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霞 李敏霞
江蘇省無錫師范附屬小學創(chuàng)辦于1913年,近百年來,始終以教育科研為先導,探索素質(zhì)教育之路,在語文教學上成果斐然,尤其是“樂學教育”,更是令人矚目。
以學設教,寓教于樂
1977年,上海一師針對當時學生學業(yè)負擔重的狀況,進行了以“愉快教育”為主題的整體性改革的實踐探索,后來,錫師附小經(jīng)過實驗,成為國家教委向全國推廣的7所“愉快教育”示范學校之一。1987年,學校又進一步提出“樂學教育”的理念,構建當代素質(zhì)教育新模式,倡導樂學教育,就是讓學生從沉重的學習負擔中解放出來,享受到快樂的童年,體會到學習的滿足感和成功的喜悅,從而養(yǎng)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以奠定健全的人格。
“樂學教育”提倡的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樂學教育下的語文教學更多地主張學生去創(chuàng)造,從學生的需要和發(fā)展出發(fā),使教學活動生動活潑、充滿童趣、富有魅力,營造一種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喜悅,進而從“樂于學習”走向“以學為樂”。
在錫師附小,語文課是學生們最喜歡上的課,因為學校的語文課淡化形式,注重實質(zhì),倡導“系統(tǒng)滲透、有情有趣、精講精練、內(nèi)外結合、大量閱讀”的模式。在這里,學生已經(jīng)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追求真正的有效教學。在這里,學生可以上講臺教讀字詞,可以提出問題進行質(zhì)疑,可以擷取感興趣或特欣賞的句段談感受、做演講,實現(xiàn)個性化閱讀,可以介紹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可以參與老師的板書,可以小組合作朗讀表演課文,甚至可以自己設計作業(yè)與訓練。在這里,讀書成為每天老師肯定會布置的作業(yè),大量的誦讀涵詠、感悟體驗,讓學生感受文化的熏陶。在這里,課堂上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倡導生本教育。在這里,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獲得高峰體驗,心情愉悅地運用知識。在這里,老師尊重孩子的差異,把每個孩子看成一個獨特的世界;在這里多層次教學目標的設計、復合型的教材體系、分層作業(yè)的嘗試、差異教學模式的探索,消除了學生的精神壓力,所有的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都樂于學習,各得其所。在這里,語文教師總是嘗試讓孩子們處在進行一個游戲、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完成一次任務、參與一次競賽的過程中,竭盡全力讓語文核心知識成為有靈魂的載體,讓語文學科中的活動變成整體知識,在這樣美麗的過程中,兩個生命體——兒童的生命體與知識的生命體在追逐嬉戲,構成整體領悟的生命樂章,從而使兒童感受到了整體的生命意義。在這里,語文教學的價值被充分體現(xiàn)——那就是要讓學生經(jīng)歷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從無情到有情、從漠然到投入的學習過程,并在這樣的進程中獲得生命的成長。聽:“大雪、北風、寒流——這是冬爺爺送給同學們的禮物;滑雪、溜冰、跳繩——這是勇敢者的游戲;蟒蛇、螞蟻、刺猬——冬眠時,小朋友們可不要打擾他們!”“想嘗嘗這些石榴嗎?”“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開綠黃色的葉子向外張望,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它想說什么?它還會干什么?”“哇,比老師還厲害,用上了還有的……”這些有趣的引導,這么貼心的表揚,如此廣闊的想象空間,怎不讓學生愛語文?沒有純技巧的訓練,沒有生硬的提醒,錫師附小的語文課堂有的是情感的激發(fā)、情境的創(chuàng)設、情趣的提升、情操的培養(yǎng)。
為了更好地架起課內(nèi)外閱讀的橋梁,學校設立了每周一節(jié)的自主閱讀課。課前的拓展補充,有利于學生了解背景順利進入文本;課后的拓展延續(xù),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積累發(fā)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錫師附小始終努力追尋小學語文拓展課中——如雨入水、相融無痕的境界,即立足文本(文本特點、教學目標、情境中心)、立足師生(學生已知、教師個性),適時適度適量適情地引入文本背景、主題內(nèi)涵、留白資料等相關內(nèi)容,整合讀寫思的教學策略,從而達到深化感悟、促進建構的目的。從現(xiàn)實來看,拓展閱讀培養(yǎng)了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從本質(zhì)上講,這些拓展內(nèi)容的閱讀是為了重新構建成人文化與兒童文化的關系,為兒童文化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廣泛的機會,讓兒童沿著人類理想的路徑發(fā)展。
作為語文教學另一條腿的習作教學,錫師附小的研究也是風起云涌?!皩⑸钜肓曌?將習作指向生活”是附小習作教學的指導思想。錫師附小完成了《錫師附小習作指導綱要》,將一至六年級的習作教學目標體系整體化、序列化、精細化。比如,六年級第一學期“習作指導綱要”是這樣闡述的:1. 掌握在寫人文章時能通過具體的事例來反映人物的品質(zhì)。在事例的描寫時能注意對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描寫。2. 掌握敘事文章的寫法,敘事時能寫清事情的發(fā)展變化。學習在敘事時進行環(huán)境描寫。3. 熟練掌握寫景、狀物文章的寫法。寫景、狀物時能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習動靜態(tài)的描寫方法。4. 學寫參觀記、游記,能按時間、地點變化等順序來進行描寫,重點突出,并能適當加以抒情和議論。5. 在正確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能圍繞詩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展開合理想象進行描寫。6. 掌握使用正確的修改符號,從內(nèi)容、詞句、標點等方面獨立修改自己的習作。 7. 習作語句通順,結構清晰,中心明確,字數(shù)在500字左右。8. 養(yǎng)成寫日記或周記的習慣。由于要求更明確、層次更清楚、內(nèi)容更豐富,更貼近生活,訓練也更扎實,方法更靈活。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誦讀、摘抄進行素材的充分儲備;引導學生借助“定格美好瞬間、聆聽美妙原音、感悟體驗瞬間、刻錄感人片斷”等形式體驗生活;最后通過教師帶著一顆童心走進兒童世界,去激活學生豐富的儲備和深刻的體驗,最終完成習作教學的“如雨入水、相融無痕”。
樂學教育是一種“愛的體驗”、一種“美的追求”、一種“創(chuàng)造的激勵”,使學生充分體驗各種“大語文”實踐活動,盡情追求,不斷創(chuàng)造。品味了詩歌單元,就開展不同系列的“古詩誦讀”活動;領略了英雄人物的風采,就來講講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學習了科學小品文單元,就開展“智力大沖浪”活動;故事情節(jié)生動、人物性格鮮明的單元,一邊學一邊就組織課本劇的表演;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單元,一個個伶牙俐齒的小導游應運而生……學生們在豐富多彩的單元學科活動中,繼續(xù)著學習語文的高漲熱情,調(diào)動著自己的情感,挖掘著自己的智能,發(fā)揮著自己的優(yōu)勢,樂在其中,樂此不疲。
樂在其中,“樂”無止境
理想的學校是快樂的——不僅學生樂學,教師還要樂教。在錫師附小,你經(jīng)??梢钥吹竭@樣的情景:已是下班時間,可是在錫師附小演播廳里,青年教師研修班活動才拉開序幕,語文教師一個接著一個,你方唱罷我登場,將自己本月精讀的一本教育理論書籍的感悟和平時自己在教育實踐中的體會進行探討、碰撞、糅合。錫師附小的語文教師們,勤于思考,善于實踐,尤其是那種不斷自覺引入“源頭活水”的沖動和激情,讓自己快樂,也是附小的幸福!有教師這樣說:我時常靜靜反思那些涌動著生活氣息的實踐案例,在樂學教育思想的引領下,我的學生觀、教育觀、語文觀也不斷更新,我愿意,為了這種理想沖刺不止。
現(xiàn)在,樂學教育正在走向“樂學課程”。學校已成功申報國家級課題《小學樂學教育的深化研究——浸潤于兒童文化的課程開發(fā)》,該課題也是江蘇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十一五”重大課題《社會和諧進程中素質(zhì)教育新發(fā)展研究》的子課題,從“學科課程的文化理解模式”“綜合課程的動態(tài)生成模式”“校本課程的個性發(fā)展模式”“環(huán)境課程的生態(tài)和諧模式”四大模塊進行研究,以實踐研究為取向,優(yōu)化學校課程開發(fā)過程,引導學生在樂學中實現(xiàn)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促進教師在樂教中實現(xiàn)專業(yè)水平的提升,推動學校在模式建構中走向自覺的教育文化。在該課題的開題論證報告會上,國家督學、教育部課程改革專家組課題論證專家成尚榮先生指出:“這是一個好課題,它的提出基于現(xiàn)實,彰顯兒童的特性,建構了良好的整體框架,起點既有理論的支撐,又有具體的操作?!苯K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彭鋼先生認為“課題堅守兒童文化的立場,追求教育理想,是真正地走近兒童,發(fā)現(xiàn)兒童。關注兒童真正的發(fā)展,教師專業(yè)的發(fā)展是這個課題的價值體現(xiàn)?!薄督K教育》雜志編輯部副主任張俊平先生認為:“這個課題有厚度、有寬度、有深度、有高度、有溫度。它充滿文化的底蘊,讓課堂成為師生向往的地方,讓校園成為師生終身眷戀的地方?!苯K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王一軍先生認為:“這是一個有價值的課題,體現(xiàn)了歷史和現(xiàn)實的融合,成人文化與兒童文化的融合,實施校本開發(fā)體現(xiàn)兒童文化,在樂學教育理念下研究有創(chuàng)新。這是一個有深度的課題,從兒童視野建構課程,從分析獨特的兒童價值來詮釋課題,通過建構形成整體的課程的文化?!睂<医M一致認為,本課題在選題、研究對象的確定、課題規(guī)劃的設計和研究團隊的形成上都做了很好的思考和努力。我們期待通過課題研究能有創(chuàng)新,能表現(xiàn)文化,能把理論和實踐相融合,促進兒童的全面發(fā)展、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最終形成學校的教育文化自覺。
教育不是搭一個舞臺唱一臺戲,附小的語文教學從不刻意去追求轟轟烈烈的效應。學校不是制造和生產(chǎn)的工廠,也不是營銷的商家,錫師附小的語文教師們始終牢記把真、善、美的種子播種進孩子們的心田,去感動兒童,超越夢想!
(作者單位:無錫師范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