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全民雜耍計劃綱要

2009-01-19 05:33:24
微型計算機·Geek 2009年12期
關鍵詞:雜耍調酒獨輪車

睿 林

估計不少人看了這個題目會保持幾分鐘呆若木雞的狀態(tài),然后一邊打著呵欠一邊就直接將這22頁一翻而過。且慢!雖然“雜耍”確實是有些生僻,但請允許《Geek》在這里對這種無視我們勞動成果的行為稍稍地表示那么一點憤慨——因為這其實是一個相當有意義的課題,經過我們改良的現代雜耍不僅簡單易學,甚至也許能夠改變你的命運!

時下正是一個宅男橫行的時代,不少人選擇“宅”是有著深深的歷史原因的:要么是從小到大的那份懶,死活也不愿意動彈,哪怕是下樓下個館子都不樂意,情愿求人帶飯,如此一般的惡毒的“宅”是令人發(fā)指的;還有就是那種悶騷或者說清高式的,自己認為自己很特別,在家里宅著,拒絕任何外出活動,因為自己在家可以購物、可以聊天,可以玩玩Wii鍛煉身體……很多種宅的理由,共同造就了現在的宅男大軍。這些宅男們相當的“低調”,什么都不顯山露水,換句十幾年前還算流行的評價那就是很“酷”(現在還用這個詞那就是“土”)。其實這些宅男的內心不知道多狂野,他們也希望能夠讓別人了解自己,喜歡展現自己的才華(有沒有另當別論),但是又有那么一絲絲的害羞、一絲絲的不自信和一絲絲的本領不足??杀恼袀儼。瓦@么矛盾地度過一生……

為了解救這些宅男于水火之中,《Geek》眾編輯集體討論應該做一個能幫助諸位宅男露臉的專題。因為編輯當中不少人也曾經是宅男,經過很好的勞動改造后終于可以重塑自我、重新做人。我們不愿意看到更多的宅男橫空出世,所以就要進行“宅男計劃生育”政策。方式是趁著臨近圣誕和元旦,趁著各位所在的公司要舉辦年會或者茶話會什么的,在短時間內讓宅男們速成一些雜耍技術,一改往日低調的行事風格,在年會上做一回真正的焦點,擺脫自己的心理陰影,展現自己的狗熊,哦不,英雄本色。

《Geek》精挑細選了十個比較能夠提升個人魅力的雜耍方式,并將它們的學習方法加以歸納和改良,力求讓諸位達到一步登天、一蹴而就、一鳴驚人、一炮而紅的效果。諸位宅字輩的弟兄,沖啊!童鞋們,上吧!

拋接球

各位觀眾們(之所以要用觀眾這個稱呼,是因為本文的寫作過程本身就是一次表演活動)應該都見過在馬戲或雜技表演中總是充當配角的小丑吧?當你欣賞完整套節(jié)目之后,除了為大師們的精彩表演感到驚嘆之外,也千萬別輕易否定小丑在表演中至關重要的地位。有一個他們表演的節(jié)目你一定見過而且為之叫好,那便是你已看得煩得不能再煩的拋接球。

蝦米是拋接球?說白了就是用雙手同時拋接N個球(N≥3,N是整數),當然也可以拋酒瓶或者其他的東東,只要你拿得動并且技術到家,它們都能在空中跳起美麗的舞蹈。盡管拋接球只是一項余興節(jié)目,不過缺少了它可真的會使節(jié)目黯然失色。估計諸位沒見過專門的拋接球雜技表演,其實這項節(jié)目挺內涵,就像雜技基礎一樣是逃不了的訓練。為了讓你能從宅男的陰影中擺脫出來并去贏取“這人還挺有趣”這樣的評價,練好拋接球倒是一條捷徑,這可是讓你露臉的一個十分快捷的方式哦。什么?你覺得這簡單得不值一提?看來《Geek》不得不好好地教育一下你了,教你練習這項再“簡單”不過的雜耍技術,在思想上完全打擊你的自負。不信的話來試試看吧。

首先當然是要準備一下道具。具體想要用什么玩,《Geek》當然不能強求你(如果你像非得準備了老師指定品牌的文具才敢上學的小學生一樣聽話的話,那么我們就要求你用保齡球來練習),皮球、網球什么的都成,但如果你整出氣球這樣的玩意來練習的話,為了不讓你在公司年會上被領導和同仁們用唾沫淹死,我們建議你還是考慮生命安全優(yōu)先一些,“不要太偷懶哦!”

練習是分動作進行的,你需要把雜耍拋接球的各個組成動作分別練習,待輕車熟路了以后再進行整體運作。聽起來蠻容易的吧,呵呵呵。第一步,單手單球拋接訓練。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你要對單手的拋接能力進行反復鍛煉,當然雜耍的拋接要求和扔手機大賽的那種拋接沒法類比。雜耍拋接球對拋出的力度和角度都有比較的嚴格要求,固然你的手不能像網球發(fā)球機那樣發(fā)出固定路線和力量的球,不過看過國慶閱兵儀式的你總應該要求自己向那些方隊GG們的一致性看齊。以右手為例,右手單手持球,心態(tài)放松一些,千萬別激動,然后緩緩地抬起手來,當手滑過右胸前的時候向右上方輕拋出球,在球行至最高點剛剛開始下墜之時,移動右前臂至身體外側接球,如此一次單手拋接練習就順利完成了。左手的練習自然是反向進行的(這點道理估計以大家的智力應該都能領悟到)。至于球的高度汝等可以自由選擇,當然別太夸張,畢竟這一階段主要是在培養(yǎng)你對力度和角度的整體把握。多訓練幾次,當你覺得拋出球的力度和角度都開始均衡和勻稱,接球的時機和成功率均比較穩(wěn)定的時候,這項分支練習你就及格了。

第二步,單手雙球拋接訓練。一個手拋接一個球那是連3歲小朋友都會做的事情,作為一個身心發(fā)育健全的成年人,你對自己的要求當然應該比小朋友高那么一點點。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你需要一只手拿兩個球進行循環(huán)拋接,仍以慣用的右手為例:握住兩個球,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來控制第一個球的運作,第二個球則由無名指和小拇指搞定,你需要做的便是按照第一步里面的方法拋出第一個球,待第一個球升至最高點時用同樣的力氣和角度拋出第二個球,然后用最快的速度移動右臂至身體外側去接第一個球。別以為剩下來你只需要把第二個球接住就0K了,第二個球當然是要接住的,不過接住之前你仍需要將第一個球按照前面的方式拋出,然后循環(huán)地進行拋一接一拋一接的運動,直到你覺得空中兩個球組成的循環(huán)看起來就像一道圈的時候,那就是你基本上搞定這關的boss了……

第三步,雙手雙球拋接訓練。已經開始接近于實戰(zhàn)了,在這里其實沒什么太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因為力度和角度通過前兩個步驟的練習你應該已經掌握得差不多了。在這里你需要注意的只是三點(嗯,《Geek》今天只講三點):一是左右手的拋接力度和角度一定要一樣(方向當然是相反的);二是球的軌跡千萬不能交叉造成碰撞;三是盡量拋得低一些,以眼睛為拋球的最高點吧,否則你會因把握不好而滿地亂爬著找球。

最終步,雙手三球。哈哈,終于到了實戰(zhàn)階段了,把這步搞定你基本上就達到上臺的最低標準了。用右手握住兩個球而左手拿著一個(如果你是左撇子或者有別的習慣那么這句就反過來看),先拋出右手的一個球,待此球越過鼻子的時候拋出左手的球,然后用左手接住第一個球并立刻用同樣姿勢拋出右手的第二個球,此時如果有人給你照張像的話,那便是左手剛接到一個球,右手馬上要拋出一個球,而還有一個球正在空中飛著……接下來你應該明白怎么做了吧,只要使三個球在空中循環(huán)轉圈就好了,節(jié)奏自然由你來掌握,用最近比較流行的一句話說那就是:和諧。

至此對于拋接球的訓練就結束了,如果你能夠扎扎實實地通過這四關,相信你應該能在年會上玩出一回比較精彩的拋接球表演。當然這只是基礎中的基礎,想要玩出花樣那可沒這么容易,真正的拋接球高手能讓球在空中走的弧線更加的美麗和協(xié)調,還能拋出各種各樣的形狀或者

同時拋很多球??紤]到各位也都是初學者,湊湊合臺玩三個球就不錯了,能讓公司的領導和美眉大吃一驚也就行了,總不能真的指望人家馬戲團的星探看上你吧……

騎獨輪車

如果說拋接球是一項技術活的話,那么騎獨輪車可就不單單是技術活了;如果說拋接球主要是上半身的運動,那么騎獨輪車可是項全身運動;如果說拋接球宅在窩里也能練習的話,那么騎獨輪車的訓練會把你童接拖到戶外去;如果說拋接球失敗的話你最多是趴在地上到處找找球而已的話,那么騎獨輪車一旦失敗那后果可是會讓你感到相當的郁悶……

作為新一代的宅男,要在年會上表演騎獨輪車的想法還是很有創(chuàng)意的,華麗的蹬車舞步和速度感當然會大大地刺激觀眾們的腦神經,滿足你想要出風頭的心態(tài)。伴隨著美眉們的尖叫,相信你會從此擺脫宅男生活的苦悶而轉向陽光燦爛的日子。從鍛煉的角度來說,騎獨輪車能很好地鍛煉平衡及神經反射能力,還可以促進小腦發(fā)育并帶動大腦發(fā)育,增強心肺功能,簡直是童鞋們最為合適的身體智力開發(fā)運動。想練練嗎?來折騰吧。道具方面,你當然要準備一輛獨輪車,有米的可以去淘一個,也是分型號的哦,常見的為16寸、20寸和24寸的,就和自行車是一樣,大概150元以內就能搞一個一般的了,好的當然更貴點。如果你缺米,把你老爸的自行車改裝了當然也沒有問題,只要登上了能跑而且安全,怎么著都行。不過改裝的時候別忘了好好模仿—下專業(yè)獨輪車的座位,別粗心大意地就直接整個普通自行車的座位弄上去,那樣你會死得很慘——至于為什么,到后面你就會知道了。至于訓練地點,《Geek》建議去雙杠下面練習,畢竟當你四肢離地的時候你會本能地想要用手抓住什么,在雙杠下面練習可以讓你避免一開始因瘋狂栽倒所帶來的恐懼感。騎獨輪車的訓練也是按照分支技術動作進行的,當然也是從基本訓練到整體訓練,現在就開始恐怖的地獄特訓!

首先是上車訓練。不用解釋了,這可是基礎中的基礎,不能順利地上車那意味著這項特訓要就此打住。上車是比較麻煩的,用一只手扶住雙杠(找不到雙杠的那就扶著墻吧),然后慢慢地將獨輪車的鞍座放到屁股下面,人車之間的夾角保證為30度。這個時候坐穩(wěn)了深呼吸—下保持心情平靜,進而把一只腳放在靠下的腳蹬子上并把著力點放在這里,慢慢地把全身的重心轉移到鞍座上,然后緩緩地將另一只腳跨上腳蹬就0K了。不過別急著下車,在車上多呆一會找找感覺,保持并記住這種平衡感,慢慢地你就會發(fā)現心里面已經沒那么緊張了,就像考試前恐慌得睡不著覺而上了考場心情會慢慢穩(wěn)定的感覺。不過坐穩(wěn)了也別囂張,當心不小心摔下來破了相哦。

在車上感覺還不錯吧,不過想到下來你覺得如何呢?不怕的話直接跳下來,不過那難度系數可是挺高的??茖W的下車方法還是訓練一下來得靠譜,咱們可要追求和諧。下車的時候就要靠前面提到的獨輪車專用鞍座了,這個較長的鞍座是便于騎車者下車時用手使力的,下車時你只需要用手抓住鞍座的最前方,然后緩緩地下降身體重心,然后從車后方跳下就成。說起來有些簡單,不過節(jié)奏的把握可是很重要的,把下車的技術練好了就意味著你摔倒的幾率下降了,畢竟在危急剛刻下車就像用電腦的reset一樣來得徹底。

搞定了上下車之后,你就要開始在車上找感覺了,這個過程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平衡感和蹬車的訓練,搞定這兩項你就很接近用獨輪車飆車的境界了。首先你要在車上才行,找個和你關系不錯的家伙當陪練,讓他/她/它在你身邊扶著你的手,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在保持平衡的狀態(tài)下慢慢地用腳蹬車。為了讓身體的平衡更容易獲得,《Geek》建議你將身體向前傾斜一點,循序漸進地慢慢向前行駛,想要飆車當然先得要一圈一圈地慢慢來。整個過程中你的手要老實,亂動的話會立刻因為不平衡而摔倒。對于陪練的要求:一要有耐心,因為像這樣緩緩的前行大概需要整整兩個白天才能看出成果。二要有愛心,當你不慎滑倒擺出一個狗吃屎的pose時,他/她/它總會比較溫和地把你拉起來,因為你可能要吃屎若干次。

當你能夠脫離陪練自己跑起來,那就證明你已經基本練成獨輪絕技了。不過出于安全的考慮,《Geek》還是要羅嗦兩句。首先便是選擇的場地盡量要平整,畢竟你不是開著帕杰羅到處亂跑;其次就是盡量準備好護膝和護肘,畢竟你不是變形金剛:最后便是上車前身體盡量運動一下做好準備,畢竟你不是一按電門就能運行的。其實還有一個前置的鍛煉項目我們一直沒有忍心給你說,主要是怕寫在本篇一開始會打擊大家練習的積極性,現在各位已經上了賊船,俺們就偷偷地小聲說說:在所有的訓練之前,先做好抗打擊訓練……

至此騎獨輪車的特訓就完滿結束了,各位童鞋除了認真按照教程練習之外,思想上一定要有堅毅的精神,特訓前看看《阿甘正傳》這樣的勵志片鼓勵一下自己,身體上最好吃飽喝足,別疲勞駕駛,至于嚴禁酒后駕駛什么的就更不必多說了——國家最新的規(guī)定是醉酒駕駛要拘留15天,是否涉及獨輪車這個領域我們就不得而知了。如果你想當個超男挑戰(zhàn)自己,《Geek》可以為你提供一個項目——騎獨輪車的同時拋接球??傊蠹野踩谝?,拉風第二。

踩高蹺

在常人的眼里,踩高蹺是一種民間藝術(換言之就是鄉(xiāng)土氣息濃厚),每逢喜慶節(jié)日總會有人來踩高蹺助助興,不過如果你仍然把高蹺當作單純的藝術表演那可就太out啦。時下的高蹺也被人當作體育鍛煉來進行,這項集表演和鍛煉于一身的運動都快成了風靡大江南北的時尚了。宅男一般都有個特點:自己喜歡宅,但卻又自認為是走在時代前沿的時尚人類?!禛eek》估計很多宅民都對高蹺持輕蔑的態(tài)度,認為這種老掉牙的活動是土氣,不過當有一日你的美眉對你說“葛格,你會踩高蹺嗎?我們可都會哦”的時候,我們難以想像你的臉上會出現什么樣的表情:是吃了蒼蠅還是吞了蛤蟆呢?高蹺能夠成為一種全民皆宜的鍛煉工程當然離不開高蹺活動開展的便捷性,你只需要找兩根有踩踏處的棍子就算是把道具制備齊了,既不用花錢出血,DIY起來又特別的容易,備一對在家里也算是項家用娛樂設施。不過作為初學者來說,高蹺的選擇還是要以標準為主,弄一個可以方便調節(jié)高度的高蹺是再好不過的,這樣便于各位可以循序漸進的練習。關于練習場所倒不用說得太多,相信不會有哪位讀者心血來潮跑到懸崖邊上、大橋沿上、珠穆朗瑪峰尖上玩這玩意,那簡直就是玩命。選擇路面平整而且兩側有墻壁的地方練習比較好,當然要盡量選擇兩側墻壁距離比較接近的,這對于開始站穩(wěn)的練習至關重要。

練習高蹺其實不算是難事,主要原因是高蹺沒有什么太高難度的技術動作,童鞋們可以循序漸進一點一點開始練習,從較低的高蹺開始逐漸向很高的高蹺靠攏。這就像是女同胞們穿高跟鞋,一開始總是那么的不習慣,走著走著也就順理成章了。踩高蹺算不上是一個技術活,積累經驗算是其中的奧妙。首先《Geek》建議大家先用低一些的高蹺來試試,具體高度嘛,讓腳距離地面80厘米就差不多了吧。當然如果你整到了可

以自由調節(jié)高度的專業(yè)高蹺那就更容易操作了。在這個相對較低的關卡,你只需要站穩(wěn)即可,通過站穩(wěn)培養(yǎng)一點自信心,同時也打好基本功。緩緩地走到高蹺上——當然你不能跳上去,新手的話建議靠著墻根,一只腳先放上去并用手抓緊高蹺,當覺得單腳能把握使上力氣的時候迅速把另一只腳踩上去。剛開始也許會覺得相當的恐懼,不過只要能夠立即用四肢協(xié)調操作是不會出問題的。如果一旦感覺平衡出現問題,你可要立刻跳下來,別傻傻地站在上面等著面部率先著地,那也忒慘了啊?!禛eek》剛才建議諸位在兩側均有墻壁的狹長窄道練習上下動作,因為直線型的窄道會助于你快速找到基準點并使得自己對照基準點迅速找到平衡感,就算出現站立不穩(wěn)的情況也便于即時扶住墻壁。慢慢地你便會開始適應這樣的高度,同時也不那么害怕。這里有一個需要注意之處便是手的握法,切記千萬不要反手來握著高蹺上端,因為那樣會非常容易使不上力氣,從而讓你做一次華麗的“劈腿”(請理解得純潔一些)。手要正著握,手心向內,如果感覺腳下有些不太穩(wěn)當那就手腳并用調節(jié)—下。總之一定要站住,克服心理上的恐懼感很重要。當然要是你的悟性好,踩著走兩步那更是再好不過,不過還是那句話:高蹺有風險,走路需謹慎。現在你可以換個稍微長點的高蹺或者把高蹺調節(jié)得高一些來進行訓練了。第一個階段把平衡感練好并克服恐懼感之后,踩這根高蹺應該算是駕輕就熟。剛開始走會慢一點,因為你必須要找到腳下和手上的協(xié)調感,一旦把“共同進退”的感覺練出來了那就差不多了。不要走得太快,慢慢來比較好,有不少人喜歡用繩子把腳綁住,這樣做其實也沒什么問題,不過對于咱們這些初學者,為了各位在危急時刻能夠更快地從高蹺上跳下,同時也是為了鍛煉手上的感覺,《Geek》建議還是踩上去就好了。要是真的綁死了,就怕你心里更犯怵:我怎么下去啊!

當你能夠做到健步如飛的時候,那就是開始走曲線和弧線的時機到了。要說能踩著高蹺走曲線和弧線,其實本不是什么特別困難的事情,無非是前進的時候身體傾斜些,這個過程中手的作用很重要,把握每一次步伐的步長是很關鍵的——其實踩高蹺就和走路一樣,當你適應了這兩根細長的棍子以后,你也就覺得和走起路來沒什么太多不同了,無非是滿足了一下你高人一等的愿望。不過開車轉彎時還得降檔減速呢,你踩著高蹺走彎路自然也稍微慢一點,因為“劈腿”現象在拐彎時更容易發(fā)生。

最后要提及的是花樣高蹺表演,說白了就是踩在高蹺上做一些平時的動作例如下蹲、跑步甚至跳躍,鑒于大家也都是業(yè)余愛好者,沒有長期從事這項運動的打算也就不把童鞋們往火坑里面引了。淡定地把走動練好就成,別追求那么多邪門的。如果你有時間倒是可以找?guī)讉€死黨跟你一起練,熟練了之后玩玩高蹺版的兩人三足什么的。不過這也挺危險的,摔一把也夠慘。高蹺的練習講究熟能生巧,想要練好這個,踏踏實實先!

頂碗

頂碗是一項傳統(tǒng)的雜技藝術,相信各位宅男再怎么宅再怎么沒見過世面也應該在電視上看到過雜技演員頂碗。當然看得多了各位心里一定有這么一個潛意識:這種表演很常見,一定是一項簡單的活動。不過話可別說得太滿哦,這項看似容易的表演其實不如諸位想像的那么平淡,也就是趕上“物不稀所以不貴”——大家見得太多的原因,頂碗這門藝術才如此地被人所輕視。為了讓大家能在年會上露一把臉,也為了保護這項歷史悠久的民族文化遺產,作為本次雜耍速成計劃的必修課,《Geek》要給大家普及一下頂碗的練習方法。大家乖乖坐到座位上,老師要開始講課了。

頂碗所需的道具非常簡單,準備一個碗,同時你的腦袋還健在就行了。碗的大小大可以不那么苛求,根據腦袋的大小來定吧,如果你是哆啦A夢那樣的大頭那就準備一個吃面的海碗,如果像國產動畫里面的“小頭爹地”那樣小的腦袋,拿個裝醬油的小碟也成。一開始練習先選碗底比較大的,畢竟那樣會相對穩(wěn)定些,因為大家都是初學者。另外也請準備一個繩子,布條最為合適,這當然不是當你練習受阻或失敗的時候郁悶自裁用的,是為了大家一開始先把碗綁在頭上熟悉感覺用的,還有就是……唉算了,還是不說了,本來想讓大家準備演出服裝和跳舞用的鞋子,但想到大家也不是什么專業(yè)人士,喜歡宅肯定不愿出門給人家跳個頂碗舞看,所以先暫時就此打住吧。如果各位能把頂碗練得爐火純青,那么再自行找個舞蹈老師學跳舞好了,《Geek》就不負責了。

練習一開始就要把碗的感覺找到。練之前先看看自己準備的那只碗,告訴自己:從現在開始我就要和這只碗互相找感覺直到和諧了。把碗放在腦袋上(用頂這個詞也OK),注意放的位置,一定要放在頭頂的正中間,就算你的腦袋不那么圓你也要放在正中間。因為如果你放得不夠“標準”,一旦用繩子綁住固定或者順利頂起的話,長時間下來你的脖子一定會向主人提出抗議的。把碗放在正確的位置,然后用備好的繩子將碗固定,至于怎么綁,就用不著《Geek》細說了吧,總之就是在勒不死的情況下能讓碗固定住。不過建議不要綁得太死,稍微留那么一點余地,不然的話碗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會嚴重影響你的練習感覺,畢竟咱們是要用腦袋項碗而不是用繩子把碗綁在腦袋上(把碗綁在腦袋上的貌似是《太閣立志傳》里的秀吉猴子……)。總之,綁繩子是為了不讓碗掉下來而不是為了單純的輔助固定。待這些都準備妥當了以后,你便可以開始練習頂碗了??赡芤婚_始它會在頭頂亂溜達,放心,因為有繩子存在它是不會掉下來的。不過不掉下來可不是你的目標,你要讓它在頭頂上穩(wěn)穩(wěn)當當地不會亂跑才可以,這就需要你通過身體的動作變化來調整。慢慢地你會覺得這個碗開始穩(wěn)定了,那就是已經找到了感覺。

下面的過程就是要換大一些的碗來進行,方式自然還是同上?!禛eek》還是建議先用繩子綁住,因為一旦出問題把碗弄碎了,當家的那位也饒不了你啊,下午吃飯沒碗整了總不太好嘛。換了規(guī)格不同的碗感覺又會不一樣了,你又要重新去找相應的感覺,不過這對你來說應該不是難事,有了前面的經驗,會很有狀態(tài)地去適應。記住每一種碗的感覺,做到當碗一頂到頭上,在2—3秒鐘內你就能順利地達到平衡,如此一來你頂碗功夫的基本功就算是完成了。當然這只是基本功,要達到真正的爐火純青還遠著吶。

當你把碗頂好了以后,就可以慢慢開始練習頂著碗走路跑跳了。畢竟光把碗頂在頭上是沒什么好玩的,拿這個去表演自然是會得到一片噓聲,表演時還需要走動走動擺擺pDSe才顯得功夫到家嘛,總不能一開始表演就杵在那里像個樁子一樣。走動的時候建議你試著不要綁繩子進行,因為那樣會大大降低頂碗走動的難度。只要大家懂得如何控制,就算走動時出現意外情況也可以及時進行調整,或者用手接住掉下來的碗。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對脖子的控制。如果說單純地頂著只需要讓碗不掉下來的話,那么頂著走動則要求不僅不掉下來,而且要走得自然而又協(xié)調。

所以走動時一定要保持脖子同身體之間的相對靜止,就算是動也只是微微的調整,而頭則更要平穩(wěn),目視前方絕對不能歪斜,否則很容易造成碗毀腳疼的情況(腳丫子會被砸到,幸虧現在不是夏天)。在這里最大的難點就是既要保證行走的平穩(wěn),面部表情什么的還要表演好,一副緊張的神情去頂碗會立刻讓觀眾看出你的功夫還只是幼兒園水平,勤加練習自然是少不了的。

至此,相信大家應該已經了解學習頂碗的大概步驟和方法了,至于怎么表演那可得各位自己構思了,如果你的技術到家,頂著碗能跳繩,頂著碗能蹦極,頂著碗能吃飯還能把吃完飯的碗摞上去,甚至頂著碗能倒立什么的,我們當然有濃厚的興趣欣賞一下各位的杰作。

吐火

相信大家孩童時代都比較喜歡看動畫片,當看到動畫中有能夠吐出火焰用來攻擊的角色時會不會有些熱血沸騰呢?據說某人小時候就很喜歡《變形金剛》里的機器恐龍嚎叫還有《葫蘆娃》里的第五號火娃,一看到它們用吐火攻擊就像上了弦一樣興奮異常,當時幼小的心靈覺得這是一種威力極大而且相當華麗的攻擊方式,幻想著哪一天自己也能使出這樣的招式去對付討厭的總是愛留作業(yè)的長相又特別難看的還結過婚的美術老師,Hohoho……

孩童時代的夢想現在有可能成為現實了哦!其實倒不是吐火這種招數剛剛被開發(fā)出來,而是作為成年人,可以更加大膽地去探索—下吐火的奧秘。在川劇里,變臉和吐火都是令人叫絕的技術,為了讓各位宅男能夠好好地在年會上表現—下,《Geek》本打算讓大家玩玩變臉震驚全場觀眾,可是一打聽人家變臉的藝術表演貌似是國家機密,《Geek》總不能在祖國六十年華誕的時候搞間諜活動吧?所以還是把不絕密的吐火絕招介紹給大家吧。介紹之前要說明的是,練習這套必殺技可是有危險的,大家一來要小心嘗試,二來最好在專人的指導下修煉,我們在這只是簡單地講講原理。

吐火教學首先要說明的是道具的準備。需要準備的東西并不多,煤油是必需品,因為要把火點著當然需要燃料,煤油就是吐火表演中最為關鍵的道具,至于從哪里弄它,問老爸老媽老婆老公奶奶爺爺哥們姐們或者上淘寶等等都行。對于所準備的煤油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提示:那便是煤油成分一定要純,千萬不可參雜了汽油或者其他易燃物,一旦煤油不純很容易出現吐出的火勢難以控制的局面,我們簡直不忍去說那有多慘了,諸位猛士切記切記。其次就是準備一些水,自來水就行,水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便是用來練習吐霧(下面會說明),其二是為了漱口,其三便是緊急情況下的滅火工具。吐火當然要準備火具啦,用木棒即可,當然要盡量選擇那種易于燃燒起來的木棒,而且木質要盡量的疏松,最后發(fā)必殺的時候用得到(吸油)。練習這項必殺技就像玩RPG,慢慢的積攢經驗值提高等級后就能學會了。

出于從人道主義和各位的實際能力的考慮,我們建議大家先練習吐水??v然水不能作為火焰的燃料讓你秀把吐火,不過搞不定水你可不能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吐水練習是基礎中的基礎,不能夠很好地掌握吐水技巧,相信讓你沖著火焰去吐煤油估計你也會相當的恐懼。在吐水的要求上,一定要把水吐出霧氣狀才算過關。別認為這是一項十分簡單的事。如果說12月底要開年會的話,建議你在10月初就開始吐水訓練。因為想要把液體吐成霧氣狀真的很難、不吐成霧氣狀那么火種會因為受到的燃料不均勻而無法成火柱狀噴出,而沒有20來天的訓練時間根本無法達到噴霧效果。畢竟大家的嘴巴不是天生的噴壺,有時甚至會練得口部的肌肉相當酸痛,就連吃棉花糖的力氣都沒有,說話也能讓你難受半天。沒法子只好忍著吧,誰讓咱們要練絕技呢。

把水吐得差不離了,應該就可以開始練習吐煤油了,當然你也要把煤油吐成霧氣狀的才可以。好,最后來實戰(zhàn)一下。把準備好的木棒在煤油中好好蘸下,

當然只是在木棒的尖端,手持的地方不要沾上易燃物,否則你會在吐火的同時送個“烤豬蹄”過去。然后就是用塑料袋將煤油包好放入口中,包的方法則是盡量讓塑料部分保護口腔內壁,而煤油則集中在易于使力的區(qū)域,因為你要用嘴巴控制噴吐煤油的動作。只要你覺得煤油吐出去的力度可以控制,那就證明你已經適應了。將火把點著,小心舉著,熟練地按照前面吐水的方法將煤油吐向火把尖端即可。整個過程要非???,快到眨眼工夫就把煤油全部吐光,霧狀的煤油同火苗相碰撞,然后飛出一條火龍,那便是成功的一次吐火了。在真槍實彈的吐火中,諸位一定要注意:在眼前的火苗尚未熄滅之時,一定要保持呼氣狀態(tài),即不停地做出吐火的動作,就算只剩下火柴棍那么大小的火苗也要如此。這樣做來是為了保證演出效果,把吐火動作做到最后刻是敬業(yè)的要求,更重要的則是保護自身的人身安全。因為若在火苗仍燃燒的情況下吸氣,非常容易出現氣態(tài)的煤油混著空氣一齊沖面部而來,導致火龍逆行的不良后果,輕則灼燒須發(fā),重則毀掉你那俊俏的小臉蛋。

另外也許有童鞋會問:不小心把煤油當可樂喝了怎么辦?首先不要慌張,馬克思教導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你喝下去的煤油還不怎么多,那么趕緊多喝點水催吐,爭取早日排出煤油,應該是沒有大礙:如果你咕咚咕咚整下去一大截,那么趕緊跑醫(yī)院趟吧,大夫會救死扶傷的。

吐火是有危險的雜耍表演,大家要謹慎嘗試,如果還有別的看家本領也就盡量不要練習這個絕技啦。不過如果很有自信能練得好,那么多練練長長經驗值,升級了以后學會新必殺技,我們也會為你高興的。

轉碟

這是一項傳統(tǒng)得不能再傳統(tǒng)的項目了,據說自其創(chuàng)立至今已經有差不多2000年的歷史,也算是雜技界的老前輩了。從發(fā)掘出的歷史文物中例如一些雕刻品或者繪畫作品上能看到有一個小人用一根棍子頂著一個盤子轉,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早在秦漢時期甚至更早,劉備、關羽、藺相如、廉頗這伙人就看過轉碟這項表演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雜技的表演方式也在不斷發(fā)展,古時候雜技演員一次只能轉一個盤子,再多就玩不轉了(這是從出土的文物里面所看出來的,因為沒有一個人轉多個碟子的畫或者雕刻品,當然這也是不完全統(tǒng)計)。而時下咱們能看到的雜技轉碟可謂相當眼花繚亂,不僅是一個演員用雙手能夠同時轉10多個碟子,而且腿也不閑著:幾個人岔開一個人站在另一個人身上組合成一個合體變形金剛……對此我們不僅僅是贊嘆,甚至還有點個人崇拜:這簡直是忒高超了。

介紹這么多不是為了別的,是首先把各位宅男練習轉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練好轉碟你會有多少機會露臉啊,能吸引多少美眉的目光啊,能賺到多少掌聲啊。而且轉碟的道具又非常簡單,如此百利無一害的好事情是絕對不應該放過的!好了大家可以開始準備道具啦。

首先便是碟子,當然如果你大腦運行還算正常的話,可干別找那種放清蒸魚的盤子,一來這么大的盤子讓人看著都覺得懸,二來這種盤子也不是圓的啊。選擇轉碟的盤子有一個基本原則,那便是要選圓形的,不是圓形的那只有摔碎的份而無論如何都是轉不起來的(除非你的手和腦能

達到機器一般的精準無誤,專業(yè)演員能夠克服非圓形碟子的轉動困難)。其次當然是選一根桿子。轉碟所使用的桿子不宜過長或過短,因為太長你會難以把握盤子的走向,太短又會使得雙手很快就疲憊不堪。所以《Geek》建議選擇一根一米長左右的桿子是最為理想的,即易于控制又比較節(jié)省力氣。桿底的形狀沒有什么要求,不過大家作為初學者還是使用圓底更容易上手一些,當然若實在找不到這樣的桿子的話,稍微帶一些棱角的也能將就。如果諸位有一定的手工藝功底,整上4至5根筷子用結實點的膠帶紙纏得緊一些應該也成,不過這種桿子可一定要制作得筆直,否則你轉起盤子來會像用本本的觸摸板玩CS一樣一點準星都沒。關于桿子的問題還沒結束呢,粗細問題還是要說明一下。前面也提到了筷子那么粗細就好了,太細的事倍功半,太粗的話那也太取巧吧?把家伙準備好,大家就可以開始行動了(聽起來怎么像是要搶銀行……)。

《Geek》所要傳授給大家的轉碟技術僅僅是轉一個碟子而已,同時轉N多個碟子那是專業(yè)雜技演員的事情,咱們這種業(yè)余分子還是不要湊熱鬧了。打碎了盤子倒是小事,動輒練習好幾年會影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開始轉碟選擇一個稍微小點的盤子練習,小盤子因為重量較輕而且受力點在相對較小的盤面積上,所以比較適合初學者折騰。諸位一開始可以坐在床上練習,盤腿在床上坐端正,用手先抓住桿子的中間偏下位置頂著盤子。這樣做是為了當盤子落下時不會摔在地上而一命嗚呼(如果實在是缺乏信心的話可以用塑料盤子,不過那給人的感覺也太山寨了),而且在床上盤住腿也會很好地固定下半身,保持不會亂動而導致手上的感覺練得不夠扎實。而從抓桿子的中部偏下位置開始練習則是出于由易到難的考慮,畢竟稍微短點的桿子還是相對好控制一些。雖然短的桿子也會使得你的手部肌肉更加疲憊,不過循序漸進的方針還是耍堅持的。轉碟的技巧要點是在尋找碟子的重心并用手轉動桿子使得碟子困離心力跟著轉動,這就需要各位用雙手去努力感覺了。一開始先尋找碟子的重心,當你感覺你用桿子能夠很好地控制盤子的走向時,那足以證明你開始同重心接近了。當你覺得盤子雖然不那么穩(wěn)但是已經可以在桿子上堅持一段時間,那意味你已經找到重心的所在并能夠條件反射式地調節(jié)了。接下呆便是轉動盤子,在找準重心的前提下,輕輕的用手腕轉動桿子,在保持碟子穩(wěn)定的基礎上緩緩轉動。可不要整的像拉磨那樣的幅度,在轉碟時,手腕的轉動幅度是非常小的,但手持的桿子以及頂端的盤子則擺動很大,有一種四兩撥千斤的感覺。不停地轉動,使得桿頂同盤子之間的摩擦力能讓盤子因離心力的影響而轉動。當你能夠穩(wěn)定地讓碟子轉動那么一小會,你就已經練得基本到位了,余下要做的自然是進步的鞏固工作。

轉碟就像高蹺一樣,是完完全全的經驗技術,慢慢的熟悉感覺至關重要。能夠單純地做到轉好一只碟子就算是不錯了,要求大家一邊跳舞一邊轉碟什么的顯然是不太現實,諸位也別幻想著一口就能吃成胖子,先練好一只碟子再慢慢地向更高級別進發(fā)吧。如果你真的那么執(zhí)著而練成雜技演員一般的水準,可別忘了《Geek》的啟蒙功勛啊。

花式調酒

花式調酒可是一個新興事物,咱們中國人一般都比較內斂,很少表達出心靈深處的那種野性和瘋狂,所以花式調酒雖然在美洲大陸火了那么多年,咱國人仍然是難得一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民性格的改變,時下的中國人也開始喜歡刺激而又華麗的美式文化,而美式文化中的那份自由和輕松感是最讓人們迷戀的,花式調酒便是其中非常非常好的代表。

在早些年酒吧都難得一見的時候,想看到花式調酒這種集雜耍和實用性于一體的新鮮事物那簡直比不死命打通超級馬里奧還難。而在時下的國內各大城市的酒吧或者公共場所,你時常會看到一些身單力薄的小伙子用魔術般的手法玩著手上的幾個酒瓶,做出華麗的動作然后將一杯近平完美的雞尾酒送上,除了對其漂亮的身法感到贊嘆之外,美味的雞尾酒也令人心曠神怡。你想不想也這樣拉風一把,在年會上為諸位貴客作出雜耍一般的表演再奉上美味的雞尾酒呢?給出肯定回答的童鞋們接著往下看吧!

所謂花式調酒,要分為“花式”和“調酒”兩個層面來解釋。“調酒”當然是調制雞尾酒了(什么,你還不知道雞尾酒是什么?建議先學習雞尾酒的定義和組成先),調制的手法自然是相當重要的,在花式調酒的訓練中,“調酒”和“花式”同等重要,所以說無論你雜耍的效果怎么樣,調出來的東西可一定要能喝才行,別花里胡哨地折騰了半天,弄出一杯味道極其令人發(fā)指的玩意來。而說到“花式”自然是《Geek》接下來要介紹的重中之重了,畢竟本次的教程是針對雜耍的嘛。不過“花式”也并非完全同“調酒”脫離,很多花式的動作其實也是調酒動作的一部分,只不過表現得更夸張更華麗一些。

練習花式調酒當然要準備酒瓶啦(也可以用雪克杯,在形式上顯得更“專業(yè)”一些),盡管在實戰(zhàn)中用的是裝有酒的瓶子進行操作,不過大家開始還是安分守己地用空瓶子練習來得更加穩(wěn)妥一些,隨著手感慢慢的提升再用整瓶酒來折騰?;ㄊ秸{酒的動作講究花哨而又非常協(xié)調,沒有太固定的套路動作,但是看起來卻是井井有條。首先當然要把拋接瓶子練好,練習方式其實就和咱們一開始介紹的拋接球一樣,在熟悉瓶子重量的基礎上掌握手感。在這里倒無需像扔球一樣那么固定化,能很好地拋出并接住瓶子就已經很不錯?;ㄊ秸{酒的拋接動作比通常的拋接要華麗得多,最為常見的當屬下面三個動作:用手伸到背后另一側去接、雙手交叉拋接、手臂向后彎曲拋出從前方接住。這三個動作沒有一個是省事兒的,每一個都需要練習很久才行。其中要著重提及—下的是手臂后彎曲拋出并在前方接住這個動作,這套動作非常見功夫,你要把手甩起來才可以,整個手臂就像甩起來的跳繩,有一個明顯的上揚后的回力動作,然后迅速在前方接住落下的酒瓶,整個過程渾然一體,異常的華麗。

緊跟著便是步伐和身體移動的訓練。單純的拋接是不會得到人家的欣賞的,你還需要配臺音樂的節(jié)奏作出相應的腳步和肢體動作。最常見的肢體動作便是轉圈和橫向身體移動步伐。如果不是讓你玩花式調酒,恐怕你就連上廁所的時候都能輕易地做出這兩個再簡單不過的動作了,不過你可千萬別忘了你的手里還提溜著手榴彈——酒瓶子,一邊拋接浯瓶邊做這些腳步動作可就不怎么輕松了。對此我們沒什么太多的提示,其實就是需要多練習,如果能夠做到把腳步和手部動作融為一體,那就是有門了。其實這個道理蠻簡單的,大家騎自行車的時候也是手腳并用的,為啥蹬自行車的時候就沒覺得那么費勁呢?還不是鍛煉得多的原因。所以說,只要吃飽飯勤快點,想做到這一點還不算是那么困難的。

把這兩個都搞定了,你的花式調酒大業(yè)就已經完成一大半了,接下來要做的無非是在上述的動作中加入調酒的動作。在花式動作中加入調酒動作其實一點都不難,只要你把花式動作耍得爐

火純青之余,忙里偷閑地去調酒根本不費什么力氣。一般情況下倒酒動作都在酒瓶剛下落抓住后的瞬間進行,例如拋出酒瓶在空中旋轉一周半立刻接住倒酒。這種就是花式調酒中最為常見的倒酒,專業(yè)人士將這個過程成為“卡酒回瓶”,各位童鞋當然也要好好練習這套動作。

至此一套完整的花式調酒表演就能順利展開了。其實高難度的花式調酒還包括喝一口酒然后吐火或者將酒瓶點著了進行拋接等等,《Geek》思來想去覺得這些還是有點夸張而且?guī)в幸欢ǖ奈kU系數,所以還是不讓大家深入練習了。普通的花式調酒就足以令觀眾們瞠目結舌了,再讓他們徹底抓狂就不好了嘛,人還是要低調點。

水晶球

最后的最后,《Geek》隆重推出壓箱底的好戲——水晶球!什么,你沒聽過水晶球這種雜耍方式?果然是宅男,連這個都不知道,請允許我們代表所有走在時代最前沿的朋友們強烈鄙視你12個小時。水晶球雜耍運動是一項最近才在國內興起的一門藝術(別覺得用藝術這個詞有些夸張,慢慢看下去你就明白了),它的英文名叫做Contact Juggling,是充分利用身體技巧與水晶球進行的相互運動。在表演的時候,作為觀眾你會把舌頭伸得和長頸鹿的脖子一樣長:因為你會驚異地發(fā)現水晶球可以從一個地方隨意地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并且球和身體不分離!也就是說球在身上滾來滾去,始終接觸著身體的某一部位。發(fā)明這玩意的人簡直就是巫師,那種華麗如果沒有親眼見過可是難以想像的。在國外這種雜耍已經發(fā)展很長時間了,上個世紀玩得最好的人當屬Fancis Brunn,這小子能將球從他的腳下、腿部和背部開始,繞過他的肩膀最后回到他的手中。怎么樣,聽起來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不過事實上,高手的確能表演出如此令人瞠目結舌的節(jié)目。各位宅男現在應當行動起來了,如果你還覺得我們的表述讓你提不起對水晶球的興趣,要么你自裁要么就上網找段視頻開開眼,實在不行就去找找能要這玩意的人,相信你也會被那種迷幻的感覺打動的。只要你動心,你也就會比嬰兒時代吃奶還用勁地想要去學這個小小的水晶球究竟該怎么玩。

如果你有興趣也有打算好好地學這個玩意,《Geek》就要開始把你帶入道了。首先要--準備一下學習用具——就是買一個水晶球了,這種Contact Juggling專用的水晶球是分不同規(guī)格的,一般剛開始練習用9厘米的就差不多了,這種規(guī)格的水晶球的價格大概在100元上下。沒有必要出血去買個非常貴的,作為初學者(不當出血者)應該先好好地培養(yǎng)練習的興趣和感覺,入門級別的水晶球也就可以了。

制定這個練習計劃,《Geek》其實考慮了很久,因為水晶球雜耍非常的高深,最基本的練習也得花費很大的力氣和很多的時間。鑒于諸位宅男是打算在公司年會上露臉,所以建議大家還是早點動手開始練習,我們也只能帶領大家入個門。如果悟性好的弟兄有意繼續(xù)把這個發(fā)揚光大,那可真是要慶幸咱中國也有人開始努力開發(fā)雜耍藝術了。這次主要為大家介紹的訓練項目是單手動作,如果你要問單手動作是什么樣的,簡要的介紹就是:用一只手控制這只水晶球,能做到想讓它滑到哪里就能滑到哪里。聽起來是不是覺得有些懸?其實只要勤學苦練,你也可以做到的。第項要進行的是手指翻轉練習,就是將水晶球握在手心,慢慢地轉動手腕使得手心向下,在手心完全向下之前用手指將水晶球翻轉到手背上。究竟該怎么做呢?其實這需要你自己去找到節(jié)奏,《Geek》可以給你提出一個要點:活用食指控制,轉動和頂到手背上的動作都需要食指來完成,其他的手指只是輔助。在翻轉到手背上的瞬間,中指要頂住,那樣就會減小因食指力氣不足導致的球的掉落的幾率。第二項則是單臂滑行,讓水晶球從手掌心沿著前臂一直滑行到肘關節(jié)處。該動作的過程非???,這也是成套的Contact Juggling雜耍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動作,基礎中的基礎。關于這個嘛,沒什么好說的,重在個人鍛煉。第三項是手臂橫向滑行,是怎的呢?等下喝口水……這個動作和單臂滑行非常相似,不過你不能把手伸向面對的方向而是要把手臂向側面伸出平放。仍然是把水晶球白手心向肘關節(jié)出滑動,不過要在接近肘關節(jié)時立刻把手臂轉動180度使得“道路”平整,讓水晶球繼續(xù)前行。是不是聽完介紹后覺得我們說的簡直都不像人話?可事實上這個雜耍就是需要這樣的動作啊,除了練習還能怎么辦?這個分支動作的要點就是把握轉動手臂的時機,既要保持水晶球滑行的平穩(wěn)還要保證轉動時的穩(wěn)當,有一個出問題那一定會是掉下來的。

這三個單手動作便是水晶球雜耍最為基本的動作構成,練習好了再去完成其他的動作就會容易很多。在實際的表演中很多高手能讓這個小小的水晶球在身體上到處地轉動,這都是依靠對球感近乎完美的把握。要突破菜鳥沖向達人級別還要好長好長的路要走,不過能把大家?guī)脒@個門也是挺興奮的。諸位要是真想在年會上做來一回驚世駭俗的表演,建議去學習更多的組合動作吧,相信你會迷戀上水晶球的,也相信觀眾會因此迷戀上它的。

猜你喜歡
雜耍調酒獨輪車
職業(yè)經理朱晉廷的B面:調酒文化浸潤日常生活
上海工運(2020年1期)2020-02-25 08:18:44
街頭雜耍
暢談(2019年18期)2019-10-28 02:20:07
誤傷
小青蛙報(2019年14期)2019-08-02 13:35:38
“天才”的發(fā)明
北廣人物(2017年33期)2018-01-27 19:46:41
推獨輪車
拋接雜耍的技能
IBA世界杯國際調酒世錦賽
鄭雯 邂逅花式調酒
鳳凰生活(2014年5期)2014-05-15 13:12:45
調酒等
雜耍等
領導文萃(2005年4期)2005-04-29 00:44:03
邢台县| 陈巴尔虎旗| 石渠县| 策勒县| 巧家县| 金山区| 玉门市| 榆林市| 莱芜市| 敦化市| 德阳市| 郎溪县| 民乐县| 宜丰县| 当阳市| 云阳县| 玛纳斯县| 武平县| 罗田县| 平远县| 临武县| 云林县| 庆阳市| 信宜市| 遂昌县| 苏尼特左旗| 舒兰市| 特克斯县| 永德县| 蓬安县| 卫辉市| 辽阳市| 顺平县| 十堰市| 民丰县| 吴桥县| 全南县| 峨边| 乌海市| 科技| 延长县|