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勇
12月1日晴
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常常給我講一個故事,到后來這個故事我都耳熟能詳了。故事是這樣的:
在農(nóng)村生產(chǎn)隊大集體那個年代,有一撥人被抽調(diào)到外地修水利。他們吃住都在一塊。當然,吃飯是專門有人給做的。由于那個年代缺衣少糧,所以每餐飯都是限量煮的。飯煮熟之后就盛在一口大鍋里,大家就這樣自由去舀飯。反正是吃完了就舀。
因為人多飯少,所以每當飯端上來的時候,大伙就像餓狗撲食一樣沖過去舀飯。幾乎每個人都把飯盛得滿滿的,堆得像小山一樣高。惟獨有一個人,他叫悶狗,他第一碗飯總是盛半碗。大家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甚至笑他傻。
一直到一年以后,才有人發(fā)現(xiàn)原來悶狗是個聰明人。不是嗎?當那些飯盛得像小山一樣高的人好不容易扒完一碗飯之后想再去盛第二碗時鍋里早空空如也。而悶狗呢,吃完第一碗還可以盛第二碗第三碗。三個半碗飯頂一碗半飯。大家不難看出,悶狗看似愚蠢實際上卻撿了大便宜。
我們小區(qū)旁邊有一個菜市場,大約有20個攤位。其中只有一個老人家的菜最好賣。每天在他那兒買菜的人絡(luò)繹不絕。老人家的蔬菜種類齊全是其中一個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是顧客們都反映老人家特別大方。比如,你買他一斤西紅柿,在稱夠一斤之后他還會另外送一個給你。買其它蔬菜也是如此。比起那些斤斤計較的商販來說,老人家的行為好像是愚蠢的。不過,正是這額外送給的一個西紅柿、一根芹菜、一棵蔥不知暖了多少顧客的心,使他們下次再買菜時仍情不自禁地來到老人家的攤位前。
兒子學校門前有兩家商店。一個是胖女人的,另一個是瘦女人的。我去學校接兒子的時候總發(fā)現(xiàn)兒子喜歡跟胖女人買東西,而從來不見他到瘦女人那里買東西。我問兒子原因,兒子說,起初也跟瘦女人買東西的,但是幾次被她“吃錢”之后就發(fā)誓再也不去她那兒了。我問,怎么個吃錢法?兒子說,比如你明明給她1元錢,她卻死活不承認,說你只給她5毛錢。那胖女人不吃你們的錢嗎?我問。不但不“吃錢”還“送錢”。比如該找你3角錢她卻找你4角。兒子說。我看了胖女人一眼,她不過是40來歲的樣子,還遠遠不到老眼昏花的地步,那么胖女人屢屢找錯錢那肯定是另有原因的。
那位只盛半碗飯的悶狗,那位賣菜的老人家,那位開商店的胖女人,他們都是生活中的智者。智者,表面上看,他們是愚笨的。其實在這份愚笨的背后隱藏的是他們洞明世事的睿智。反觀那些只顧眼前蠅頭小利斤斤計較的人,他們才是天底下最愚笨的人。
廣西宜州市懷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