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階段。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一些農村地區(qū)出現了文化素質不高、文化發(fā)展不平衡等不容忽視的問題。必須抓緊農村和諧群眾文化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精神動力。
關鍵詞:社會主義新農村;群眾文化;農村改革
中圖分類號:F32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45(2009)36-0129-02
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群眾文化的必要性
(一)文化全球化的挑戰(zhàn)要求構建和諧群眾文化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促進了文化的全球影響,農村的文化建設面臨著嚴重挑戰(zhàn)。要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互相激蕩,互相包容,并且不為外界腐朽糟粕的文化所侵蝕,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但是,挑戰(zhàn)的同時也是機遇。要抓住這個與世界文化進行交流的大好機遇,扎扎實實開展工作,打造和構建符合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諧群眾文化。
(二)我國農村文化工作現狀迫切要求構建和諧群眾文化
建國以來,我國雖然初步形成縣、鄉(xiāng)(鎮(zhèn))、村三級文化網絡,但發(fā)展還不平衡。各級黨委和政府對農村文化工作雖然比較重視,但也有一些地方認識不夠到位,同時有些地方特別是貧困山區(qū)農民的文化生活相對貧瘠。在農村努力營造出一個和諧的文化氛圍,協調廣大農村各利益群體的關系,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fā)展。
(三)完善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和諧群眾文化
建設農村小康社會,需要協調、處理好各個方面的矛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農村存在著諸多利益群體,如何協調好這些利益群體的關系,關系到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成敗,關系到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成敗。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在農村社會形成一股和諧的文化氛圍,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四)農民生活質量提高要求構建農村和諧群眾文化
經濟在不斷發(fā)展,社會在持續(xù)進步,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在不斷增長?,F在,農村的文化生活質量是大大提高了。露天電影農村仍然在放映,家家安裝了有線電視,許多家庭已經配備了DVD,少部分家庭還用上了電腦,即使這樣,農民仍然覺得生活有些單調無聊,他們需要更加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娛樂生活來滿足日益增長的對文化生活的需求。
二、社會主義新農村群眾文化中存在的問題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雖然取得一定成果,但與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新農村和諧群眾文化發(fā)展還存在以下不足:
(一)文化建設觀念不到位
部分基層領導干部對文化建設在農村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和諧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存在“三重三輕”現象,即重經濟建設,輕文化建設;重設施建設,輕活動開展;重短期效應,輕長遠利益,致使文化工作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不夠。有的基層文化設施其豐富文化生活的作用還沒有真正發(fā)揮。
(二)文化發(fā)展不平衡
村與村之間經濟發(fā)展極不平衡,經濟的差異造成文化發(fā)展的極不平衡。經濟條件好的村文化設施齊全,文化團隊比較健全,文化活動比較豐富。個別經濟相對落后村(社區(qū)),群眾文化生活還比較貧乏。與城市比,文化發(fā)展方式和文化活動形式依舊單調。因此,農村群眾文化活動方式和內容都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
(三)文化機構主導作用未充分發(fā)揮
文化館站是現有公益性群眾文化事業(yè)的職能機構,擔負著組織城鄉(xiāng)廣大群眾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和輔導基層文化的重任,應在群眾文化中發(fā)揮主導作用。但從現有狀況來看,專業(yè)人員老化和缺乏、文化設施和設備簡陋,結構不合理,特別是文化經費緊張等因素,導致了文化館站對群眾文化的主導作用未能充分發(fā)揮。
(四)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近幾年來,農村基層文化管理人員文化素質雖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大部分都沒有經過專業(yè)的學習與培訓,業(yè)務知識匱乏,對基層文化工作的指導上力不從心,造成基層組織開展活動的檔次難以提高。由于政府投入力度不夠,編制問題的制約,缺乏保障基層文化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的考核激勵機制,基層很難引進優(yōu)秀專業(yè)人才。
三、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諧群眾文化的發(fā)展路徑探討
農村群眾文化的發(fā)展要朝著構建和諧農村的方向努力,以提升群眾文化素質為目的,發(fā)展一個具有成熟的文化理念和健康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主要從以下幾個途徑入手:
(一)發(fā)揮有效的政府職能
構建新型、健康的新農村群眾文化,需要政府作為堅強后盾。通過政府搭建基礎平臺,吸收社會力量參與,政府與社會兩種力量通過整合,形成合力,有利于加快改變當前農村文化發(fā)展滯后的狀況。通過扶持民間文化市場主體,形成國家主導下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市場服務相結合的綜合型服務體系,滿足農村多層次的文化需求。
(二)建設農村群眾文化設施支持體系
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規(guī)劃,推動縣、鄉(xiāng)、村公共文化設施和陣地的配套建設,構建縣以下面向農村基層的文化設施支撐體系。逐步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群眾文化設施體系。
(三)健全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保障體系
首先,拉動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水平的整體提升??梢酝ㄟ^整合資源建設綜合性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將村落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建設納入村舍整體規(guī)劃之中,并建立相應的村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其次,統籌協調城市群眾文化和農村群眾文化,推進城鄉(xiāng)文化一體化發(fā)展。實行城市帶動戰(zhàn)略,以大城市輻射帶動中小城市、小城鎮(zhèn)和廣大農村,建立城鄉(xiāng)互動、互利雙贏、協調發(fā)展的統籌機制。最后,提供新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制度和組織保證。構建和諧社會既是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舉措,更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文化利益的重要保證。
(四)引導社會資源參與農村群眾文化建設
首先,促進“送文化”與“種文化”相結合。始終堅持“文化下鄉(xiāng)”政策不改變,滿足農村老中青年群體的文化需求。其次,扶持農村具有公益色彩的民間文化的成長。一方面,支持和鼓勵農村民間文化組織開展農村公益和準公益文化活動;另一方面,獎勵地方為保護優(yōu)秀民間文化而進行的文化保護、開發(fā)和研究項目。最后,培育農村群眾文化主體。除了加大文化投入,更重要的還要發(fā)揮農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羅荷香.試論新農村和諧文化的構建[J].求實,2009,(1).
[2]余方鎮(zhèn).新農村面臨的文化困惑與建設策略[J].江西社會科學,2006,(4).
作者簡介:張世潮,男,重慶市奉節(jié)縣文化館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