的推進策略是:寒暑假開放、雙休日和寒暑假、常年開放;從面向的開放人群上,推進順序為:面對有組織的團體人群、本社區(qū)居民(團體零散即可)、全社會;從開放項目上,推進順序為:室外場地、室內外場地、體育場館、部分計算機房和圖書閱覽室的全面開放。
(三)認真研究解決開放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
首先是安全問題,我們研究制定了學校場館開放安全要求和管理辦法,要求所有開放學校要確保體育場館和設施設備的絕對安全,要有專人負責安全保衛(wèi)工作,建立突發(fā)事件預防和處置制度,制定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預防并及時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凡是能夠上保險的運動項目都盡量要求學校上保險,一旦發(fā)生傷害事故,教委保衛(wèi)科、體衛(wèi)科及相關部門都能及時到位幫助學校處理解決問題。
其次是收費問題,我區(qū)凡是室外運動場所的開放都是免費的,室內的體育館開放,按發(fā)改委規(guī)定的標準收費,走市場運作機制。中小學生和持有藍天卡的學生享受免費或一定的優(yōu)惠待遇,教委將體育場館的收費納入紀檢、監(jiān)察部門的監(jiān)管范圍,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則,堅決杜絕亂收費和多收費,堅持的是按成本收費。
再次是經費問題,體育場館的開放必須有經費的支持,目前我區(qū)學校體育場館公眾的運營經費主要來自三方面:一是來自運營收益部分,二是來自學校經費支持,三是政府財政支持,教委和政府對體育場館設施設備的更新統(tǒng)籌規(guī)劃安排,給予一定資金的支持和鼓勵。
(四)積極探索有利于學校體育場館開放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工作機制
東城區(qū)委、區(qū)政府研究制定了《東城區(qū)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的指導意見》(試行),根據意見精神我委加強體育場館開放的管理機制、運行機制、保障機制的建設力度。
管理機制:我區(qū)建立了區(qū)校兩級的體育場館開放組織管理體系,要求各校建立領導小組,要有專人負責,要完善安全管理、器材管理等各項規(guī)章制度。
運行機制:教委將學校場館開放情況納入學區(qū)工作綜合質量評價,建立年度評價機制,對輸出資源多,開放做得好的單位給予鼓勵和表彰,體育部門則通過創(chuàng)建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形式對于開放好的單位給予指導、幫助和支持。
保障機制:最重要的是經費的保障,對于運轉好的有收益的學校,我們鼓勵其自我發(fā)展,走市場運作機制,不斷增強其自身的造血機能;對于免費開放部分,無收費機制的學校,我委制定了兩項保障性的政策:一是根據學校開放的實際情況和工作量,對開放期間的物耗費用和維修費用給予適當補貼;二是每年要根據參與人次流量給予適當運轉經費補貼。要確保體育設施的正常維修和更新,建立體育場館開放的長效運作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