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琴
1921年農歷四月,父親出生在清徐縣西谷鄉(xiāng)東羅白村一個靠幾畝薄地維持生活的窮苦農民家里。父親排行老三,村里人都叫他溫三貨。爺爺一心想讓三兒子出人頭地,在父親7歲那年,把他送進小學讀書,取名溫克讓。后來溫氏家族修祠堂、改家譜,溫家三兄弟按照家譜的“新”字輩,分別改為溫新維、溫新國、溫新民,父親叫溫新民。
父親半天勞動半天讀書,但成績卻特別優(yōu)秀,學校常常獎勵紙和筆給他。父親寫得一手好字,過年過節(jié)老師就領著父親給村里寫對聯,掙上一兩個銅板或紙幣,父親就到集市上買自己喜歡的書來讀。
父親在本村有個結拜兄弟叫馬守魁,我和哥哥都叫他二猴伯伯。二猴伯伯家里富足,又是獨子,他的父母覺得一個孩子很孤獨、不好養(yǎng),索性讓父親住在他家,兩個孩子一起上下學。高小畢業(yè)以后,二猴伯伯考上了太原第一師范學校,父親也考取了,但家庭條件不允許他去上學,就留在學校打雜。每一學期結束后,二猴伯伯回到村里,他們就住在學校,父親就把二猴伯伯學完的課本要過來自學。
校長原是地下黨
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侵華戰(zhàn)爭,11月,日軍占領了太原,清徐、太谷、徐溝縣城同時也被占領。
1938年,我抗日地下黨組織成員以教員的身份,在汾河以東一帶廣泛開展抗日救國工作。當時父親在東羅白村學校任教,由于父親經常閱讀進步書籍,熱心抗日的宣傳教育工作,很快就引起了學校地下黨組織的注意。1940年2月,我父親被縣民主抗日政府吸收為抗日教員,并成為當時那一帶第一批被派往山里根據地第八軍分區(qū)(設在交城縣神堂坪村)集訓的教員。
父親為了有合法的身份做掩護,認真研究教學,當年就經省政府教育考核定為甲等教員,獲得了偽政權從事教育工作的資格和認可。1941年,我父親被偽省政府委任為東羅白村學校校長,取代了地主出身的偽校長,成為當時全縣最年輕的校長。1943年,父親因教出的學生考到省市縣學校者居多,被省里評為優(yōu)秀特級教師,由偽省長王襄親自頒發(fā)獎狀。這使從事地下工作的父親又多了一層護身符。父親很快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把自己的家作為地下黨組織的聯絡工作站。
1940年至1946年的6年時間里,父親頻繁穿梭于敵占區(qū)和根據地之間,從根據地帶回黨中央領導敵占區(qū)人民開展抗日斗爭的最新指示精神和工作任務。
在從事地下工作期間,父親先后在楊房營、東羅白、孟封、堿場營、上三閻等村任教,并擔任教導主任、校長職務。
他在學生和有為青年中秘密組織“讀書會”,把從山里帶回來的進步書刊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介紹給大家。他還來往于孟封、徐溝、楊房營、東羅白一帶,通過辦夜校、舉辦運動會、交流教學經驗等多種形式,秘密開展黨的宣傳活動。
剛開始,不少老百姓認為共產黨的主張雖然不錯,但人數太少,力量太薄弱,很難形成氣候,經父親組織教員們耐心講解和宣傳,他們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和前途,踴躍參加革命。一天,有位叫趙廣余的小學生,在一位村民的大門上用粉筆寫上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標語,父親看了很是欣慰,但考慮到敵占區(qū)對敵斗爭的復雜性,從愛護的角度批評了他,以后父親把他送走,投奔了“晉綏聯防軍隨營學?!?趙廣余從此參加了革命。
在孟封、堿場營、楊房營和東羅白村一帶,有幾十人被父親陸續(xù)動員上山參加了革命。1945年春,父親奉命進山,在經過堿場營時,一位進步青年非要跟他上山,父親考慮他從小死了父親,母親歷盡艱辛把他帶大,又是獨子,不同意。他硬是纏著父親,無奈之中父親只好帶著他去見他母親,征得他母親的同意后,他高興地隨著父親走出了家門。當時這一代的老百姓流傳著這么一句話,要想上山參加革命就找溫新民,大伙親切地稱父親為活動在平川里的“山大王”。
鋤奸
魏華玉曾和我父親在一起上過學,并同時被我黨組織培養(yǎng)吸納為抗日教員。他上山投奔八路軍后不久就動搖了,回到村里成了日本人的耳目,變成了可恥的叛徒,幫助敵人收集情報,搜殺我地下工作人員,對我地下黨組織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1942年初,父親接到上級黨組織的指示,年三十晚上配合縣區(qū)武工隊除掉叛徒。父親立刻進行偵察,并向縣區(qū)大隊鋤奸隊詳細匯報了叛徒在村里居住的具體位置和周邊環(huán)境,制訂了鋤奸方案。父親的主要任務是牽制叛徒。
年三十晚上,父親根據魏華玉平時游手好閑、懶惰散漫的特點,剛吃過晚飯就找了兩個教員,約剛剛吃過餃子,穿上新衣服準備出門的叛徒魏華玉到學校打牌。打到二更天時,魏華玉贏了不少錢,興致正濃,父親考慮到時間差不多了,武工隊恐怕已經到位,就說:“明天是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要拜年,誰家還沒有點事呢,我們就此散了吧,改日再玩兒。”并敦促魏華玉趕緊回家。父親遠遠地尾隨其后,觀察他進了家門。叛徒魏華玉剛進外院,就被我武工隊員一舉抓獲,隨后在將其押至柳灣村的半路上,塞進鹽坊上廢棄的鹽井里,為民除了害。
交城人張彪,地主出身,1937年到1941年間曾兩次參加革命,然而兩次都成了可恥的叛徒,并在清源日本特務隊當了便衣,殘害了不少地下工作者。他曾混入清徐抗日民主政府,在清二區(qū)當過助理員,后又調到晉綏八分區(qū)工作。他所熟悉的孟封、徐溝、東羅白村一帶屬黨的地下活動中心,由孟魯青、苗慶滋和父親三人負責。張彪的叛變對他們三人威脅最大,尤其是父親負責聯絡工作,與他有過頻繁交往,當時他所在的清源縣日偽情報班漢奸們叫喊著要捉拿父親,但礙于父親持有省政府委任狀的東羅白村校長的職務,暫時沒敢輕易動手。奶奶知道這個消息后很著急,就用兩個白洋打了兩只小孩的手鐲交給父親,說:“張彪的老婆梅兒不是你的學生嘛,聽說她生完孩子快過滿月了,你把手鐲送去,堵住他的嘴,省得他告密。”父親立刻將這一緊急情況向我公安局長進行了詳細匯報,黨組織派出以榆太路西縣委書記為首的鋤奸小分隊執(zhí)行鋤奸任務,并指示我父親配合行動。
張彪的家住在敵人據點孟封鎮(zhèn),跟敵人的碉堡在同一道街上,張彪的家在南邊,家眷住在糧店后院,朝北斜對面不足5米遠就是玉皇閣敵人碉堡。父親負責偵察地形和撤離路線、保證叛徒在家。
1942年深秋的一個下午,父親打著到孟封學校交流教學經驗的幌子,帶著手鐲孤身一人來到張彪家,正好叛徒在家。父親一進屋就對張彪說:“聽說你要抓我,我來了?!睆埍胝f:“哪里!哪里!我可沒想要抓你,是你們村的魏華玉要害你?!碑敃r叛徒的丈母娘在家里伺候女兒坐月子,在一邊急著插話說:“你可不敢害人,喪了良心,人家他們都是好人?!备赣H跟他套了一會兒近乎,恭喜他孩子滿月,逗了逗孩子,把手鐲放在小孩兒枕邊,基本情況掌握后就迅速撤了出來。第二天,縣區(qū)鋤奸三人小分隊根據父親提供的情況和草圖,在堿場營黨組織的幫助下,黃昏時分夾雜在收秋的農民中,避開西門崗哨的盤查,順利潛入敵據點孟封鎮(zhèn),用刺刀結果了叛徒的性命。對面玉皇閣敵人碉堡警備隊長潘生榮得到消息后,氣得暴跳如雷,大喊大叫:“八路軍太膽大,竟敢到我們鼻子底下殺人?!迸沙鼍瘋潢牥衙戏怄?zhèn)翻了個底朝天,結果一無所獲。
上山打游擊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蔣介石政府積極反共,在清太徐等地,他們一方面誘惑各村干部、民兵到閻軍據點自白,另一方面大肆鎮(zhèn)壓我傾向革命的激進分子。地下黨的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地下工作已無法正常進行。
1946年初,國民黨閻錫山第七十一師沈瑞的部隊對我晉中地區(qū)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掃蕩進攻。父親接到上級黨組織的指示,為保存革命力量,連夜動員組織孟封、堿場營、楊房營、東羅白村一帶所有從事革命活動的人員進山堅持斗爭。從此父親對敵斗爭轉為公開。
父親離家一走就是三年。三年時間里,父親先擔任晉綏地委干訓隊二縱隊中隊長,負責組織干部集訓;后擔任西陽曲第二區(qū)區(qū)長,帶著武裝工作隊隊員清剿匪徒。
父親上山的第二天,抱著孩子的母親被國民黨第七十一師師長叫到村公所問話,師長說:“聽說你的丈夫到山里投奔了八路。”母親鎮(zhèn)定自如地說:“我們這個村里大部分人都在東北的海拉爾做生意,他告訴我他去那里做生意了,難道說在半路又投奔了八路?這我就不知道了,師長消息靈通,還請師長有了他的消息告我一聲。”閻軍師長見問不出什么,就要求找保人,母親環(huán)視了一下周圍說:“要找保人我也得回村里才能找得到。”這時母親懷里的二姐突然哇哇大哭起來,閻軍師長很不耐煩地朝媽媽擺擺手,媽媽抱著二姐三腳兩步迅速離開,總算是虛驚一場。
父親的祖籍是清徐縣溫南社村,老輩時因為家鄉(xiāng)發(fā)大水,逃難到東羅白村安了家,因此東羅白村僅有我父親一家姓溫。為使家庭免遭閻軍殘害,父親上山后就改名任秀?!靶恪弊秩∽杂谒戳荷降挠⑿酆脻h石秀,父親認為石秀有勇有謀,利索能干且武功超群,非常崇拜他,便取了他名字中的“秀”字跟任務的“任”合并為“任秀”。全國解放以后,“任秀”的名字已經在山里和區(qū)縣遠近聞名,他舍不得再改回去,就一直延用至今。他的兒女、孫子以后也都沿用了“任”姓。
1949年5月,父親配合我軍主力部隊打進太原,在省偽政府公文包內發(fā)現一份1947年線人密報的情報,情報說:“匪二區(qū)長任秀系清徐縣東羅白村人,帶領兵馬數人在棋子山一帶活動?!睋赣H回憶,1947年的秋天,閻軍曾來到東羅白村搜捕“任秀”家屬,村里人都不知道父親改名,大家說村里姓馬王張趙魏的居多,雖然也有個別稀有姓氏,但就是沒有姓任的。偽村長和閻軍頭子認為是情報有誤,很快撤離了。
太原解放以后,父親曾任陽曲縣委副書記、書記處書記等職。1959年6月,調任山西科學分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后又調華北原子能研究所任副所長。
1962年,父親參加了華北工業(yè)衛(wèi)生研究所(現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的籌建工作,后任華北第七研究所(現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副書記、副所長、紀委書記等職,1983年8月光榮離休。
(責編 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