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彥;韓星
●本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任彥 ●韓星
“那是一部動作片嗎?如果這個電影里有很多打斗戲的話,我們也許會考慮放映。”印度一家地下電影放映廳的老板阿蘭古先生說。在印度為數(shù)眾多的貧民窟影院老板眼里,剛剛連奪金球獎4項大獎的《貧民富翁》并不具有什么吸引力,即便影片反映的正是印度貧民窟的生活。
據(jù)英國《泰晤士報》12日報道,盡管《貧民富翁》在歐美影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電影的主創(chuàng)人員也在金球獎頒獎禮上感謝印度人民,但《貧民富翁》在印度的前景并不樂觀。
《貧民富翁》的視角對準(zhǔn)印度貧民窟的生活。片中主角貧苦孩子賈馬爾,在參加電視節(jié)目《誰想成為百萬富翁》時進入最后一關(guān),只要回答正確就可獲得2000萬盧比。嫉妒者認定缺少教育的賈馬爾一定在答題中作弊,但賈馬爾用一次次漂亮的回答證明,貧民窟中的生活同樣充滿智慧。影片通過賈馬爾腦海中一次次生活經(jīng)歷的閃回,表現(xiàn)出印度窮人同樣向往明星的生活,種族間的沖突為何不可避免,以及乞討、偷竊等令人不恥行為的真正根源。
雖然《華爾街日報》稱《貧民富翁》是“世界電影史上的里程碑”,但它能否打開印度電影市場還很難說。《貧民富翁》原定于1月23日在印度上映,發(fā)行商為了使該片進入印度主流市場,還準(zhǔn)備了印度語的版本。但不少印度影評人認為,該片真正的觀眾可能不是貧民窟的人們,雖然他們才是影片的“主角”。在印度,有3種不同類型的電影院,每類影院的目標(biāo)觀眾針對相應(yīng)種姓或種族的人。雖然近年來大量的西方多元化的影視作品在印度涌現(xiàn),但占人數(shù)一半以上的貧民階層仍難以享受時髦電影帶來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